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发生肩-手综合征的神经电生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6-16
/ 1

脑卒中后发生肩-手综合征的神经电生理研究

曾江城

湖北省荆州市中心医院434000

【摘要】目的:探究脑卒中后发生肩-手综合征的神经电生理特征。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35例脑卒中后发生肩-手综合征的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40例脑卒中后未发生肩-手综合征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神经电生理特征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经过针极肌电图检查显示,研究组异常电位发生概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经过神经传导测定结果显示,研究组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后发生肩-手综合征的患者来说,神经电生理指标变化明显,所以可以作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早期发现的可靠依据。

【关键词】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神经电生理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后的一个并发症,同时也是导致患者残疾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肩-手综合征的早期发现非常生概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1:

表1针极肌电图检查结果分析

对于肌神经损伤检测来说,针极肌电图是有效检测方法,通过波形和电位的观察可以对患者损伤情况进行判断,在周围神经疾病、脊髓前角细胞疾病、肌病、神经-肌肉接头疾病等检查中适用。对于感觉神经动作电位变化的检测,神经传导是有效检测方法,局部刺激手部组织和肩部组织,诱导组织电位发生变化,对感觉神经动作电位的差距进行比较,对组织损伤情况进行判断[3]。

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脑卒中后发生肩-手综合征的患者正蜕波、纤颤电位的发生概率为100%,脑卒中后未发生肩-手综合征的患者正蜕波、纤颤电位的发生概率为7.5%。脑卒中后发生肩-手综合征的患者感觉神经动作电位均值为(7.5±4.2)ms,脑卒中后未发生肩-手综合征的患者感觉神经动作电位均值为(12.5±1.6)ms。由此可见脑卒中后发生肩-手综合征的患者神经电生理指标变化明显。

结语:

对于脑卒中后发生肩-手综合征的患者来说,神经电生理指标变化明显,多表现为正蜕波或纤颤电位,同时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明显降低,所以针极肌电图检查结果、神经传导测定结果可以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早期发现的提供参考,若为异常电位,则有发生肩-手综合征的趋势,需要及早进行治疗和处理。

参考文献:

[1]徐玫.中医特色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2016,02(04):18-20.

[2]倪少波,林清洋,李勇,等.脑卒中后发生肩-手综合征的神经电生理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2016,23(07):978-980.

[3]吴圣婕,雷迈,谭威,等.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治疗研究进展[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5,06(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