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病人的急救与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产后出血病人的急救与护理

王景梅

王景梅(开封县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河南开封475100)

【摘要】总结58例产后出血病人的急救与护理。强调应迅速补充血容量,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及时吸氧,查找出血原因,迅速止血,加强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

【关键词】产后出血急救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8-0243-01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是产科最常见和最危险的并发症,严重者可造成失血性休克、继发性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甚至死亡。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是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因此如何减少产后出血,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和急救护理措施是关键。本文对我院收治的产后出血5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阐述了产后出血的急救及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产妇,产后出血达58例。年龄18-42岁,平均30岁。分娩方式:顺产35例,剖宫产18例,胎头吸引3例,臀位牵引2例。出血原因:子宫收缩乏力40例,占比68.97%;胎盘因素10例,占比17.24%;软产道裂伤7例,占比12.07%;凝血功能障碍1例,占比1.72%。

2急救护理

2.1成立抢救小组一旦产妇出现产后出血,应迅速组织以当班医生为组长的抢救小组,组长负责统一指挥,其他成员分工合作,严格按照产房产后出血流程图进行,使抢救工作有条不紊。

2.2常规护理

为病人提供安静的环境,帮助产妇保持正确的体位,取中凹卧位,利于下肢静脉回流,增加心排出量。保持头偏向一侧,注意保暖,尽量不搬动病人,积极预防并发症。

2.3迅速补充血容量

立即建立2条静脉通道,使用静脉留置针,穿刺困难时做静脉切开。做好必要的检查及交叉配血,监护仪监测产妇心电图、血压、脉搏、呼吸,观察尿量及宫缩情况,精确测量出血量,并做好记录。及早发现休克的早期征象,并报告医生。正确掌握输液速度,在纠正血容量不足的同时,也要避免输液过快发生肺水肿。

2.4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及时吸氧

失血使全身脏器灌流量减少,组织缺血缺氧。采用面罩吸氧[2],流量为4L/min-6L/min。密切观察面色、口唇周围、指甲是否转红润,呼吸是否通畅,机体缺氧是否得到改善,休克症状是否缓解。

2.5查找原因迅速止血

产后出血来势快,出血凶猛,护士应积极抢救,同时密切配合医生查找原因,迅速止血[3]。根据出血发生的时间和特点,通过各种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分析出血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对因子宫收缩乏力造成的出血,应迅速采取按摩子宫、应用宫缩剂等最有效加强宫缩的办法;若为软产道损伤造成的出血,要及时准确缝合;若为胎盘因素,根据不同情况,迅速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出血。

2.6积极预防感染

产后出血的患者因大量出血,机体抵抗力低下,应给予大量的抗生素药物治疗。出血控制后注意加强会阴护理,用1:4碘伏溶液一日两次擦洗会阴。

3讨论

3.1重视和加强各种急救物品、设备和药品的管理

做到定位、定量放置,保证药品在有效期内,完好率达100%。有专人负责,定期检查登记,用完后及时补充维修。定期检查和完善各种抢救设备和物品,以备抢救之所需。

3.2加强护理人员培训,进行护理操作技能训练和考核,特别强调护理人员的急救技术训练,使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妇产科各种危重病人抢救常规,熟悉各种急救设备、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3.3产后出血抢救最重要的在于及时发现与处理,而及时发现产后出血主要依靠助产士和护士认真细致的观察。因此必须以高度的工作责任心,严谨的科学态度,崇高的敬业精神,做好病情观察,对产妇要严密观察子宫收缩情况,注意阴道流血量,以及宫底的高度。

3.4不同原因引起子宫出血的特征识别

3.4.1子宫收缩乏力引起出血的特征是:宫缩时出血量少,松弛时出血量多,开始先在子宫及阴道内贮留,以后再流出,血呈暗红色或有凝血块,在短时间内大量出血,产妇迅速出现急性失血性休克症状。

3.4.2宫颈及软组织裂伤引起出血的特征是:持续不断地有鲜血从阴道流出,视伤及血管粗细的不同而流出血量多少不一。

3.4.3凝血功能障碍出血的特征是:从阴道流出的血暗红色,不凝、无血块,如血水样。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凝血功能障碍引起的出血,如果有输血条件,及时给予成分输血,补充凝血因子。如果没有输血条件的情况,要在积极抗休克的同时,及时安全地把病人转入有输血条件的上级医院进一步救治。

3.5做好心理护理

产后大出血患者情绪都很紧张恐惧,而这种情绪又会加重出血和休克,因此要消除产妇的恐惧心理,关心体贴产妇,给予耐心解释,使其配合医护治疗,加强产褥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营养丰富而易消化的食物。注意适当活动,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辛会英,刘春侠.妇科产后出血60例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10,19(15):636-637.

[2]张春平.产后出血的急救、护理、治疗及预防[J].全科护理,2009,7(7B):1842.

[3]孙秀荣.产后出血14例急救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