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术在头颈部动脉性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1-21
/ 2

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术在头颈部动脉性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陈龙

(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江苏南京211300)

【摘要】目的:分析头颈部动脉性病变采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术(3DCE-MRA)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126例疑似头颈部动脉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本次采用3D小角度快速激发快速梯度回波序列进行检查,扫描时间通过透视触发技术来确定,扫描范围选择从主动脉弓到Willims环,扫描得到的原始图像都上交给GE后处理工作站处理。分析本次所有患者检查结果。结果:本次所有患者经过相关检查表明没有明显静脉显影,可以将锁骨下动脉、颈外动脉、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大脑前中后动脉及其3-4级分支和颈动脉颅内段的血管走行以及血管形态完全清晰的显示出来。本次没有发现异常者40例,占到31.7%,其余86例患者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病变,占到68.3%。本次共发现172段病变血管,其中6段动脉瘤,占到3.5%;6段动脉发育变异,占到3.5%;25段动脉闭塞,占到19.8%;25段动脉狭窄,占到19.8%;27段动脉发育纤细,占到21.4%;83段动脉迂曲,占到65.9%。结论:3DCE-MRA可将头颈部血管的实际情况清晰显示出来,而且并不会对患者造成很大的创伤,这种检查方法可作为临床筛查头颈部动脉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头颈部动脉性病变;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术;筛查;临床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2-0050-02

脑血管疾病是当前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大概80%左右脑血管疾病都属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为此非常有必要选择一种准确、简便的方法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估头颈部动脉系统的实际情况,为临床制定正确、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重要客观依据[1]。一直以来,临床都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作为血管性疾病诊断的“金标准”,然而DSA是一种有创性检查项目,而且具有很高的无菌要求,操作较为复杂,对患者也会造成一定的辐射,同时术后患者容易并发一系列并发症,患者的检查费用也比较高,并不适合作为临床检查头颈部动脉病变的首选方法[2]。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术(3DCE-MRA)检查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无创性检查手段[3],为了进一步探讨分析头颈部动脉性病变患者采用3DCE-MRA筛查的临床价值,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26例疑似头颈部动脉性病变患者采用3DCE-MRA筛查的结果。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选取的所有研究对象来自2014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126例头颈部动脉性病变患者,其中男性91例,女性35例;患者年龄最小20岁,最大87岁,平均年龄(60.1±2.1)岁。患者自觉病程最长20个月,最短14d,平均(7.3±3.1)个月。所有患者已经通过DSA检查确诊,而且已经明确了具体的狭窄部位,同时排除了精神状态异常患者、对比剂过敏患者、脑瘤或者其他恶性肿瘤影响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合并严重的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患者。

1.2方法

有的患者进行3DCE-MRA检查之前采用TOFMRA检查,本次检查采用GEHDxt1.5TMR系统,头颈联合线圈。进行3DCE-MRA检查的过程中,采用3D小角度快速激发快速梯度回波序列,取患者冠状位进行扫描,TE、TR分别为1.24ms、3.39ms,视野(FOV)为450mm,层厚为1.3mm,矩阵为404mm×449mm,72层/Slab。根据0.02mmol/kg的比例采用高压注射器按照在2.5ml/s速率给予钆喷酸葡胺注射,具体的扫描时间应该采用透视触发技术来确定。一旦造影剂达到颈总动脉起始部的时候,应该切换到3D小角度快速激发快速梯度回波序列进行扫描,具体的扫描范围从主动脉弓一直到Willims环。

1.3图像处理方式

本次扫描得到的所有原始图像都应该上交给GE后处理工作站处理,通过容积重建技术(VR)、最大密度投影(MIP)以及多平面重建(MPR)等多种技术将头颈部动脉(也包括椎基动脉系统)清晰的显示出来。本次由两名具有丰富经验的影像学医师分别独立评估3DCE-MRA检查所有图像,如果两名影像学医师给出不同意见的话,应该重新共同审读摄片,一直到两个人的意见统一为止。

2.结果

本次所有患者经过相关检查表明没有明显静脉显影,可以将锁骨下动脉、颈外动脉、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大脑前中后动脉及其3~4级分支和颈动脉颅内段的血管走行以及血管形态完全清晰的显示出来。本次没有发现异常者40例,占到31.7%,其余86例患者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病变,占到68.3%。本次共发现172段病变血管,其中6段动脉瘤,占到3.5%;6段动脉发育变异,占到3.5%;25段动脉闭塞,占到19.8%;25段动脉狭窄,占到19.8%;27段动脉发育纤细,占到21.4%;83段动脉迂曲,占到65.9%。

3.讨论

头颈部动脉系统目前临床上有很多检查方法,虽然DSA的空间分辨率比较高,但是仍然因为各方面因素限制导致DSA检查方法无法成为一种常规检查手段[4]。3DCE-MRA检查方式主要是将适量顺磁性对比剂注射入血管内,这种检查方式的成像和血液流速并没有很大关系,因此可以将血管管腔内的实际情况真实、全面的反映出来[4]。采用3DCE-MRA成像技术检查头颈部血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可以检查出病变血管,并不会对患者造成很大创伤。笔者通过本次实验研究总结,认为3DCE-MRA成像技术检查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成像范围比较大,可以检查很多血管[5]。②这种检查方法基本上不会受到血液流动方向以及血液流速的影响,这样可以和流动相关伪影消除,这样得出的头颈部血管会比较准确,而且具有良好的连续性。本次研究表明,126例疑似头颈部动脉性病变患者检查中可以清晰的显示出86例患者不同程度病变情况,而且可以将血管病变部位以及血管病变程度真实的反映出来[6]。③这种检查方法具有无辐射、成功率比较高、操作简便、无创、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无辐射等诸多优点。因此颅颈部血管、四肢血管、胸部及腹部大血管等血管检查中都可以广泛应用到3DCE-MRA成像技术。其次,本次研究表明,3DCE-MRA成像技术检查出172段病变血管,可以清晰的显示出动脉狭窄、发育异常、扭曲、闭塞、纤细、动脉瘤等各方面情况,同时也可以准确判别血管狭窄程度、血管狭窄部位、狭窄远端血管分支、狭窄段长短等各方面情况,可以为后续治疗提供科学、可靠的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3DCE-MRA可将头颈部血管的实际情况清晰显示出来,而且并不会对患者造成很大的创伤,这种检查方法可作为临床筛查头颈部动脉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张婷婷,夏海琴.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及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5):43-45.

[2]周宁,缪小燕,朱立祥.经颅多普勒超声、磁共振血管成像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2(2):224-227.

[3]卢嘉翰,陈晓慧,鲁福文,等.64排CT血管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对头颈部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7):30-32.

[4]陈建华,段传志,刘亚洪,等.平板DSA三维容积重建技术在出血性脑血管病变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疗设备,2013,(8):146-150.

[5]石洁,杨华英,石俊岭.三维时间飞越法磁共振血管成像与减影法CT血管成像对未破裂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8):99-101.

[6]邓志国,钟敏之,杜德坤,等.对比剂增强的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对比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诊断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4,15(3):194-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