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休克的抢救一般处理体会

曹玉华(黑龙江省绥滨县人民医院黑龙江绥滨1562

【中图分类号】R541.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0-0202-02

【关键词】休克抢救

休克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综合征。是由于各种病因造成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使全身组织、器官血流灌注不良,导致微循环障碍、血氧含量减少、组织和细胞氧供.氧需失衡、代谢紊乱和脏器功能障碍为特征的急性循环功能不全综合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心动过速,呼吸急促,脉细弱,低血压,皮肤湿冷、苍白或紫绀,尿量减少,头晕,乏力,神志淡漠或烦躁不安,严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永久性脏器功能损伤甚至死亡。

1休克分期

1.1休克早期(休克代偿期)由于机体对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的早期有相应的代偿能力,体温高于38℃或低于36℃,心率超过90次/分,呼吸频率超过20次/分,白细胞计数>12.0×109/L,或<4.0×109/L。病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交感,肾上腺轴兴奋,表现为精神紧张、易怒、兴奋或烦躁不安、皮肤苍白、四肢湿冷、脉搏和心率加快、脉压变小、呼吸加快、尿量减少等。此时,如处理及时、得当,休克可较快得到纠正。否则,病情继续发展,进入休克抑制期。

1.2休克期(休克抑制期)休克期的临床表现为神情淡漠、反应迟钝,甚至意识模糊或昏迷;出冷汗、口唇肢端发绀;脉搏细速、血压进行性下降(SBP<90mmHg);严重休克时全身皮肤发绀,四肢厥冷,脉搏摸不清,血压测不出,尿少甚至无尿。若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脉速、烦躁不安,一般吸氧不能改善呼吸困难状态,应考虑并发ARDS。

2急救处理

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去除休克的病因、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量、尽量改善组织的灌注和尽力维持机体的正常代谢,保护重要脏器功能。

2.1一般处理患者应去枕平卧或头与下肢均抬高30°(休克体位),或两种体位相交替,以利于增加回心血量,避免搬动。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供氧,给予合理氧疗,呼吸支持。适度保温,保持体温接近正常。24小时监测神志、呼吸、血压、脉象、面色变化。尽快建立静脉通道。

2.2病因治疗进行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辅助检查,及时明确病因。主要针对导致休克发生发展的原因进行治疗。尤其如某些外科休克,应在抗休克的同时,果断地进行必要的手术,不能被“必先治疗休克而后手术”的教条所限。对危重的外科休克病人,必须敢于负责,当机立断,一方面继续积极抗休克,一方面进行紧急的抢救性手术,方可挽救病人的生命。

2.3监测除密切观察病情外,还需要监测生命体征及器官功能,尤其是重要器官的功能状态,以便随时调整治疗措施。

2.3.1一般监测休克时的一般监测包括精神状态,其反映脑组织血液灌流和全身循环状况,头晕眼花、神志淡漠、烦躁,提示可能存在循环血容量不足;休克患者若不加干预,通常由神志清楚转为表情淡漠直至昏迷,则表示休克严重。皮肤温度、色泽,其反映体表灌流状态,皮肤苍白、湿冷,提示毛细血管痉挛和小动脉阻力高;皮肤红润、温暖,说明小动脉阻力低,轻压指甲或口唇放松时,恢复红润时间长,表示微循环淤血;血压,取决于心排除量和外周血管阻力,血压正常不一定无休克,低血压不一定存在休克,采用血压判定休克要谨慎;脉率,休克早期脉率增快,晚期可出现心动过缓,脉搏改变常发生在血压下降之前,脉搏细速、触摸不清,表明处于休克状态,若脉率加快、脉压缩小、血压降低,提示休克加重;而脉率由快减慢,脉压由小增大,脉搏有力,说明休克好转;尿量,其反映肾血流灌注情况,最好留置导尿管连续观察每小时尿量,尿量>30ml/h,休克已得到纠正,尿量<25ml/h时仍存在肾血管收缩和供血量不足,尿量<400ml/d为少尿,<100ml/d为无尿。

