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中毒传统治疗联合血液灌流治疗49例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4-14
/ 2

农药中毒传统治疗联合血液灌流治疗49例疗效分析

邵长青

河南神火集团职工总医院ICU科河南/永城476600

一、摘要目的:比较农药中毒传统治疗效果与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效果的差别。方法:作者选择2016.01.01-2017.03.02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重度农药中毒患者49例,依据患者家属意见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6例,对照组23例。对照组应用传统治疗方法即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应用胆碱酯酶复能剂+阿托品,控制感染,维持内环境稳定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并发呼吸衰竭者予呼吸机辅助呼吸,脑水肿者予脱水降颅压治疗等;治疗组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加用血液灌流。结果:传统治疗方法联合血液灌流方法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传统治疗方法。结论:传统治疗方法联合血液灌流方法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传统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二、关键词:重度农药中毒传统治疗方法传统治疗方法联合血液灌流治疗

三、引言:血液灌流技术在治疗重度有机磷中毒等疾病的重要作用,日益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视。作者为进一步观察血液灌流在重度有机磷中毒治疗的效果,对1年来,我院收治的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依据患者家属意见,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四、材料与方法:

1、仪器设备:选用连续性血液净化装置,生产厂商:GambroLundiaAB,Box10101,Magistratsragen16,SE-22010Lund,Sweden.ADSORBA300C配套管路,产品型号:PRISMAFEXADSORBA300KIT.注册证号:国械注进20143455621.产品标准:YZB/FRA6291-014。

2、临床资料:根据“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第8版有机磷中毒诊断标准及分级①,选择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42例、氧化乐果中毒1例,敌敌畏中毒6例,百草枯中毒1例(血液灌流1次,因第二天出现咳漱、咯血症状,肺部CT示肺纤维化达2/3肺野中途放弃治疗),2例转往上级医院。

3、临床疗效观察标准:显效:患者治愈,无后遗症;无效:患者死亡。

4、试验设计:依据患者家属意见将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26例,对照组23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28例,年龄自17岁至79岁。对照组应用传统治疗方法即尽早应用胆碱酯酶复能剂,静脉应用阿托品达阿托品化并维持,控制感染,维持内环境稳定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并发呼吸衰竭者予呼吸机辅助呼吸,脑水肿者予脱水降颅压治疗等;治疗组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加用血液灌流,一般于中毒后3-6小时内进行,血液灌流持续时间4-6小时。应用Primaflex(金宝牌)连续性血液净化装置,ADSORBA300C配套管路。5%葡萄糖预冲管路,再用氯化钠注射液加肝素溶液预冲。深静脉穿刺应用颈内静脉或股静脉,连续血液灌流4-6小时。

五、结果如下:

组别有效无效合计有效率

治疗组25(22.29)1(3.71)2696.15%

对照组17(19.71)6(3.28)2373.91%

合计4274985.71%

六、统计学处理:

1、建立假设检验:H0:∏1=∏2,H1:∏1≠∏2,:ɑ=0.05

2、计算理论数及X2统计量:依据统计结果代入公式:X2=∑(A-T)2/T

X2=(25-22.29)2/22.9+(1-3.71)2/3.71+(17-19.71)2/19.71+(6-3.28)2/3.28=5.95

3、确定P值及判定结果:v=(2-1)(2-1)=1,查X2界值表,X20.05(1)=3.84。本例X2-=5.95,所以,P≤0.05,按ɑ=0.05水准,拒绝H0,接受H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故认为重度有机磷中毒应用传统治疗方法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治疗方法。

七、讨论:有机磷农药通过呼吸、皮肤、消化道进入机体,与真性chE酯解部位结合成稳定的磷脂化胆碱酯酶,使chE丧失分解Ach的能力,致大量Ach积聚引起毒蕈碱、烟碱样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严重者死于呼吸衰竭②。治疗方法:迅速清除毒物,包括洗胃、导泄、清洗皮肤等;紧急复苏:肺水肿患者给予阿托品,达阿托品化并维持;解毒药碘解磷定应用;抗生素药物控制肺部感染,维持内环境稳定;呼吸衰竭患者予呼吸机辅助呼吸,脑水肿患者予脱水剂治疗③。血液灌流是指将患者的血液从体内引出进行体外循环,利用体外循环灌流器中吸附剂的吸附作用清除外源性和内源性毒物、药物以及代谢产物等,从而达到净化血液目的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可用于急性药物和毒物中毒、肝性脑病、感染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甲状腺危象等疾病的治疗④。我们通过观察26例应用传统治疗方法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的患者,除1例百草枯中毒患者放弃治疗外,其余患者均获痊愈。说明该种方法治疗重度有机磷中毒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①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885-886

②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884

③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886

④邱海波黄英姿《ICU监测与治疗技术》第1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