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1-21
/ 2

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杨再隆

杨再隆

(黔东南州从江县人民医院骨科,贵州5574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2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研究的需要,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6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髓内固定治疗,对另外64例观察组患者则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并对2组的各项临床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统计分析得出,在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负重时间、切口长度的对比方面,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相比于对照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然更低(P<0.05),且观察组的术后总优良率明显更高(P<0.05)。结论:经我院研究得出,在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治疗方面,相比于骨近端髓内固定治疗方式,当前的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方式治疗后的并发症较少,利于患者早期功能恢复性锻炼的进行,总体疗效更好。是治疗此类疾病的首选,应推广使用。

关键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并发症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发展迅速,逐渐出现了众多的老年人钙摄入量不足的现状,随着而来的是很多老年人患上了骨质疏松等病症,老年人无疑成为了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多发群体,在对此疾病的治疗方面,非手术治疗死亡率高,预后并不完善,运用手术内固定治疗则可降低死亡率,减轻患者疼痛,疗效较好[1],为研究此病运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我院选定收治的患者进行了分组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2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其中男56例,女72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8.3±7.6)岁,在致伤原因方面:116例为跌倒损伤,剩余的12例为交通事故伤患者,结合研究的需要,我院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且2组患者在性别等一般资料的对比方面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此次研究中,2组患者均采取仰卧位接受治疗,将患者的患侧垫高,且采用全身麻醉的方式进行麻醉。在此基础上,对64例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时,纵切口于患者股骨大粗隆顶点向下进行,从而使得患者骨折处和股骨大转子部尽可能地显露出来,对于患者的骨折情况进行严密观察,进行解剖复位,接下来于股骨大转子和股骨干外侧进行锁定钢板紧贴,此时的临时固定用克氏针进行,待其颈干角后固定后,去固定钢板近端,于股骨头中沿股骨颈方向钻进3枚导针,在此基础上将用于临时固定的克氏针拔出,接着用3枚松质骨螺钉于股骨头颈中拧入,接着对其在股骨头中的位置用C型臂X线机检查,对于患者骨折远端的固定则用皮质骨螺钉固定,后续则是的放置引流并缝合伤口,完善对患者的治疗;对于64例对照组患者,具体治疗时则是选定股骨大粗隆顶点偏后外侧,并于此位置做一弧形切口,髓内钉的打入则于粗隆顶点或偏内侧扩髓进行,其余操作类似于观察组,完善对此组患者的治疗[2-3]。

1.3疗效判定此次研究中,我院对疗效的判定方面,患者骨折愈合情况良好,且患髋关节活动良好、行走正常,则视为优;行走基本正常,折愈合情况良好但患髋关节活动基本与伤前状态基本相同,则视为良;患者患髋关节活动受限,行走困难,且骨折愈合但存在髋内翻或畸形愈合等,则视为差。

1.4统计学分析我院在后续数据的统计分析方面运用了SPSS16.0软件,用t和x?进行对数据的检验,组间对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结果

2.1治疗后2组的疗效对比经我院的统计分析得出,在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负重时间、切口长度的对比方面,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具体情况如下。

3讨论

综合以往的相关研究及临床治疗看来,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老年骨科疾病,出现股骨粗隆间骨折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等影响较大,基于当前普遍存在的老年人骨质疏松等现象,增加了骨的脆弱性,使得骨折频发,摔倒就可能导致骨折。在对其的手术治疗方面,内固定及手术方法的选择无疑是重中之重。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的设计理念来自于股骨近端解剖形态,具体实施手术的过程中,更是无需塑形,能对患者的大粗隆部冠状面骨折进行固定,更是可以实现对小粗隆的骨块的良好固定,在合适钢板的选择方面可以结合患者骨折线的长度来进行,接着将3枚松质骨锁定螺钉用于钢板上端进行更加稳定的固定,防止了髋内翻的发生,减少股骨头的切割力,更是骨折近端的旋转得到了有效防止,钢板的钉板连接较为灵活,加大了手术实施简单操作性,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的可能,且相比于以往的治疗方式,存在的那种髓内固定在骨折线上的缺陷得到了有效避免,治疗过程更趋于完善[4]。

本次治疗中,我院对选定的128例患者在随机分组的前提下实施了不同方式的治疗,结合我院后续的统计分析看来,在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负重时间、切口长度的对比方面,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相比于对照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然更低(P<0.05),且观察组的术后总优良率明显更高(P<0.05)。显示了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良好的疗效。

综上,经我院研究得出,在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治疗方面,相比于骨近端髓内固定治疗方式,当前的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方式治疗后的并发症较少,利于患者早期功能恢复性锻炼的进行,总体疗效更好。是治疗此类疾病的首选,应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余颖锋,谢文伟,姚汉刚,等.股骨近端锁定解剖钢板和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3,7(4):33-36.

[2]李廷昌.动力髋钉和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实用医刊,2013,40(12):106-107.

[3]张远成,韩立民,何磊,等.锁定钢板微创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J].中国伤残医学,2013,25(5):1019-1020.

[4]马启裕,郭友忠,段筱勇.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J].基层医学论坛,2015,16(1):118-119.DOI:10.3969/j.issn.1672-2353.2012.03.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