2.3.2中心静脉压(CVP)中心静脉压反映右心室的前负荷,正常值为5~15cmH2O,可用于估计循环系统接受容量治疗的能力,若低于4cmH2O,表示血容量不足;高于15cmH2O,提示心功能不全;高于20cmH2O则提示心功能衰竭。但不能评估全身各个器官的血容量状态。休克的代偿机制以及血管活性药物治疗显著影响CVP的客观性。

2.3.3肺毛细血管楔嵌压(PCWP)在无肺血管疾病或二尖瓣病变时,可反映肺静脉、左心房的压力,有助于了解左心室功能,是估计血容量和监测输液速度的良好指标。正常值为6~15mmHg,若低于6mmHg,表示血容量不足;高于20mmHg,提示心功能不全;高于30mmHg则提示左心功能衰竭。可用于估计左心系统接受容量治疗的能力,较CVP更好反映心脏对容量治疗的限度。

2.3.4心排出量(CO)、氧供(DO2)和氧耗(VO2)监测以上指标可反映全身的氧代谢状况,因为根据危重休克病人氧债偿还理论,休克治疗目标为偿还氧债,防止新的氧债形成。

推荐指标:Cl:(3.2±0.2)·min-1·m-2,DO2>600~800ml·min-1·m-2,VO2>170~180ml·min-1·m-2。

2.3.5肾功能主要监测每小时尿量、尿比重、尿蛋白、管型等,及血尿素氮、肌酐,以估计肾受损程度。

3休克的治疗

3.1体液复苏补充血容量是治疗休克最基本和关键的措施

建立粗大静脉通路,条件许可行中心静脉穿刺。必要时同时建立2~3条通路输液,或行深静脉穿刺甚至静脉切开,以保证足够液体和抢救药物输入。通过体液复苏恢复病人的血管内容量、组织间液和细胞内容量,体复苏充分的前提下,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其作用为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以及全身组织氧供需平衡;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缺点为增加大血管灌注压,同时降低特定组织血管的血流,改变容量与压力测定之间的相关关系,比如中心静脉压和肺毛细血管压增高可为假象。休克越重,时间越长,需要扩容的液体量越多,可能与大量血容量淤积在微循环有关。补液量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要考虑休克发生的时间、严重程度和性质,同时兼顾患者的心、肾功能来决定。

3.2血管活性药物常用的血管活性药物血管收缩剂和血管扩张剂,其作用迥然不同,但均可用来调整血管的舒缩功能,以纠正休克导致的血流分布异常和疏通微循环障碍,促进休克的逆转。包括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硝酸甘油等。因此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应尽量简化,尽早停止使用。对于各型休克的治疗,血管活性药物既不是必需的,也不是首选的,仅仅是当血压过低影响生命安全,而又一时难以通过迅速补充血容量来提高血压,或血容量虽然已经补足,但血压难以回升时使用。

3.2休克复苏的终点休克复苏的终点通常为血压、脉搏和尿量正常,有效循环容量恢复,所有体液腔室恢复,血管腔充盈,血流动力学参数正常,组织氧供最大,有氧代谢恢复,组织酸中毒消除以及氧债得到偿还,胃黏膜pH>7.35。

4讨论

各种病因引起的休克临床表现相似,首先要了解病人原发疾病的过程及当时特殊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必须检查引起病人发生休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加重休克的因素是什么,尤其不能忽略隐蔽的潜在病因。抗休克的治疗是综合性治疗,以争取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不管何种原因的休克,有效血容量不足是其最基本的病变,不补充血容量则不能维持适当的充盈压和心排出量,故补充血容量是治疗休克最基本和关键的措施。根据不同病情选择补液的种类和量,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和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应予以注意。治疗必须做到:及时、正确、有效和坚持下去。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2]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