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采集管持续负压引流治疗耳廓假性囊肿

/ 2

真空采集管持续负压引流治疗耳廓假性囊肿

黄延昌1白睿1寇宇娟1

天水市第四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甘肃天水741020

关键词:真空采集管;引流术;囊肿

耳廓假性囊肿又名非化脓性耳软骨膜炎、耳廓浆液性软骨膜炎、耳廓软骨间积液等,系指耳廓外侧面的囊肿样隆起,内含浆液性渗出物。耳廓假性囊肿是一种软骨内的无菌性浆液性的渗出性炎症,积液在软骨内[1]。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疗,则容易复发或耳廓畸形而困扰耳鼻咽喉科医师。我科2011年3月—2014年6月采用真空采集管(检验科采血用)持续负压引流治疗耳廓假性囊肿38耳,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科2011年3月—2014年6月期间在日常就诊的耳廓假性囊肿38例(耳)患者均采用真空采集管(检验科采血用)持续负压引流治疗。均为单耳发病,其中男29耳,女9耳,年龄16~70岁,平均37岁。病程为2d~2个月。13耳有其他方法治疗史。囊肿0.5cm×1.0cm~4.0cm×6.0cm不等,囊肿直径≤2cm共28耳(73.68%),≥2cm10耳(26.32%)。左耳21耳(55.26%),右耳17耳(44.74%)。囊肿最多见于三角窝(17耳44.73%),其次舟状窝(15耳39.47%)和耳甲腔(6耳15.79%)。症状上均为患者在触摸耳廓时无意中发现耳廓局部有肿胀,无疼痛,几乎无不适感,在压迫肿胀部位时稍觉有胀感,发病长者自觉包块有渐增大表现。有3例患者为耳廓上方较大面积假性囊肿,范围包括耳廓上方耳轮,三角窝、耳周上方的部位,约占整个耳廓面积1/3。3例近期有耳廓轻微外伤史,其余患者未发现明显诱因。

1.2治疗方法

患者坐位,患耳面向医生,常规消毒,以活力碘消毒囊肿及周围,再消毒整个耳廓,共3次。用一次性血样采集针针头端刺入囊肿(囊肿直径大于1cm者先用5ml注射器穿刺抽吸囊肿里面的液体至囊肿直径约1cm),另一端插入真空采集管(5ml),即刻见囊肿变平整,和正常耳廓一样,囊肿内囊液进入真空采集管。无菌棉球压迫囊肿穿刺处,医用胶布固定针头使之不能脱出囊肿穿刺处。将真空采集管用胶布固定于患耳侧颈侧部。嘱患者注意穿刺针头不脱出,引流管通畅无折弯。如24h后来院检查若再无明显液体引流出并且耳廓囊肿部位再无隆起,拔出囊肿处针头,停止负压引流。患者术后口服抗生素3d预防感染[2]。

1.3疗效判定标准[3]

治愈:耳廓假性囊肿消失,耳廓外形正常,囊肿生长处耳廓无明显增厚,皮肤色泽正常;好转:耳廓假性囊肿无复发,囊肿基本消失,耳廓遗留轻度增厚,或伴有皮肤颜色稍变深;无效:耳廓假性囊肿囊肿保持原状或较前增大(复发或较以前加重),或伴有局部皮肤颜色明显变深。治愈和好转均为有效。至少观察3个月。

1.4统计学方法两组间卡方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分析

治疗期间,患者均配合较好,并基本遵守了所交代的注意事项(少部分患者怕针头脱出一晚未睡),未发生1例感染情况。患者38耳中有32耳一次治疗有效率84.2%;第一次治疗无效6例,因穿刺针脱落一周内复发,经再次负压引流治疗后治愈。随访0.5~24月,未见再复发,且无感染或瘢痕发生。13耳有其他方法治疗史者一次治疗有效率76.9%(10/13),25耳无其他方法治疗史者一次治疗有效率88%(22/25),p>0.05,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有5例患者因发病时间较长才来就诊,在穿刺负压抽液时已有局部稍增厚表现,真空采集管持续负压引流治疗后局部稍增厚仍存在,但也没继续增大。

