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崔庆玉朱正慧后其霞谢乃兰耿欣

安徽省天长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安徽天长239300

摘要:目的:观察头位难产产妇护理中应用旋转的效果。方法:以86例头位难产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护理中应用徒手旋转方法,对照组护理常规开展,观察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阴道助产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胎儿/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活跃期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头位难产产妇护理中应用徒手旋转后,可提高妊娠结局。

关键词:头位难产;护理;徒手旋转;妊娠结局

随着产妇越来越关注文产期保健,逐渐的增多其掌握的围产期保健知识量,让其饮食更加健康,运动锻炼也会适当的开展,有助于胎儿正常的生长,显著的降低了胎儿异常导致的难产率,但却并未降低头位难产发生率,反而呈现出上升趋势[1]。胎头位置异常时,不仅正常分娩会受到影响,增加产妇的痛苦程度,且新生儿窒息发生风险提高,对新生儿生命安全产生威胁。因此,头位难产产妇分娩时,助产护理必须要良好的开展,并及时的处理胎头位置异常,以改善妊娠结局。研究指出[2],护理头位难产产妇时,应用徒手旋转方法后,可使分娩结局提高。本院即将旋转方法应用到头位难产产妇护理中,效果较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86例头位难产产妇为研究对象,接收时间2017年4月~2018年4月,年龄23~33岁,平均(28.5±2.6)岁;孕周38~41周,平均(39.5±0.2)周;初产妇63例,经产妇23例;枕后位45例,枕横位41例。纳入标准:(1)单胎足月分娩;(2)与头位难产诊断标准相符合;(3)具备徒手旋转适应症;(4)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伴有严重疾病。随机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两组产妇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

1.2方法

对照组产妇助产护理常规开展,包含基础护理、体位指导、分娩指导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徒手旋转,方法如下:

分娩前,嘱咐产妇将膀胱排空,之后常规消毒阴道;子宫收缩第一次出现时,向产妇阴道内探入右手食指与中指,分开两指,使其处于不同位置,两个手指共同用力,轻轻的旋转胎头,同时,在腹壁位置将胎儿缓慢的向下推;宫缩第二次出现时,于枕前位固定,告知产妇向下用力要缓慢的进行;宫缩第三次出现时,要密切观察胎儿头部衔接情况,如果良好衔接,脐带脱垂现象未出现,且正在下降胎儿头部时,抽出右手,消毒在20min后进行,对胎头位置仔细观察,帮助旋转、固定胎头,胎儿肩膀缓慢的、轻轻的按压;胎儿右枕横位时,旋转顺时针进行,左枕横位旋转则逆时针进行,均旋转45°;胎儿右枕后位时,旋转顺时针进行,左枕后位旋转则逆时针进行,均旋转90°;成功旋转胎头后,如果胎头分娩无法在完全宫缩时进行,剖宫产手术需立即开展。

1.3观察指标

观察产妇分娩方式;记录产妇活跃期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出血量;观察胎儿/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及计数资料分别利用t和2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分娩方式比较

观察组43例产妇中,自然分娩17例,占39.5%;阴道助产18例,占41.9%;剖宫产8例,占18.6%。对照组43例产妇中,自然分娩9例,占20.9%;阴道助产13例,占30.2%;剖宫产21例,占48.9%。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阴道助产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2.2胎儿/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43例胎儿/新生儿中,发生胎儿宫内窘迫3例,占7.0%,发生新生儿窒息1例,占2.3%;总并发症发生率9.3%(3/43)。对照组43例胎儿/新生儿中,发生胎儿宫内窘迫13例,占30.2%,发生新生儿窒息11例,发生率25.6%;总并发症发生率55.8%(24/43)。观察组胎儿/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3活跃期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出血量比较

观察组产妇活跃期时间(3.2±0.5)h、第二产程时间(0.6±0.2)h、出血量(217.4±38.6)ml;对照组产妇活跃期时间(6.5±0.3)h、第二产程时间(2.2±0.3)h、出血量(305.7±37.2)ml。观察组产妇活跃期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胎儿头位异常会阻碍胎儿加强,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容易发生,甚至对母婴生命安全产生威胁。以往,对于头位难产产妇,分娩方式多为剖宫产,尽管母婴安全能够得到保证,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使产妇产后恢复受到一定的影响。近年来,临床护理头位难产产妇时,越来越多的应用徒手旋转助产,此种方式可将胎头异常情况纠正,从而促进胎儿下降,利于正常分娩,并将产程速度加快,利用旋转方式纠正胎头的枕后位或枕横位情况后,可在最小径线下经骨盆娩出胎儿,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经徒手旋转助产后,自然分娩率、阴道助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与对照组相比,显著缩短活跃期及第二产程时间,并减少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不过,徒手旋转有可能失败,应在操作过程中指导产妇全力的配合,对操作时间准确把握,并对产程进展、产妇心态变化等密切观察,及时的实施干预,避免失败,改善妊娠结局[4]。

综上,头位难产产妇护理时,实施徒手旋转后,有利于纠正胎头异常位置,促进产程进展,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减少并发症,促进母婴结局的改善,提高母婴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吴燕.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徒手旋转应用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05):138-139.

[2]郑凤,董书芳,丁兆莉.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2018(02):5.

[3]郭柳,孙晓慧,冯秋菊.气囊加力助产的徒手旋转胎头在经阴道分娩头位难产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22):163-165.

[4]韩旭昆.徒手旋转胎头术在头位难产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系统医学,2017,2(08):10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