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号基本奏法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9-19
/ 2

小号基本奏法初探

张江

张江(黑龙江省绥芬河市文化馆黑龙江牡丹江157000)

中图分类号:J621.6文献标识码:A

一、长音的奏法

初学吹小号,首先应当根据小号的发音原理,在小号上吹出声音来,然后再将这声音加以延长。在练习时,先吹小号的“5”字(即G),这是以不按指的音为基音的自然泛音列的第三音,即比基音1高十二度的音(附带说明一下:这个不按指的基音1没有实用价值;它的第二音则是比基音高八度的1)。5字是最容易发音的一个音,不需要很大气力就能吹出,反复练习之后,就能吹出长音。再经过循序渐进地练习,就会吹出自然泛音列中的第四音、第五音、第六音以及其它更多的音。

在练习吹奏长音的过程中,应有一些明确的需求,作为逐步达到的标准:

第一、要尽量能够吹得长久。比如,长音的初步标准至少要能达到15秒;吹奏中弱(mp音时,至少应当达到30秒。那么,怎样才能把音吹得这样长呢?很重要的一点是,吸气要认真。要吸得满、吸得深,用气时要节约,需要多少气才给多少气,不使气流浪费。让每一分气流都使用在所发出的饱满而合乎要求的声音上。

第二、长音要吹得直,不要随意颤抖。要想符合这个要求,就要使气流能均匀地运送。此外,更要注意全身的稳定和安静,持乐器的左手、喉头、下巴骨,嘴唇都应保持这种状态。

第三、吹长音要求“头圆”、“尾尖”、“中间直”。怎样才能做到“头圆”?起吹时先将口形(呈微笑或常笑状)和指法准备好,将小号号嘴与嘴唇接触,并用左手给以适当的压力,使号嘴压在嘴唇上,吸足气之后,用舌头将气流送入号嘴内(舌头送出时发出“吐”(Tu)字即可),这时从小号中就发出声音来。舌头在送气时的动作是决定音头圆或不圆的关键,头送气时用力的大小以及来回活动的速度,都要精心地揣摩和选择,才能使音头收到吹得圆的效果。

一般来说,下巴骨可以作左右、前后、上下三种活动,但在吹奏时不需要左右活动。当它在上下开始活动时可以稍稍打开一些,并使之保持上下牙齿的自然前后位置,这就是口腔在吹奏时的最好状态。这样,才能使发音体经受得起舌头、喉头在口腔中的各种动作,而不致使发音的持续性受到影响。

起吹时要注意下巴骨的稳定,不要因为起吹时舌头或喉头的“T”“或“K””而使下巴骨随之而动。因为舌头与喉头在肌肉结构上与下巴骨有密切的连带关系,而我们则是要求通过多次的练习,使舌头、喉头虽然在活动(甚至有时活动还比较强烈)却能使下巴骨保持稳定,不受影响。这里所说的下巴骨保持稳定,是指在同音反复时而言的。如果在音高不断改变时,下巴骨的位置可以随音高的改变而改变,则不在此限。

二、连音的奏法

“连音”的奏法,是指将两个以上不同的音高的音在吹奏中连接起来,使音与音之间成为一个连绵不断、没有间隙的整体。

在练习连音时应作到下列几点要求:

(一)吹奏连音时,不要用左手的拉力来提高音高。起吹时总是需要有点压力压在嘴唇上,起吹后就不要因为要连吹几个较高的音而变动左手的拉力。

(二)右手手指选择好管长之后,就不要再变换按键。

(三)除连音中的第一个音需要用舌头送气外,其余各音都不需要用舌头送气。

(四)气流要均匀地送入乐器管道,即使在吹奏较高的音区时,也不要改变气流的均匀程度,并允许将此种高音吹得弱一点。

(五)以上四点概括为四句话。即:左手不拉动,右手指法不变,舌头不“吐”(即T,但起吹的“吐”音除外),气速不变。为了便于记忆可称之为“四不变”。

(六)根据所吹音的高低,此角肌肉随之而运动,即:吹高音时嘴角肌肉向后拉(拉紧如常笑状态,吹中、低音时肌肉向前放松(如微笑状态),高音拉紧,低音放松。或者可以说:吹高音时,嘴角肌肉用力向后;吹中音、低音时,嘴角肌肉较少用力(即稍向前)。

(七)可以用下巴骨的并拢或放开来配合嘴角肌肉的拉紧或放松(并拢时拉紧,放开时放松)。

在吹奏练习中,为了使小号整体音域的各音在上下行级进和上下行大小跳进时都能自然顺畅,除了号嘴在嘴唇上的“接触圈”不宜滑动外,为了适应上述情况,必须运用口角肌肉的张力,下巴骨的活动,气流(流速、流量)的运送,甚至号身与人体的角度在必要时都可略微改变,以便使音域两端的音在作级进或大跳时,都能够应付自如。

三、断音的奏法

前面我们已经讲过长音和连音的奏法。连音,是将各种高低、长短不同的声音,连结成为一个连续不断的整体的一组音。在同一音高上的连音就是长音。

断音和连音相反,它是运用舌头的开关作用,将一个长音切断成各种长短不同的声音(无论它是音高不同的连音或是同一音高的长音)。

断音有三种形式:

(一)断连音这是指音与音之间既是断开的、而听起来又是连接的,是一种似断非断,似连非连的状态,这种效果是用舌头柔和而敏捷的动作来完成的。它是在长音和连音练习的基础上,小心地运用舌头的开关作用(主要是舌头的快关快开),使舌头的动作具有类似敲锣时锣锤连续敲在锣上的那种既柔和又敏捷的手法。所以,听起来音与音之间具有似断又连的效果。

