积极心理学维护护士心理健康及护患关系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9-19
/ 2

积极心理学维护护士心理健康及护患关系探讨

黄艳娇

黄艳娇

(广西北海复退军人医院广西北海536000)

【摘要】探讨护士心理健康与护患之间的关系,探索把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及其积极心理干预技术引入护理管理中,对促进护士的心理健康发展和改善护患关系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干预护士心理健康护患关系

【中图分类号】R192.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9-0395-02

前言

护士心理健康的状况不但直接影响到工作业绩,而且影响职业心态,引发护患纠纷。护患关系产生冲突,势必影响到医疗的质量和护士的身心健康,护士承担着维护患者身心健康的特殊使命,构建和谐护患关系首先需要以维护护士的身心健康,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为基础。

1.积极心理学的概述

积极心理学以开放、正向的角度,探讨人心中的美好、积极的元素。这一概念首先由Seligman和Csikzentmihalyi两位心理学家提出,以《积极心理学导论》的出版为诞生标志[1]。积极心理学主要是通过积极的体验,积极的个人特质,积极的社会环境这几个方面来寻找人类有效地发挥自己功能的本质[2]。它旨在发掘使个人以及社会进步的积极因素,发发挥人们所有的积极潜能,从而用积极的方式去认知社会和个人本身,最终达到自身幸福的目标,并获得良好的生活。

2.影响护士的心理健康的因素

据韩妺[3]等的研究,影响护士的心理健康因素主要来自于①职业压力,包括工作中不断更新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以及频繁的夜班、长期超负荷的工作等。②家庭的压力,工作角色和生活角色发生冲突所产生的心理压力。③自身的压力,护士自身心理调节能力差,不善于进行心理调解所带来的心理问题。④护士在工作中人际关系复杂等因素给护士造成的压力。据王翠梅等[4]的研究显示,护士是职业压力最大的三个群体之一。从我国调查和研究情况看,护士心理健康问题较突出[5]。黄永兰等[6]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显示护士人群的躯体化、强迫、焦虑、恐怖、偏执及精神性因子高于全国常模(P<0.01),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P<0.01)。陈珂[7]等报道,从2000年以后,有关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约400多篇,目前我国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集中在躯体化、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等问题上。

3.护士心理健康与护患关系

医患关系是临床护理活动中的一个基本的问题,临床医疗实践活动中,由医生、护士与患者三者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交往过程,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医患关系。临床诊疗实践的一切活动需要良好的医患关系。反过来,良好的医患关系本身也具有积极的治疗意义[8]。据卢丽丽等[9]调查研究显示:早在15世纪,人们受机械论的影响,将护患关系简单看作是一种操作与被操作、修补与被修补、施令与被动服从的关系,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产生,护患关系也在不断的改变,护患关系被区分为主动—被动型,指导合作型,共同参与型[10]。Hayes等对提高2型糖尿病病患者结局的措施进行研究,发现护士与患者之间发展合作性关系而不是服从性关系能促进患者行为改变,从而改善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Jenkins等的研究了改善肾脏疾病患者护理中不同类型护患关系的策略,结果表明良好的护患关系对于满足患者的临床、心理、社会需求的最大化至关重要[9]。有研究表明临床上由于护士因素导致护患关系紧张引发的护理纠纷占45﹪—58﹪[11]。由此看出,护患关系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患者的康复,而建立良好护患关系需要护士有一个健康的身心状态做基础。

4.积极心理学理念在维护护士心理健康中的应用

美国心理学家Seligman博士认为积极心理学的力量,是帮助人们发现并利用自己的内部资源,进而提升个人素质和生活品质[12]。积极心理干预是积极心理学的重要概念和治疗措施。Seligman认为:帮助人们建构快乐的生活、投入的生活和有意义的生活,建构这3种生活的技术被称为“积极干预”。目前已经有部分临床护理工作者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和积极的干预措施应用到维护护士的身心健康,提高护理质量的研究中。

4.1构建“幸福的模型”哈佛大学心理学导师泰勒·本沙哈尔建立了“幸福模型,将人生态度分为四种模式,即幸福型、忙碌奔波型、享乐型、虚无主义型。而大多数人的人生态度和模型为忙碌奔波型,他们更习惯去关注目标,而常常忽略眼前的事情,即认为成功即是幸福,坚信一旦目标实现后的放松和解脱就是幸福。护士在工作家庭中分担着多种角色,每天在工作的同时,也在为家人(孩子)的成功忙碌奔波,当其过程中遇到挫折或最终未达到目标时,就会感到无比焦虑。我们可以运用“幸福模型”,让大家了解“过程”的重要性,不仅是成功可以给人带来快乐,在通向成功的路上一样可以感受到幸福[3]。

