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治疗与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三角形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对比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4-14
/ 2

保守治疗与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三角形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对比分析

安相英

安相英

(庆阳市镇原县第一人民医院744500)

【摘要】目的:研究保守治疗与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三角形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腕关节疼痛程度评分,werley和gartland评分。方法:从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选取我院的99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腕关节主动活动范围,腕关节疼痛程度评分,werley和gartland评分,放射学评价。结果:所有病例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平均为8周,观察组骨折部位疼痛、主动活动疼痛、腕关节尺、侧疼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比例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werley和gartland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保守治疗与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三角形固定对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都有良好的效果,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三角形固定效果更佳。

【关键词】保守治疗;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三角形固定;桡骨远端骨折;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8-0123-02

通常而言,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常见且多发的骨折病,约占全身骨折的8.7%,桡骨远端位于解剖薄弱之处[1],外力作用之下极易发生骨折,桡骨的骨折多数可经保守治疗复位,但因骨折多波及桡腕关节面而失去骨支撑作用,同时受到前臂肌肉收缩力量,故骨折复位后难于维持,易发生再次移位[2]。国内外临床上多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三角形固定治疗,我院即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固定治疗后,临床疗效较为满意[3]。本文通过对比保守治疗与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三角形固定治疗两种方案得到了一些结论,现有以下报告。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3年4月我院的99例远端桡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男56例,女43例。年龄21~78岁,平均年龄为(48.8±2.5)岁。均为单侧桡骨远端骨折,其中左侧56例,右侧43例。致伤原因:58例摔伤,39例交通事故,2例重物砸伤。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观察组55例患者,对照组44例患者。观察组含男30例,女25例。年龄在22.1岁至77.5岁间,平均年龄为48.2±1.3岁。对照组含男26例,女18例。年龄在26.1岁至78.5岁间,平均年龄为52.3±2.9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保守治疗先对患者进行麻醉,待麻醉药物起效后开始手法复位。对于Colles骨折:嘱患者平卧,肩外展,经充分牵引后,固定于掌屈5°~15°及最大限度尺偏位;对于Smith骨折:复位手法与Colles相反,但原则基本相同,充分牵引后固定于背伸位,利用掌侧韧带的紧张维持位置。Barton骨折外固定,背侧Barton骨折固定于腕关节背身位,防止骨折再移位,掌侧Barton骨折固定于掌屈位置。石膏固定后注意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尤其是正中神经支配区感觉情况,手指活动情况,远端血运情况,术后复查X线,了解骨折复位情况,待4-5天消肿后更换石膏。通常Colles固定4周,Smith和Barton固定4-6周。

1.2.2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三角形固定治疗对患者进行臂丛阻滞麻醉,嘱平卧位,患肢外展,并在C臂X线机透视下采用手法复位,尽可能的恢复掌倾角和尺偏角,复位后持续牵引,根据桡骨远端骨折的类型及移位倾向来选择克氏针的进针点,穿针平面应位于桡背侧,与冠状面成45°,于桡骨穿入2枚直径4mm固定针,于第二掌骨穿入2枚直径2.5mm固定针,安装外固定架,旋紧支架螺丝。术后注意消毒、消炎,如有螺丝松动及时拧紧,防止骨折移位,并定期做X线检查。1.4疗效评价根据患者的满意程度,腕关节疼痛程度,腕的活动范围包括背伸、掌屈、桡尺偏、旋前和旋后。以及Gartland和Werley评分各个部分都包含若干小项,每项有相应扣分值,按照扣分总值分为:优,0~2分;良,3~88分;可,9~20分;差,≥21分[4]。1.5统计学处理统计学方法以SPSS17.0软件分析。数据比较以x2检验。计量数据以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疼痛评价结果观察组骨折部位疼痛、主动活动疼痛、腕关节尺、侧疼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比例均小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Gartland和Werley评分观察组werley和gartland评分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3讨论

对于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效果,AbrahamColles曾这样描述过:“值得安慰的是,桡骨远端骨折后,虽然畸形永远存在,但患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功能不受影响,且也不疼痛”[5]。这一观点至今仍对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有一定的影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人类坚持不懈的探索,临床上对于桡骨远端骨折的分型有了进一步的规定,并且治疗方法的选择及治疗的后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由于患者对医师期望以及治疗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又促使医生要更加不断加深对桡骨远端骨折的探索,断提升治疗效果[6]。

本研究主要讨论保守治疗与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三角形固定对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效果及其差异。观察组骨折部位疼痛、主动活动疼痛、腕关节尺、侧疼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比例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效果达到更佳,因此从中选择经济,伤害最小,患者易接受且治疗效果更佳的治疗已经成为临床医生追求的目标[7]。Gartland和Werley临床功能评分,观察组评分更优于对照组保守治疗。

综上所述,保守治疗较易被患者接受,而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三角形固定治疗效果略佳。但无论采取何种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作为骨科医师的最终目的是尽可能使患者腕部无痛,功能完全恢复。能达到最大限度的复位,并且所造成软组织损伤最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林金堆,简国坚,刘好源.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植骨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J].创伤外科杂志,2011,05(1):455-456.

[2]龚毅,杨占东,马建平.有限切开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J].吉林医学,2011,35(3):7537-7538.

[3]JunIwamoto,MitsuyoshiUzawa,HideoMatsumoto,YoshihiroSato.Returntoplayafterconservativetreatmentinathleteswithsymptomaticlumbardischerniation:apractice-basedobservationalstudy[J].OpenAccessJournalofSportsMedicine,2011,2011NULL(3):455-456.

[4]张计成,张辉,刘向阳.外固定架联合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12,05(13):473-474.

[5]霍华春,周陈刚,周洋.克氏针内固定加外固定架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J].实用医药杂志,2012,02(3):112-113.

[6]段强民,王宝鹏,常西海.动力型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临床疗效[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10(11):87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