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调动高职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如何调动高职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高毅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西安

【摘要】高职语文老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关键是要找到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缺失的原因,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活用教材,改变教法来调动高职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高职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相关成果告诉我们:学生的知识不是由教师灌输的,而是由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主动学习,并在在主动学习中发现问题,同时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才能调动高职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变观念

要调动高职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我们首先就得改变观念,真正理解高职语文教学的目的与内涵,并对自己的职教者身份有个正确的定位。

1.以积极的心理、发展的眼光正确看待高职学生。

大部分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挫折感和自卑感较重,他们自认为是被学校抛弃的“孩子”。他们极希望获得别人的肯定、赞扬。因此,我们得先改变“儒生不可教”“朽木不可雕”的观念,而应以积极的心理、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坚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才,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只有教师自己真正相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相信“江山代有才人出,自古行行出状元”,才可能引导学生摆脱“失败者”的阴影,才能树立起学生的信心,才能让学生愿学进而乐学。反之,我们也将无法进行正常的课堂教学。

2.正确理解高职语文教学目标。

近几年高职教材进行了大变革,我们应真正领悟新教材精神,要将教学目标确立为培养学生“具备适应就业和创业需要的语文应用能力”,“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还应设置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从相关职业的实际需要出发,选取活动内容,设计活动项目,模拟职业情境,组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增强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升职业素养。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应看到学生能力的点滴提高,要打破了单一的考试分数评价制度,对学生的评价应重视知识、理论与技能的多元评价。

二、改教材

据调查,近年来用人单位面试的第一关就是让学生自我介绍,通过学生的口语表达来判断他们的语言、思维等基本素质,用人单位还比较重视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因此我们在实际运用中,可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大胆地去改教材、变内容,让学生更乐学,可如何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活用教材、改变教学内容呢?我谈两点做法:

1.教师修正教学内容。

例如在教学中,我选择《你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长》对学生进行“职业与理想”教育;选择《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进行“责任与义务”教育,等等……同时增设一些口语和书写训练,多进行一些应用文写作,满足学生在工作时的实际需要;在学习课文诗词的基础上再增设古诗词赏析及美文佳作欣赏,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文化底蕴和深刻内涵,培养他们正确的审美观和世界观。总之,教师可根据专业的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度进行取舍、增删,从而达到学习语文课的目的。

2.学生参与重整教材。

学生有兴趣才会喜欢学,如果能让学生参与重整教材,选编教学内容,变“要他学”为“他要学”,会让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更提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是这样做的:开学前几次课让学生自己先看书,同时让学生抛出“他们认为工作中需要具备哪些语文能力”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意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学生整理意见提交之后,教师可结合自己的理解再次重整,从而确定本学期语文的教学内容。这样以学生为本、以实用为目的、师生合作重整的教材,必是师乐教生乐学的。

三、变教法

长期以来,高职语文课都是以老师的教学活动为主,即师本教育,但往往是老师在台上说得“眉飞色舞”,而台下的学生玩手机、睡觉、讲话占了一大半,一节课下来,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玩得不亦乐乎。长久如此,老师越来越懈怠,学生越来越厌学,形成恶性循环,课堂氛围越来越不和谐。要改变这种不和谐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重导入,激发兴趣。

一个良好的导语,让课堂幻化成课文中的各种意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一但出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就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导入”工作做好了,整堂课就易于成功。例如《荷塘月色》一文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全文通过描绘肃静、淡雅、冷清的荷塘月色,表现了作者不满现实而又无法超脱现实的一种淡淡的哀愁和苦闷的心情。我首先引用宋朝诗人杨万里的一首诗导入,即,“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接着引入课文,我说:六月的西湖荷叶满湖,别有一番情趣。那么,夏日的夜晚漫步在清华园的荷塘边,在朦胧的月色里又是怎样一种风韵呢?这样引用诗句来导入,无疑在学生心中激起了波澜,激起了强烈的求知欲,同学们兴趣陡增。这节课大学非常认真,都努力去品味夏夜荷塘的风韵。

2.激活课堂氛围,让学生唱主角。

要打破传统的机械、沉闷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得把“舞台留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充当“导演”。例如我在讲《雷雨》时,课前先让学生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自编自演小品《雷雨》,让他们都动起来,都参与进去;上课时演员用心演,观众用心体会;演完后,我趁热打铁,有目的地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大家讨论。如:①周朴园对侍萍究竟有没有感情?②周朴园知道站在面前的正是30多年前被自己赶出家门的侍萍时,为什么会惊恐万状呢?……让学生们都动脑筋思考,动口回答,并逐层深入地从现象到本质进行分析。这样,可以充分发展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注意激励,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林斯基说过:“教育教学的全部目的在于如何爱护学生。”因此,在生活方面对学生爱护体贴,在思想行为上理解尊重,在学习方面培养指导,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形成一种积极、和谐、愉快的教学心理环境,以产生浓厚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我在作文评讲中,决不放过学生的每一处“优点”,例如“你的作文语言活泼自然,如同你的人”,“读你的作文,简直是一种享受,谢谢你”,“你的文采真棒!”等等。在语文活动中,我及时地表扬、鼓励,“你的记忆力惊人”,“你的字好漂亮”,“你的音质真好”,让他们在参与中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唤起学习语文的热情,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