3.讨论

耳廓假性囊肿临床并非罕见,临床诊断上并不困难。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多发于31~60年龄段,这也符合目前大多数学者的报道。卜国铉等[4]认为本病为耳廓软骨内囊肿,并无分泌性上皮组织存在。可能与局部受到外力有关,如挤压、碰撞,造成局部微循环障碍,引起软骨内的无菌性浆液性渗出性炎症,病因尚不明确[5]。也有理论提示由于先天发育不良,胚胎期耳丘融合异常遗留潜在的组织腔隙,留下了发生耳廓假性囊肿的组织基础[6]。有学者通过对手术患者的肉眼及组织学观察,发现囊肿的前壁由皮肤、皮下组织、软骨膜和新生软骨组成,底壁由耳廓软骨、软骨膜及其背后的皮肤造成,囊液在新生软骨与耳廓软骨之间,新生软骨的雏形即软骨膜是浆液渗出的源头[7]。因此,耳廓假性囊肿反复穿刺抽液后,软骨膜能再次渗出浆液,囊肿容易复发,最后导致耳廓增厚畸形。38例中有18例明确表示有用手揉捏耳廓的习惯,5例患者表示有向患耳方向侧卧睡觉的习惯,可能压迫患耳廓而发病。

由于病因不明确,国内外目前治疗手段多样,发病早期可采用局部冷敷、超短波和紫外线等治疗,一般采用穿刺抽液局部加压包扎、囊内药物注射或石膏外固定。此外还有激光治疗、导管引流法、负压抽吸及手术治疗等[8]。目前临床上较为明确的治疗方法有2种:穿刺抽液加石膏固定和手术开窗法,目前有研究发现穿刺抽液加石膏固定方法优于手术开窗法,而且穿刺抽液加石膏固定方法简单,可以全耳加压,对于病史短囊肿较小者,疗效显著,痊愈率高;但对于病史较长或经反复穿刺治疗不愈、囊肿范围较大者,手术开窗不失为一种好办法[9]。囊肿穿刺抽液加压、石膏加压固定、磁疗、激光、开窗手术治疗、局部注射等虽然各种方法均有疗效,但仍存在易复发、耳廓畸形、瘢痕等后遗症。开窗手术治疗治愈率较高,但创伤大且增加感染机会[10]。

我科2011年3月—2014年6月期间对日常就诊的耳廓假性囊肿38例(耳)患者均采用真空采集管(检验科采血用)持续负压引流治疗,第一次治疗无效5例,因穿刺针脱落一周内复发,通过加强合作宣教及改良采集管固定方式,该问题已得到有效解决,该治疗方法应用半年后再无穿刺针脱落情况发生。应用5ml真空采集管进行负压吸引较为合适,负压太大易导致囊腔内出血,2ml真空采集管负压较小,容易导致引流管堵塞,治疗失败,囊肿复发或加重。

笔者认为,该病治疗有2点注意的地方:①真空采集管的固定位置,由于成品真空采集管的引流管较短,采集管只能固定在颈部。我们经验认为用2条15~20cm医用胶布将真空采集管固定于患耳侧的颈侧部,使之不易脱落;医用胶布固定针头使之不能脱出囊肿穿刺处。嘱患者注意穿刺针头不脱出,引流管通畅无折弯。②交待患者改变喜欢揉捏耳廓和侧卧压迫耳廓的习惯,避免外力对耳廓的机械性刺激,减少复发的可能。

真空采集管持续负压引流治疗耳廓假性囊肿具有微创、疗效好、不易复发、疗程短、取材和操作简单等优点,对有前期治疗史患者也有可靠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孔维佳.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09.

[2]朱洪源,毛鑫礼,李小燕,等.穿刺持续负压引流治疗耳廓假性囊肿[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0,17(7):389-390.

[3]王钦.石膏膜治疗耳廓假性囊肿87例临床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2,15,5(8):562-564.

[4]卜国铉,杨占泉,王太玲,等.耳廓软骨内假性囊肿命名根据[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80,15:46

[5]黄选兆,汪吉宝,孔维佳.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40-842.

[6]田勇泉,孙爱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45-346.

[7]张晓彤,孙斌,凌莹,等.耳廓假性囊肿病理及治疗问题探讨[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0,45(8):640-644.

[8]孔维佳,王斌全.耳鼻咽喉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45.

[9]赵训东.手术开窗与石膏固定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的疗效比较[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1,5(3):238-240.

[10]魏晶晶,胡运梅,程庆.5-氟尿嘧啶局部注射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的疗效观察[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8,2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