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性补液治疗急诊创伤性休克的应用疗效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3-13
/ 1

限制性补液治疗急诊创伤性休克的应用疗效评价

王文璠

合浦县人民医院急诊科

(广西.合浦536100)

【摘要】目的:分析针对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以限制性补液措施进行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本科室2015年1月~2017年1月间接收的患创伤性休克的8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参考组共40例,行非限制性补液治疗;观察组共40例,行限制性补液治疗。观察及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药物用量与参考组相比明显更少,住院天数明显更短,DIC、多脏器功能衰竭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更低(P<0.05)。结论:针对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以限制性补液措施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及病死风险,值得借鉴。

【关键字】创伤性休克;限制性补液;疗效

创伤性休克是常见的危急重症,患者的病情较危重,如果没有及时治疗,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1]。我们收集本科室接收的患创伤性休克的40例患者,行限制性补液治疗,效果较满意,现总结治疗情况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收集本科室2015年1月~2017年1月间接收的患创伤性休克的80例患者,参考随机双盲分组法将患者随机分成2组:参考组共40例,包含男性32例,女性8例;其中年龄最小的有24岁,最大的有61岁,平均年龄(48.03±6.75)岁。观察组共40例,包含男性33例,女性7例;其中年龄最小的有25岁,最大的有64岁,平均年龄(48.62±7.12)岁。2组的以上基线资料对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参考组通过较多补液保持血压,以容量复苏。液体类型包括红细胞、胶体液及晶体液。目标为调节尿量>0.5mL/kg?h-1,MAP>60mmHg。治疗时辅以血管活性药,控制补液速度为每小时1000mL~1500mL。观察组行限制性补液治疗,取与伤处相距较远的静脉血管构建静脉通道,若伤处位于上腹部之上则取下肢静脉,若伤处位于腹部以下则取上肢静脉。轻度及中度休克构建静脉通路两条,1条给予500mL~1000mL平衡盐输入,2条给予4mL/kg高渗盐水补充,以晶体液静注后,再输入胶体液。休克减轻后将输液速度逐渐减缓,如果存在烦躁、面色苍白则及时给予输血处理,保持收缩压>90mmHg。重度者构建静脉通路>2条,提高液体输入量,平衡盐为1000mL~1500mL,晶体液、胶体液>1000mL,给予全血输入。2组均给予0.5mg/kg~1.0mg/kg多巴胺、0.2mg/kg~0.5mg/kg间轻羟胺用药。

1.3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2组的药物用量、住院天数与DIC、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死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纳入本研究内的计量资料、计数资料数据,且置于SPSS20.0统计软件内分析,其中前者经均数±标准差(x±s)进行表示,且以t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后者经[n(%)]进行表示,且以卡方检验方法进行分析,若P<0.05即代表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药物用量与住院天数对比

观察组的药物用量与参考组相比明显更少,住院天数明显更短(P<0.05),如下表:

表1药物用量与住院天数对比

3讨论

创伤性休克是急诊科临床上的多发病,发病后易伴发酸中毒、低血容量及DIC等症,病死率较高,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故需尽早给予合理的循环血量补充。既往临床上治疗该疾病时认为补液需尽早、尽快及充足,目标为补充患者丢失的循环血量,保持各器官的正常灌流。

随着近年来医学研究的深入,医学研究表明早期液体复苏过量会导致血管张力提高,血管通透性提高,反而会增加继发感染、肺水肿风险,同时在出血没有停止时,补液较多易引发血栓脱落,从而引发大量出血[2~3]。限制性补液主要是指于术前找到复苏的平衡点,经缓慢合理恢复机体器官血流灌注而保持内环境稳定,降低内出血风险。本研究可见,观察组的药物用量与参考组相比明显更少,住院天数明显更短,DIC、多脏器功能衰竭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更低(P<0.05),与相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4~5]。

综上所述,针对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以限制性补液措施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及病死风险,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赖俊浩,张翀,胡斌等.大量输血程序对腹部外科创伤性休克患者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4,29(9):715-718.

[2]孙英刚,姬伟凤,孙力勇等.乌司他丁治疗创伤性休克的研究[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4,31(1):148.

[3]陈怡发.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前白蛋白在评估创伤性休克病情中的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1):180-181.

[4]符秋红,冯文龙.限制性补液治疗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科学,2016,6(17):198-200.

[5]朱叶叶,郁凌燕.限制性补液在治疗急诊创伤性休克中的临床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24(3):1757-1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