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对睾丸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2

超声对睾丸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分析

王洪瑞

郑州市中医院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对睾丸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意义。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睾丸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比、分析诊断结果和病理结果。结果依据不同病症划分患者,包括精原细胞瘤23例,占比为46%;纤维性假瘤6例,占比为12%;淋巴瘤3例,占比为6%;畸胎瘤3例,占比为6%;混合型生殖细胞瘤3例,占比为6%;胚胎性癌3例,占比为6%;睾丸结核1例,占比为2%;支持性肿瘤1例,占比2%;其他病症7例,占比为14%。结论超声能够对睾丸肿瘤及肿瘤样病变作出较好的诊断和鉴别,且诊断敏感性、经济性较高,极具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睾丸肿瘤;肿瘤样病变;超声诊断

睾丸肿瘤的临床发病率很低,但大多数发病患者均为恶性肿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该病的相关发病因素很多,如激素、多乳症、遗传等。较早的诊断及治疗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改善[1]。睾丸肿瘤的临床诊断方法许多,如CT诊断、超声诊断及MRI诊断等,其中超声诊断经济性、安全性较高且危害较小,所以作为常用的主要诊断方法[2]。本次研究选取我院于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睾丸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患者50例,分析超声对睾丸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意义,详细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睾丸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患者50例,年龄为22-89岁,平均为(50.3±2.2)岁。就诊时患者均为单侧发病,大多出现睾丸肿大或睾丸肿块。所有患者均为自愿接收诊断,配合本次研究工作。

1.2诊断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超声诊断,所使用的仪器为德国SIEMENS公司S2000(探头型号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检测前对患者讲解有关事项,使其积极配合。检测时患者采取仰卧体位,使阴囊暴充分露出,轻轻将患者阴茎提起并使其紧贴于下腹壁,而后将超声测试探头放于阴囊表面,开始检测。首先通过二维超声诊断诊断肿块的大概情况,包括大小、形态等特征,而后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对肿块内部、肿块周围的血流形态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将患者的诊断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分析,最终判定、分析超声对睾丸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诊断意义。

2结果

2.1病理诊断结果

病理诊断结果显示,精原细胞瘤23例,占比为46%;纤维性假瘤6例,占比为12%;淋巴瘤3例,占比为6%;畸胎瘤3例,占比为6%;混合型生殖细胞瘤3例,占比为6%;胚胎性癌3例,占比为6%;睾丸结核1例,占比为2%;支持性肿瘤1例,占比2%;其他病症7例,占比为14%。

2.2超声诊断结果

(1)精原细胞瘤:共23例,占比为46%,在睾丸发病率中比例较高。23例患者里,18例为检测左侧,5例为检测右侧。超声检测表现为睾丸体积出现增大,肿块整体多均匀回声且边界清楚,少数患者有点状回声或小片状无回声,内部血流比较丰富。

(2)纤维性假瘤、睾丸结核:属于睾丸肿瘤样病变,纤维性假瘤6例,超声检测表现为单发睾丸,回声低发,伴有鞘膜腔积液及鞘膜壁变厚,内部血流不明显;睾丸结核1例,超声检测表现为患病侧睾丸出现增大,内部低回声不均匀分布且呈弥漫性,伴随点状回声和少量低回声干酪样坏死区,内部见少量动脉静脉血流信号,呈低速低阻型。

(3)胚胎性癌、混合性生殖细胞瘤和畸胎瘤:属于非精原细胞瘤,胚胎性癌超声检测表现为肿块呈不均匀低回声,边界模糊,内部血流信号较丰富;混合型生殖细胞瘤超声诊断表现为肿块内部回声紊乱且见点状回声,边界不清楚,内部血流信号丰富;畸胎瘤超声检测表现为肿块回声混合,部分强回声,内部见条状或点状血流信号。

(4)淋巴瘤:共3例,占比6%,主要超声诊断表现为肿块主要见弥漫型低回声,伴有团块型低回声,且不均匀,内部血流信号丰富。

(5)支持性肿瘤:共1例,占比为2%,超声检测表现为患病测睾丸内的肿块内部不均匀低回声,边界清楚,内部及周边血流丰富,呈低速低阻型。

3讨论

3.1睾丸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特征

睾丸肿瘤的临床发病率很低,但大多数发病患者均为恶性肿瘤。该病的病理较复杂,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3]。原发性肿瘤的临床发病率较高,而原发性肿瘤中主要为生殖细胞肿瘤。生殖细胞瘤的特征为睾丸有所增大,内部血流信号较丰富。如本次研究中的精原细胞瘤、畸胎瘤及胚胎瘤都属于生殖细胞瘤。胚胎性癌有一定侵袭性,经常对其周围白膜、实质造成侵犯,因此超声检测表现为边界模糊,有不均匀回声,丰富血流量。超声诊断中,有一定“混合性”,如检测出钙化组织等,主要表现为强烈回声;如检测出粘液或出血,主要表现为未见回声或回声复杂[4]。精原细胞瘤、畸胎瘤及胚胎瘤、内胚窦瘤等其中2种或以上肿瘤组成均属于混合性生殖细胞瘤。

3.2超声诊断对睾丸肿瘤及肿瘤样病变诊断意义

随着医学水平不断提高,临床检测睾丸肿瘤的方法越来越多,如CT诊断、MRI诊断等临床应用价值较高,但由于CT诊断方法放射性强、MRI检测费用昂贵,所以主要方法仍为超声诊断。彩超技术的采用可以对肿瘤的良恶性作出一定程度的鉴别,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照[5]。

综上所述,超声能够对睾丸肿瘤及肿瘤样病变作出较好的诊断和鉴别,且诊断敏感性、经济性较高,极具临床推广价值。但为更好的诊断,检查过程中需要结合其他诊断方法以及患者的临床表现等,从而使诊断准确率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孟华,蔡晓峰,查月琴等.超声对睾丸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J].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14,37(4):230-232.

[2]郑王应.高频超声对睾丸肿瘤的诊断价值[J].安徽医药,2007,11(12):1121-1122.

[3]汪维,龚振华,戴玉田等.超声检查在睾丸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初探[J].中华男科学杂志,2007,13(5):424-427.

[4]韩毅东.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睾丸肿瘤的临床价值[J].重庆医学,2012,41(3):288-289.

[5]李永忠,邱逦,蔡迪明等.睾丸肿瘤的高频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4):2786-2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