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11年南昌县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2005~2011年南昌县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傅方方

傅方方(江西省南昌县疾控中心江西南昌330200)

【中图分类号】R51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7-0051-02

【摘要】目的了解目前南昌县乙型肝炎流行趋势,为控制乙肝的发病和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11年南昌县乙肝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2011年各年龄组发病呈下降趋势,特别是幼托和散居儿童发病率下降明显,农村发病高于城区,农民(含民工)发病比例最高为40.20/10万。结论15岁以下儿童乙肝免疫防治成效显著。今后继续做好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加强农村地区,特别是青壮年农民乙肝预防工作。

【关键词】乙肝疫情分析描述流行病学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乙肝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乙型肝炎接种资料来源于南昌县常规免疫接种年报表,人口资料来源于南昌县统计局。

1.2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2结果

2.1疫情概况2005~2011年南昌县累计报告乙肝病例5376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80.87/10万,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见表1。

表12005-2011年南昌县乙型肝炎报告发病情况(/10万)

2.2流行特征

2.2.1地区分布:我县共辖16个乡镇,根据地理和经济特点分为城区和农村,莲塘镇为城区,其余15个乡镇为农村,2005~2011年南昌县城区和农村乙肝发病情况见表2,农村发病率高于城区。

表22005-2011年南昌县城区和农村乙肝发病情况(1/10万)

2.2.2时间分布:每月均有发病,月报告发病率波动在3.97/10万~14.06/10万,其中3、4、5月份平均发病率较高,发病率分别为9.17/10万、9.43/10万、9.76/10万,1和12月份平均发病率较低,分别为6.53/10万和6.87/10万,其他月份报告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2.2.3年龄、性别分布:2005~2011年我县各年龄组乙肝发病见表3,年龄组15~39岁发病率最高,其次为40~64岁,而0~14岁组发病率最低。男、女发病比为3.01:1。

表32005~2011年南昌县各年龄组乙肝发病情况(/10万)

2.2.4职业分布:2005~2011年南昌县乙肝年平均发病率最高的是农民(含民工)为40.20/10万,其次为工人10.39/10万,第三位为学生10.20/10万,最低的是幼托儿童与散居儿童为0.45/10万。

表42005~2011年南昌县不同职业发病情况(/10万)

2.3乙肝疫苗接种率:2004年南昌县乙肝疫苗实施免费接种,2005~2011年报告常规接种率均在99%以上,2009~2010年对所有15岁以下儿童补种乙肝疫苗,补种接种率在95%以上。

3讨论

3.1资料分析显示南昌县2005~2011年乙肝发病呈下降趋势,影响因素主要为四方面:(1)人们对乙肝认识提高,绝大多数人关注儿童和自身有无乙肝抗体,没有抗体的或抗体滴度下降的人能够主动及时接种乙肝疫苗。(2)以往部分医疗单位医务人员对乙肝这一传染病诊断标准掌握不准确,误诊误报现象时有发生。(3)存在很多重复报卡,造成乙肝病例重报。(4)2005年后全县医务人员加强了乙肝诊断标准和报告原则的培训学习,提高了诊断符合率,减少了误报和重报现象。

3.2农村是乙肝高发区,青壮年是乙肝高发人群,尤其15~39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年平均发病率为54.44/10万,原因是农村经济落后、百姓防病意识薄弱和卫生习惯差。青壮年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该人群流动性大,感染和传播乙肝的危险性高,建议加强农村地区青壮年乙肝疫苗接种工作。

3.3乙肝重点监测与报告。我县2010年起特制定了《15岁以下儿童乙型肝炎监测方案》,及时调查乙肝病例个案,并录入江西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平台;告知患者及家属乙肝防治措施,引导患者科学治疗,对密切接触者接种乙肝疫苗,以及时阻断乙肝传播。

3.4接种乙肝疫苗是控制乙型肝炎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南昌县从1992年起接种乙肝疫苗,2004年全县乙肝疫苗实施免费接种,2006年卫生部发布了《2006-2010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2008年江西省政府将免疫规划接种工作纳入了民生工程。我们今后应进一步做好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倡导所有人接种乙肝疫苗,特别是新生儿和农村地区青壮年,建立有效人群免疫屏障,进一步降低乙肝发病率,有效控制乙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