4.2创造积极的情绪体验,增加护士的幸福感

据江雪华等[13]的研究综述报道,国外有研究,记录每天发生的3件好事;为时一周的“感恩拜访”,写一封感谢信,约见感激的对象,然后亲自大声地朗读感谢信;“认可你的力量”,“使用你的力量”,通过测评获悉自己得分最高的性格力量,并且在1周内的每一天用一种新的方式使用一种不同的力量。这些积极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提高幸福感而抑郁显著减轻。刘迎春等[14]的研究表明:采用书写、记录等自我报告的形式,进行周期性的尝试感恩、三件美好的事情的回忆以促进护士的积极情绪和体验的产生和加强。在周宁[15]的研究中显示:懂得感恩的护士内心最强大,每当静脉穿刺不能一针见血的时候,常有患者安慰护士不要紧张,面对患者的理解和支持,护士心怀感恩。每当调休多日回到病房,患者总要询问,护士心存感恩。良性互动提升了护士的价值感,懂得感恩更容易获得幸福感,更容易获得患者的信赖。护士以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中,善于在工作中发现积极快乐的因素,一次次的考试顺利通过,一篇篇论文的成功发表,都会带给护士一次次积极的情绪和体验。多一些理解和接纳自己、感谢自己,常给自己积极的自我暗示,有利于发挥自我的潜能。懂得自我激励,知足常乐的护士,才能够享受到当下的工作,才能有美好的未来。

4.3发掘护士的潜力,提升自我价值感

卢青[16]的研究显示,管理者在招聘和选拔护士时,通过测评措施挖掘护士优秀的人格品质,关注那些具有乐观、博爱、关心他人、热情、精力充沛等积极品质的人,最大限度的发掘护士潜在的优秀人格品质,做到人尽其才,让护士在工作中充分感受到自我价值感。

根据护士自身的情况,合理安排工作的难度及学习考核进度,使其在难易适度的空间内,不但可以发挥最大的能力,而且还可以享受过程中的快乐,甚至可以到达巅峰状态[3]。

4.4加强护士的社会支持系统

加强护士的社会支持系统对帮助护士建构快乐的生活、投入的生活和有意义的生活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社会支持系统不但能对应激状态下的个体提供保护,即对应激起到缓冲作用而且对维护良好的情绪也体验具有重要意义[17]。来自家庭、朋友、上级领导的支持、认同和鼓励能够使护士更加正确的面对工作中的问题,以积极的乐观的心态去适应环境。刘永瑞等[18]的研究表明:护理部定期举办心理卫生讲座,建立护士自己的心理支持组织,为护士创造一个可以让心灵栖息的地方,有意识培养护士健康的人格和积极乐观的精神,对激发护士的积极情绪体验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5.小结

综上所述,护士肩负着维护患者身心健康的责任,因此把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与方法引入护士的管理工作中,对维护护士的身心健康,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和作用。通过积极心理干预激发护士的积极情绪体验,充分挖掘护士的潜力,加强护士的社会支持系统,帮助护士了解、理解和接纳自己,归属感和获得自信、自我价值感,从而更有力量去了解、理解和接纳患者,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人民。

参考文献

[1]张倩,郑涌.美国积极心理学评价[J].心理学探新,2003,(3):1-10.

[2]ShedcoM,KingL.Whypositivepsychologyisnecessary[J].Amcricanpaychologist,2001,56(3):216—217.

[3]韩妺、孙爱敏、周春雷,应用积极心理学理念舒缓护士压力[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7):272-273.

[4]王翠梅,贾艳焕.重视减压教育,维护护士身心健康[J].护理研究,2005,19(12):2799—28002.

[5]李瑞英,积极心理学在护士心理健康维护中的运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1,9(4):172-173.

[6]黄永兰,王高华,肖祖芬.综合医院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9(1):41-42.

[7]陈珂.护士心理健康研究现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1):38-41.

[8]姜乾金医学心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M]207.

[9]陆丽丽,王丽霞,谢燕,护患关系影响因素及改善对策的研究进展,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年6月26日19卷(18).

[10]王斌全,王磊,护患关系的发展历程,护理研究,2001,21(15):11408-1409.

[11]刘彦利.浅析护患关系的协调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吉林医学,2011,32(25):5381—5382.

[12]周嵚,石国兴.积极心理学介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2):129-132.

[13]江雪华,申荷永.积极心理学在心理评估与干预干预中的运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1).

[14]刘迎春,吴晓霞,郭小妹.积极心理学对提升临床护士工作满意度展望[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

[15]周宁.积极心理学在护士自我心理调适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0).

[16]卢青,积极心理学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0).

[17]黄仁建、李秀华.内科护理学高级教程,人民军医出版社[M]2013.3.

[18]刘永瑞,荣志宏.积极心理学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经营管理,2012,2(1):1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