(二)小断音这种断音,音与音之间有极短的休止。它的奏法是:使舌头先快开,等关闭之后舌头稍稍停顿一下,再快开。这个“稍停”,便形成音与音之间极短的休止。

(三)大断音这种断音,在音与音之间有较长的休止。它的奏法是:使舌头先快开,后快关,关后有一稍长的停顿,形成较长的休止,然后再快开。

上述的这三种断音再结合力度和速度的变化,就能够形成多种条件的组合,来适应表现各种乐曲不同内容的需要。

(四)短促音不论拍子的快慢速度如何,小号都可以演奏各种短促音。短促音的奏法是运用舌头的急开急关来完成的,开和关的时值都极短。快速的短促音的练习,可以先用“空口念”的办法来促使速度的加快,因为这种练习的方法,嘴唇没有负担,易于使速度提高。练习时,要求拍子和节奏准确,先念时字数少些,逐步增加字数,最后能念出一长串有节奏的均匀的短促音。舌头疲倦时,可休息片刻再练。具有相当基础之后,再去练习吹奏快速短促音,就会感觉到容易些。这些短促音也叫跳音。

四、吐音的奏法

“吐音”是在吹奏小号时,舌头在口腔内的运动,正像我们日常讲话时用舌头的运动来发出各种“辅音”(如D、T、L、S、N等辅音)一样。舌头对于气流来说,一方面它对气流起着开关的作用;另一方面,它又是一种推送气流的力量,推送力度的大小,能决定音头的强弱和软硬。一般都把强而硬的音头用“T”字来表示,弱而软的音头用“D”或“L”来表示。在吹奏短促音时,舌头对气流起着快开快关的作用,由于舌头开关得很快,因而能够使短促音达到极短的程度。快速的同音反复和快速的音阶级进,就需要用舌头作快速运动(即快开、快关)。练习快速开关的方法是:先用日常说话的办法去多“念”,“念”熟了自然就能快。总之,在练习时,要多给舌头单独运动的机会。

(一)单吐法只用舌头的动作来作为气流的开关,所发出的吐音就是单吐法。

练习吐音,应注意以下几点:

1.快速同音反复时,舌头的运动尽可能不要牵连下巴骨,应当使下巴骨保持稳定。如果下巴骨随之而动,必然会影响到每个音的音头的质量。舌头是与下巴骨相连的,舌头的快速运动必然会牵连下巴骨的运动,正因为如此,所以才需要尽力控制下巴骨,使其稳定。

2.舌头运动时,它的后部的两边(近舌根处)应当抵住大牙的内侧(像吹口哨一样),使它和上颚构成管形,舌尖就是这个管形末端的开关。吐音时,用舌尖运动,而不是整个舌头运动。如果舌头运动时下巴骨随之而动,那么也就会使舌尖的运动变得不快。

3.慢速的同音反复和普通的吐音一样,舌头的全部都可运动,这一点和快速同音反复不一样。

4.一般说来,低音区的吐音舌尖“打”在上牙的尖端;中音区的吐音舌尖打在上牙背后;高音后的吐音舌尖“打”在上牙根或“打”在上牙根之上的前上颚。

(二)双吐法双吐法是单吐法的一种变化和发展,用来补充单吐法的不足。它的特点是舌头和喉头轮流开关,练习纯熟之后,便可以吹奏出高速的二连音、四连音和八连音。

练习双吐法,也是先用“念”--“空口念”--的办法。第一个音用舌头念“T”(“吐”),第二个音用喉头发“K”(“苦”),即用“吐苦”或“特克”两个字音来代表舌头和喉头的动作,一般都写作“TK”。练习时的要求和三吐法相同。

(三)三吐法三吐法是一种特殊的吐音奏法,它也是单吐法的变化和发展。练熟之后可以吹奏出高速的三连音、六连音和九连音。

练习的方法,也是先用“空口念”。第一个音、第二个音用舌头念“T”,第三个音用喉头发“K”,即用“吐、吐、苦”或“特、特、克”来代表舌头和喉头的动作,一般都写作“T、T、K”。

初学三吐法时应注意:先不要求快,而要求三个音长短相同,力度相同。“空口念”时,三个音都要清楚有力,念出每个音时,都要感觉到有一股一股的气流从口中喷薄而出。我们可以将手掌放在嘴巴前面约两寸的地方,来作感觉试验,看看通过舌头的先关后开和喉头的先关后开,所喷出的气流,是否强而有力。此外,还应时刻注意保持拍子的准确。因此,如果拍子不准,念得再熟也没有多大用处。练习时可用下列“空口念”的例子,循序渐进,上下拍兼顾(可以从下拍开始,也可从上拍开始),由少到多,由慢到快,坚持多次反复。在一个时期内(一两个月),每天有空就作这种练习,一例未练好,最好不练下一例。

以“空口念”作为准备进行练习一段时间之后,就可以用小号试吹。在练习时,同样是要循序渐进,先慢后快,先少后多,而且注意要有拍子观念。当“空口念”和吹奏时,舌头和喉头都要作同样的运动。要尽可能做到准确均匀、清楚有力,舌头和喉头的动作不能影响发音体的活动,互相干扰;但又要求它们之间分工合作,协同动作,这样才能使发音取得清晰、干净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