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磷酰胺结合羟氯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5-15
/ 2

环磷酰胺结合羟氯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效果

李生阳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义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杭州311256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环磷酰胺结合羟氯喹在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13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63例,对照组69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环磷酰胺进行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羟氯喹,分析对比治疗前后患者SLE-DAI评分、24h尿蛋白含量、补体C3、抗dsDNA抗体阳性率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3-6个月后,两组患者SLEDAI评分、24h尿蛋白含量、抗dsDNA抗体阳性率均下降,C3含量均上升,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磷酰胺结合羟氯喹在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效果好,其作为联合免疫抑制剂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有效的控制病情,疗效确定,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环磷酰胺;羟氯喹;系统性红斑狼疮

作为临床常见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并有多种自身抗体出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好发于15-45岁生育年龄的女性,男女发病之比为1:7-9[1-2]。由于SLE患者体内有大量致病性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所以容易造成组织损伤,主要以多系统损害为主,同时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肝肾功能都会受到严重影响,最终引发的肾衰竭是造成此类患者临床死亡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3-4]。为分析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羟氯喹两大常用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SLE的临床效果,本次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SLE患者132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13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63例,对照组69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对象均符合以下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198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SLE诊断标准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年龄、性别、种族不限。近3个月没有使用免疫抑制剂、激素等药物治疗,均处于SLE活动期。其24h尿蛋白含量≥25g,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指数积分评分在9一20分。排除标准:排除合并有其它风湿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症等)、严重心脑肝肾等器官疾病以及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排除恶性肿瘤、严重感染、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感染等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环磷酰胺进行治疗,研究组应用环磷酰胺联合羟氯喹进行治疗。具体治疗方案:对照组应用注射用环磷酰胺(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391)剂量500mg,加入250ml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每2周给药一次,疗程6个月。研究组在对照组用环磷酰胺基础上加羟氯喹(赛诺菲-圣德拉堡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0257)剂量200mg,每日两次,疗程6个月。

1.3实验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

(1)病情评分标准:根据SLEDAI评分标准对患者10d内的疾病活动情况进行评估,包括9个系统的24项临床指标进行0-105分的评分:0~4分,基本无活动;5~9分,轻度活动;10~14分,中度活动;≥15分,重度活动。

(2)疗效判定标准:6个月疗程结束对患者进行评价。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活动性实验室指标三项或以上消除,能恢复轻工作,且激素减至维持量或停服者。有效:临床症状及活动性实验室指标均有改善,且激素减量或服维持量者。无效:临床症状改善或未改善,活动性实验室指标无好转,且激素未减量或不减反增者。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两组病情评分及相关实验室指标比较用(±s)表示,用t检验;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不良反应比较用百分比表示,用χ2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病情评分及相关实验室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SLE-DAI评分、24h尿蛋白含量、补体(C)、抗dsDNA抗体滴度阳性率比较。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四项实验室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经过治疗3个月、6个月后,研究组与对照组SLE-DAI评分、24h尿蛋白含量、抗dsDNA抗体滴度阳性率均下降,且研究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补体(C)上升,研究组上升幅度更大。见表1。

表1两组病情评分及相关实验室指标比较(±s)

注:与治疗后3个月研究组比较,*P<0.05;与治疗后6个月研究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研究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对照组比较,■P<0.05。

2.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研究组总有效率96.82%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5.3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注:与研究组比较,*P<0.05。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在治疗中均出现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感染,脱发,白细胞减少,肝功能损伤。研究组患者中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0.14%;对照组患者中不良反应总发生率4.92%;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分析本研究结果,其原因可能在于环磷酰胺和羟氯喹联合治疗的过程中可以相互补充和协同,充分发挥其功能。本次研究对象均处于SLE的活动期,需用激素、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长期全身性皮质激素的应用是治疗SLE的重要手段,然而长期应用副作用较多,如诱发和加重感染、溃疡等,甚至出现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而环磷酰胺、羟氯喹作为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各有功效也各有缺点,环磷酰胺冲击治疗能有效缓解活动期病情,但其作为抗癌药物,副作用较多,而不良反应中又以骨髓抑制、诱发感染较为突出。羟氯喹的毒副作用相对较轻,羟氯喹作为抗疟药物有抗传染因子的作用,它能抑制某些细菌繁殖和保护培养的组织细胞免受病毒感染,对使用激素以及环磷酰胺所带来的感染诱发及骨髓抑制加以改善,可作为SLE的背景治疗,在诱导缓解以及维持治疗中长期应用。

综上所述,环磷酰胺与羟氯喹作为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更有效的控制病情,疗效确定,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而且治疗效果优于单独使用环磷酰胺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第八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2]CoopernanDR,WallenstenR,StulbergSD.Ace-tabulardysplasiaintheadult[J].ClinOrthopRelatRes,1983,175:79-85.

[3]RynesRI.Antimalarialdrugsinthetreatmentofrheumatologicaldiseases[J].BrJRheumatol,1997,36(7):799-805.

[4]D'CruzDP,KhamashtaMA,HughesGR.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J].Lancet,2007,369(9561):587-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