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8-18
/ 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初探

彭素峦郝会欣李晶

彭素峦郝会欣李晶

(河北中医学院,河北石家庄050200)

[摘要]我国的高等教育飞速发展,人们的思想动荡,价值观也趋向多元化。尤其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无论从宏观层面,还是从微观视角来考察,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都面临着不少严峻挑战。针对目前现状,文章提出了对大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彭素峦(1979-),女,汉族,本科,毕业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河北中医学院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助教,论文论著:《中职德育课实效性探索》,参编《护理伦理学》。

郝会欣(1975-),女,汉族,硕士,河北中医学院讲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李晶(1976-),女,汉族,河北中医学院高级讲师,曾获先进工作等优秀称号。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041(2013)08-0073-02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全面论述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是新世纪新阶段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这一文件精神,对于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全面推进高校各项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效度的最大化

长期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的功利性及其与形式上的脱离性造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甚微。笔者认为,任何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是不可分的,只有在恰切的形式路径中探寻科学务实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实现教育效度的最大化。

(一)整合时政教育资源

目前高校向大学生实施的“两课”是教育部统一下达的指令性的三门课程,即《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三门课程围绕大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和学习实际,重点加强大学生的世界观教育、价值观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以及政策教育、国情教育。如果单纯以这三门课程为指定内容,相继开设或并列授课,势必会因为其内容的抽象性、交叉性和政治功利性而导致大学生的厌学情绪并付诸厌学行动。如果以专题的形式,就某一社会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就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和重大政策,采取报告、解读、讨论等方式,在三门课程的内容框架内,充分整合时政教育资源,不仅为大学生提供最新的时政资讯,而且在动态的时政资源传递过程中激发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精神和学习热情,势必产生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二)开发儒学教育资源

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国学中有着取之不尽的思想教育资源。高校应该有针对性地改革思想道德教育的僵硬模式,在充实“两课”内容、及时反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新成果的同时,将国学的精华融入其中,并不断丰富教学形式,以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这正是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

(三)优化公共艺术教育资源

艺术教育的德育效应,并非是由艺术教育径直指向德育的“两点”单线运动,而是通过艺术教育价值的全方位彰显,最终实现由审美到立美、立德和立人的“四点”相接的多维运动链条与理论构架。在艺术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我们通过引领学生由感官的熏陶转化为内心对艺术的认识和体会,从而帮助学生明是非、知善恶、识美丑、辨荣辱;在对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欣赏的同时,了解自然、了解社会、了解历史,从而获得广博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新潜

能。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生活化、实践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等。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注向受教育者灌输关于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知识和观念,教育者重视对这些内容的讲授,而忽略了实践这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环节,由于缺乏实践这个媒介,容易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现实社会不一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当是一个动态的不断丰富和拓展、与时俱进的发展体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当注重联系实践,通过实践这个重要的媒介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内化为思想意识,通过实践中的运用、转化,才能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由占有式向交互式的转化,从个人主体性向主体间性的转化,这些转化在受教育者的知识和实践中间构建一座桥梁,引导受教育者运用所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在社会实践中,来分析新时期出现的新问题,进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能对社会上的一些人生观和价值观有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这样使受教育者在实践中升华所学到的政治思想来规范,进一步指引自己的行为转化为受教育者内心的自觉追求。实践活动使课堂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会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行筛选,剔除一些负面的信息,给受教育者呈现一个“纯净”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进行正面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传授。在开放的环境中,教育者对现实生活中面临的各种矛盾进行引导,使受教育者用真实、诚笃的态度面对现实生活,感受到现实生活的真实性,也激发了受教育者的自主性,提高受教育者面对现实价值冲突时的应对能力。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真实性和实践性,让受教育者感受到所传达的思想意识所具有的真诚性,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产生信任感,更有助于教育者与受教育着双方更好的理解和交流,有效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三、提高教师的素质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

课堂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高校“两课”教师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其自身素质直接关系到“两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高低,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无论是“两课”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还是把握学生思想实际、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教学目标的圆满实现,都有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一)关于提高“两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

“两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首先表现为坚定的政治立场和科学的世界观,以及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和高尚的师德。教育是一种以人格来培育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劳动,它的职责是教人向真、向善、向美,使自然人成为高尚的人、智慧的人,使人的灵魂和精神得到洗礼和升华。高尚的师德来自于坚定的教育信念,来自于教师的精神追求和奋斗目标,它集中表现为教师对教育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一个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就会对国家和社会具有高度责任感,就会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他不仅能给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能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不断影响学生,给学生以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智慧。这就要求“两课”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作为师德的核心,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治学施教、行为情操、仪表风度等方面,树立自己的道德形象,做学生的表率和楷模,努力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

(二)关于提高“两课”教师的业务素质

“两课”教师的业务素质是指教师本人要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师光有教书育人的动机,不具备必要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技巧,也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对“两课”教师业务素质的要求是很高的。需要具备多种才能,适应多种角色。例如,对大学生来说,教师既是普通人,又是领导、权威;既是园丁,又是导师、顾问;还要兼学者、思想家、演说家、节目主持人等多重角色,需要具备良好素质和多种才华才能适应。一个好的“两课”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学识、过硬的学术水平、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良好的口才和其它教学技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强大说服力来源于其内在的科学性。“两课”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就要努力精通自己的专业,形成广博的知识结构,努力使教学反映相关学科的学术前沿和进展,力求从研究的层面上,讲授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科学性。要不断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拓宽教学的新视野,开辟教学的新思路,不断进行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努力把思想性、理论性和知识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三)关于提高“两课”教师的人文素质

广博丰厚的人文文化底蕴是“两课”教师素质的重要体现。所谓人文文化,实质上是关于怎样做人、怎样做事的文化。在人文文化中,最重要的是人文知识、人文思想方法和人文精神。人文知识是人类从事精神劳动的结晶,是人文文化的基础,它反映着人们对于社会、人生认识所达到的程度。人文思想方法是人们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认识历史过程中所运用的基本的思维方式、思想方法和思想理念。人文精神是人文文化中最核心的部分,它是人文文化的精神理念,是人文知识、人文素质的内化和升华。它不只是个人的理想或修养,而且还是一种终极关怀和精神价值的追求与体现,是人们的一种精神取向。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只限于给学生一种专业训练,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一种做人做事的基本立场和健全的人格。这就要求“两课”教师以厚德载物的人文情怀,努力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使学生处处感受到来自教师的人文关怀,从而努力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的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满足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需要。

四、结语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由传统单一的学校灌输朝着面向社会的、开放的、多元化的形式转化,由单一的政治内容走向政治、经济、文化与成才等内容相结合,这应是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特点和趋势。广大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有把握好这些特点和趋势,才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走出新路,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成功。

主要参考文献:

1.沈壮海.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问题研究的理论框架[J].教学与研究,2001,(4).

2.陈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及其评价标准[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2).

3.林诗锋.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0).

(责任编辑:王胜强)

ThePoliticalandIdeologicalEducationofCollegeStudents

PengSuluan,HaoHuixin,LiJing

Abstract:Withthefastdevelopmentofhighereducation,theideologyadvalueofpeopletendtobemulti-dimentioned.Therefore,thepoliticalandideologicaleducationofcollegestudentshasbecomethehottopicofsociety.Itfacesmuchchallegesintheneweranomatterinbroadsenseormicrosense.Thepaperputsforwardrelevantstrategiestoreinforcethepoliticalandideologicaleducationofcollegestudents.

Keywords:collegestudents;politicalandideological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