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理学中的导入

/ 1

浅谈生理学中的导入

邵艳美宋洪龙

邵艳美宋洪龙(山东省临沂卫生学校276000)

【中图分类号】R【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4-0102-02

一堂课能否成功,导入是一个关键的因素。教学过程中的导入,具有调动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引出授课中心的作用。要想上好一节生理课,除按照大纲要求,钻研教材,认真备课以外,还要开动脑筋精心设计一堂课的导入。一个好的导入可以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的求知欲望,使其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力求在课的一开始就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抓住,用独特的导入方法激起学生的兴趣。

不同的教师上课,课堂导入的方法会有很大不同;即使同一位教师上课,如果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课堂导入的方法也应有所不同;即,课堂导入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异,方法多种多样,不拘一格,绝不可生搬硬套,千篇一律。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经常运用的课堂导入方法有如下几种。

一、复习旧课基础上承前启后的导入

复习巩固学生已学的知识,引出新课内容,或通过提问,在学生的答案中引出新课。这样,有利于新旧知识间的衔接,便于教师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如在复习“心脏的射血过程”之后,指出:心脏的射血取决于心脏自动的节律性顺序收缩,而其自动的节律性顺序收缩,又取决于组成心脏的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而其生理特性又是在生物电基础上产生的。这样,就把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和生物电现象的内容引导出来了,吸引着学生一步一步向知识的更深一层去探索。

二、多媒体图片导入

通过多媒体利用教材中的插图或网络图片导入新课,既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他们的求知欲。如在讲视觉器官时,先给学生展示几幅他们感兴趣的图片,让他们说通过这幅图获得了哪些信息,这时学生注意力集中而且兴趣高,接着问:这些信息我们都是通过哪个器官获得的?很明显是眼睛,那我们的眼睛又是怎样看到这些事物的?从而引出授课内容。

三、以生命现象或临床问题导入

探索诸多生命现象发生的原理和规律,很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重力对静脉血回流的影响”及“动脉血压的调节”前可先提出问题:为什么天热体虚时久蹲后突然站立会感到眼前一片漆黑?为什么过一会儿此感觉会消失?在讲“体温调节”之前,先提出:为什么天冷会起鸡皮疙瘩?为什么夏季雷雨前感到特别闷热难忍?讲“血管生理”前,提出:为什么春天人易感疲劳?、……问题一提出来,学生就急切想搞清问题的答案而迅速集中注意力学习。有时还可以用一些有关的故事或小笑话作为引子导入。

各种各样的临床问题,更是学生急切希望了解的内容。用“常见贫血的种类有哪些?发生原因是什么?”引出红细胞的生理;用“肾小球肾炎病人为什么少尿?糖尿病人为什么尿中含糖?”引出肾脏的泌尿功能;用“高血压病产生的原因”引出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等等。此类问题举不胜举。这些临床问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而且可使学生尽早接触一些临床问题,学习一些临床问题的思维方法。

四、以活体标本或实验现象导入.

标本、模型及简单的实验,是课堂教学中讲解抽象理论:最好的直观教具,同样可以用于一个新内容的导入。如在讲解心脏生理一节之前,多做几个活体蛙心标本,让学生分组仔细观察,同时让他们说说:1.看到了些什么?2.由此想到了哪些问题?观察完后,将学生的观察结果归纳到以下几点来:1.蛙心在离体的情况下仍能节律性收缩;2.蛙心的收缩顺序为静脉窦→心房→心室;3.心室收缩时血液出心,心室舒张时血液入心。然后引导学生提出以下问题:1.蛙心为什么会自动有节律的收缩?2.蛙心收缩顺序为什么是静脉窦→心房→心室?3.在体心脏怎样实现射血功能的?这样就把心脏生理的主题引出来了。

导入仅仅是整个授课过程中的一个小小的开端。它的作用是引出主题,而它本身绝非主题。因此它不应该占用太多的时间,必须具备短小有趣的特点,才能迅速集中学生注意力达到其目的。导入本身的内容太多,时间拖得过长,不仅影响主要内容的教授,其本身的效应也会大大降低。因此在导入内容结束时,必须明确告诉学生,要转入新内容的学习,并向他们交代新内容的题目和学习目的,使他们主动进入新课的学习。

其次,导入的内容必须紧贴授课主题。有的问题和内容尽管有趣,很易吸引人,但若与授课的中心内容相距甚远或很难将其引向授课主题,也不应采用。否则,非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一种落空感而降低学习热情,影响学习效果。

总之,教学过程中好的导入,犹如体育比赛号令中的“预备”,一旦发出,就应该迅速把学生的各种有关功能调动起来,使其处于待发状态,以利于新课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