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肺炎临床抢救特点及治疗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重症肺炎临床抢救特点及治疗效果观察

陈霞

陈霞(河南省唐河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监护室河南唐河473400)

【中图分类号】R5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7-0168-01

【摘要】目的分析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抢救效果以及其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至2010年期间患重症肺炎的婴幼儿患者64例,对所选取的患者的抢救原因、转归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从而达到分析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抢救效果以及其治疗效果的目的。结果对于重症肺炎疾病的病因,主要是患者心力衰竭,占64.06%。而患者在进行相应的治疗过后,有一定的好转率,但依旧需要进行改善。结论对重症肺炎患者进行及早的诊断并且进行相应的治理,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关键词】重症肺炎抢救治疗效果

重症肺炎作为3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危险性极高[1]。而随着人们对于这一疾病的关注程度的逐渐增高,对于患者的发病原因等临床资料进行相应的分析,从而达到分析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抢救效果以及其治疗效果的目的。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09年至2010年期间患重症肺炎的婴幼儿患者64例,其中男性患者为39例,占60.94%,女性患者有25例,占39.06%。患者的发病年龄在41d至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0.9)岁。其中早产、双胎的患者各有6例,有围产儿窒息史的患者有7例,巨大儿有2例。其中进行母乳喂养的患者有42例,占65.63%,进行喂养的患者有13例,占20.31%,进行人工喂养的患者有9例,占14.06%。

患者的临床表现:所有的患者均急性起病。患者起病开始至住院的时间小于3d的患者有51例,占79.69%,起病开始至住院的时间为3d至7d的患者有6例,占9.38%,起病开始至住院的时间大于7d的患者有7例,占10.94%。其中有60例患者有咳嗽、发热、气促、烦躁、呛奶、呼吸困难等症状,占93.75%,有4例患者没有典型的咳嗽以及发热症状,只出现烦躁、呻吟、哭闹、精神萎靡、呼吸急促等症状,占6.25%。

1.2方法

对所选取的患者的抢救原因、转归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从而分析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抢救效果以及其治疗效果。

1.3数据处理

将所得的数据全部输入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资料采用例数(n)百分数(%)表示。

2.结果

由表1中的数据可以得知,患者由于不同原因所导致的重症肺炎,在相应的治疗后,有一定的好转。详细数据见表1。

表164例患者的抢救原因以及转归情况(%)

3.讨论

婴幼儿患者患有重症肺炎时,起病急、病情发展迅猛,同时其死亡率极高。所以通过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从而能够降低其死亡率[2]。

患者的抢救原因:由于婴幼儿重症肺炎疾病情况的变化快,所以通过对疾病抢救原因进行分析,从而对治疗进行改善。首先,先天性心脏病时其高危因素之一。有先天性心脏病所导致的心脏衰竭以及合并肺炎等会导致患者的病情加重以及抢救失败的原因[3]。且由表1中的数据可以得知,心力衰竭是患者抢救的主要原因。其次,呼吸衰竭以及电解质紊乱等也是致使患者抢救的原因。

而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时,应密切关注患者的体征以及临床现象。从而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及时的治疗。同时,关注患者的并发症,尽量降低由于并发症所导致的病情恶化。并且,由于婴幼儿重症肺炎的病情发展较快,所以在对患者进行诊断以及治疗时,应重视对患者进行X线的检查[4]。从而能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及时的了解,并且进行相应的治疗,对患者的并发症等进行控制。从而使得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所提高。

所以,对重症肺炎患者进行及早的诊断并且进行相应的治理,对患者的抢救原因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参考文献

[1]郭茜,周新龙,周洪华等.抢救以重症肺炎首诊住院的患儿64例临床分析[J].小儿急救医学,2005,12(1):69-70.

[2]陈艺坛,陈志斌,潘云虎等.支气管肺泡灌洗抢救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07,12(8):824-825.

[3]吴洪涛,刘丕松.以肝素为主抢救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微循环功能障碍60例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7):693-694.

[4]吴静.1例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及中毒性心肌炎患者抢救成功的护理体会[C].//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2003:137-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