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行重症监护护理的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2

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行重症监护护理的效果研究

叶敏

萍乡市人民医院337000

【摘要】目的评估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施行重症监护护理的具体效果。方法选出2016年11月~2018年2月本院接收的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87例,依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上述患者列入实验组(45例)、参照组(42例),参照组向患者施行常规的脑卒中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条件下开展重症监护护理,评估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2周后,实验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化评分、并发症总出现率、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重症监护护理实践于急性重症脑卒中临床护理工作当中,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出现率及死亡率,效果较理想。

【关键词】重症监护护理;急性重症脑卒中;实践效果

脑卒中为临床上的多发、高发疾病,中、老年人为主要的发病人群,由于患者脑部的供血不足致使大脑缺血、缺氧,并损坏了大脑神经系统而诱发疾病。此病致死率、致残率均较高,且治疗和护理的实施难度大。多数医疗机构为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提供重症监护优质护理,以帮助改善预后。此次选出本院接收的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87例为对象,着重探究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施行重症监护护理的积极效果,作详细汇报见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出2016年11月~2018年2月本院接收的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87例为对象,入选患者通过脑部CT检查,参照急性重症脑卒中的相应诊断标准予以确诊,发病时间在2天之内,取得家属同意后参与本次研究。依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上述患者列入实验组(45例)、参照组(42例),实验组:27例男性,18例女性;年龄54-89(68.2±10.24)岁;29例脑梗死,16例脑出血。参照组:25例男性,17例女性;年龄53-87(67.4±10.16)岁;28例脑梗死,14例脑出血。将两组一般资料及信息予以对照,未发现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参照组向患者施行常规的脑卒中护理:遵医嘱合理给药,做好日常监护及巡视工作,维护良好病室环境,适时给予心理疏导等。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条件下开展重症监护护理,内容为下:(1)强化病情监测。当患者在重症监护的过程中,护士需密切关注其生命体征(呼吸频率、心率、体温及血压等)改变情况,持续监测时间不少于48小时,特殊患者的监测时间还需适当延长。(2)降颅内压的相关护理。大部分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均会出现颅内压上升现象,这会增加脑疝、脑水肿的出现几率。护士每间隔2小时要检验1次患者颅内压,若长时间得不到稳定控制,要遵医嘱予以适量甘露醇。(3)帮助患者提高大脑供氧量。遵医嘱向患者进行持续性高流量吸氧支持,并监测血氧饱和度改善状况;若吸氧支持以后血氧饱和度仍未恢复正常,可选取高氧液(即500ml高氧液实施20分钟的溶氧活化)予以静脉滴注治疗,每次12小时。(4)预防并发症的相关护理。按照每例患者的病况进行吸痰干预处理,以防出现坠积性肺炎;每隔3~4小时要辅助患者翻身1次,适度按摩其臀部、四肢及腰背部的肌肉,避免压疮出现。整个救治过程当中,按实际需要预见性应用硫糖铝、奥美拉唑等胃肠道保护药剂,防止出现消化道出血现象。

1.3评估指标

护理2周后,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化表(NIHSS)评定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该量表包含15个检查项目,若评分0~15分为轻型,16~30分为中型,31~45分为重型,评分越高代表神经功能损伤越重[1]。同时,记录两组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的出现情况。

1.4数据处理使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予以计学分析,计量数据表达为(x±s),数据比对经t检测;计数数据表达为(n,%),数据比对经x2检验,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时以P<0.05来表示。

2结果

护理2周后,实验组患者NIHSS评分(7.2±3.1)分,参照组患者NIHSS评分(16.7±3.8)分,实验组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

实验组(45例)患者护理期间有1例出现尿路感染,1例出现肺部感染,并发症出现率4.44%(2/45);参照组(42例)患者护理期间有2例出现压疮,4例出现尿路感染,5例出现肺部感染,并发症出现率26.19%(11/42)。实验组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

实验组中有3例死亡,死亡率6.67%(3/45);参照组中有9例死亡,死亡率21.43%(9/42);实验组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

3讨论

重症监护护理为脑卒中患者提供了急性期的溶栓治疗、高容量-高灌注治疗及脑室引流等相关治疗监护,并依据实际病情采取针对性强的干预措施。此次研究过程之中,护士从病情监测、提高脑供氧量,降颅内压等方面入手,对患者实施个性化监护护理,以确保救治工作的有效性。与此同时,施予并发症预见性护理,早期康复干预,及时关注体征变化,预防疾病再次复发,有效改善患者预后结局[2]。研究数据提示,护理2周后,实验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化评分、并发症总出现率、死亡率均低于参照组(P<0.05)。

综上,重症监护护理实践于急性重症脑卒中临床护理工作当中,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助降低并发症出现率及死亡率,值得借鉴应用。

参考文献

[1]刘芳,龚立超,杨倩倩,等.重症脑卒中患者临床护理评估与动态监测的护理策略[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08):1115-1119.

[2]凡晓平.卒中单元重症监护对50例急性重症脑卒中的护理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24):3206-3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