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教学医院医学影像学科青年教师综合素质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1-11
/ 2

提升教学医院医学影像学科青年教师综合素质探讨

杨全李晓兰张翱

杨全李晓兰张翱(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医学影像学科重庆永川402160)

【摘要】随着生命科学、工程科学及信息科学的发展,医学影像学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为使青年教师更好地适应教学医院医学影像学教学发展需要,必须提升医学影像学科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本文就如何提升医学影像学科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医疗业务素质、教学能力素质及身心素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青年教师素质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1-0052-02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应用医学影像学设备观察患者体内器官形态和功能,并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学科;是一门以影像为主的实践性很强的医学学科,是介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医学影像学从内容上涉及到了内、外、妇、儿等多门学科、多个专业;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在医学影像学中的广泛应用,医学影像诊断已从显示宏观结构发展到反应分子、生化水平的变化;介入放射学的迅猛发展,要求医学影像学科青年教师不仅需要具有良好的影像诊断技能,还需要具有良好的临床诊疗技能。影像诊断以及检查技术不断新和完善,趋于字化及信息化,影像诊疗水平相应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影像诊疗技术已越来越受到广大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重视,对影像诊疗技术的依赖性与日俱增。这些不仅促进临床医学的发展,更对医学影像学教学提出新的挑战,如何将病理、影像及临床相关学科知识三者有机地联系起来,解决临床诊疗问题,是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难题。因此提升医学影像教学水平已日显重要。

针对医学影像学的上述特点及发展趋势,对教学医院医学影像学科的青年教师临床与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全面提升教学医院医学影像学青年教师综合素质是我们亟待解决的一项迫切任务。

根据现代医学教育的要求,青年教师扮演的角色:一方面是医学科学知识的传递者,医学教育的设计者、组织者及领导者,智力资源的开发者,心理健康疏导者,社会要求的体现者;另一方面是承担医疗任务,而医疗行为的对象是有生命力的人。因此,对医学教师应有更高、更严的要求,他(她)们应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从以下几方面提升医学影像学科青年教师综合素质,以适应现代医学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1.提升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

医学青年教师是医学高等学校的主力军,担负着培养新世纪创新型医学生的任务。一个合格的医学生必须首先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是现代素质教育的灵魂。教师要用正确的思想政治理论引导学生,自己必须是正确思想政治理论的坚定信仰者。因此,教师自身需要不断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不断加深自己的政治理论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教研室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政治理论学习,增强他们承担医学教育的职业荣誉感、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鼓励他们积极向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使他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样才能使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帮助医学生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世界,分析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自我。

2.提升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素质

医学影像学青年教师既是医学影像医师,又是教师。因此,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包括医德医风、师德师风两方面。

首先,教研室严格按照卫生部《职业道德规范》要求督促、考核青年教师,同时发挥教研室内具有良好医德医风的高年资教师及上级医师的模范带头作用,他们良好的言行举止对青年教师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要求他们在日常医疗服务过程中,向青年教师展现一种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的优秀品德和认真负责的良好形象,发扬“白求恩精神”,对医疗技术精益求精。把医德医风教育贯穿于培养青年教师的过程中,提高青年教师医德医风,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其次,教研室加强对青年教师师德师风教育。师德师风是指教职员工在从事教学、管理、服务等教育活动中所形成的稳定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及其行为体现。师德师风集中体现了教师的职业道德与学术治学风气,是师德与才的统一性表现,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师德包括了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等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诸多内容。合格的教师不但具有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要有为祖国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质,与时俱进,接受新观念、新知识、新思想、先进的道德意识。因此,师德师风建设的基本内容就包括了“爱岗敬业、奉献教育,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治学、开拓创新,热爱学生、依法执教”。为此,教研室积极开展各项培训工作,组织青年教师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如《教师法》、《教育法》、《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考核,把青年教师是否掌握师德师风相关内容作为教师上岗的重要依据。教研室结合学校的要求,建立了师德师风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及教学管理职能部门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制度,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评价内容。及时表扬具有优秀师德师风的教师,批评不符合师德师风规范要求的教师行为。使教师的行为符合社会道德的要求,真正成为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光荣的人民教师。

3.提升青年教师医疗业务素质

医疗业务素质包括医疗技能、科研能力素质两方面。医学影像学科青年教师多数是研究生或医学影像专业本科毕业生,到医院后需要到临床科室轮转2年,才回到科室。因此,他们的医学影像专业的基本知识还不够扎实。具有良好的专业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一名医学影像学青年教师的最基本的专业素质,是履行教师职责的基本条件。教研室为青年教师制定系统的理论再学习计划,并定期进行考核,考核成绩与职称晋升、评优挂钩。安排青年教师主持医学影像学科每天早晨的读片会,安排青年教师专业讲座,收集医学影像学科典型疑难病例,定期举办疑难病例讨论,要求每位青年教师进行病例随访,在上级医师的带领下,进行医学影像学科的一些基本操作,学习诊断报告的书写。在他们具备一定的能够独立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能力后,让他们担任诊断组长,从理论与临床实践方面逐渐提升他们的医疗业务素质,为教学工作奠定扎实的专业知识。

青年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后,教研室积极鼓励他们参与科研,培养提升他们的科研素质,通过各种途径学习检索、查阅国内外文献,撰写综述,根据课题书写课题申请书,同时让他们作为课题组成员全程参与选题、科研设计、试验记录、收集资料、撰写论文、总结结题,使他们懂得科研的严谨性。因此,教研室的科研项目,都让青年教师参与,以科研带动教学,在科研中提高教学水平,这样既提高本专业理论水平,又更新和丰富自己的知识,把获取的科研成果运用到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了青年教师的科研素质及教学水平。

4.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素质

分配到医学影像学科的青年教师,都不是师范院校毕业生,缺乏教学能力和技巧。而作为医学教师培养的适应现代临床需要的大学生,就必须具有很强的教学能力和技巧。教研室对青年教师进行岗前培训,教育他们热爱教学、重视教学,邀请师范院校优秀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各种法规、法律、上课技巧、教学方法及如何应用多媒体教学等多方面培训。青年教师必须听优秀教师理论课6次以上,请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为青年教师介绍教学技能。青年教师在教研室内先行试讲,教研室根据其讲课能力进行评价,达到教研室教学要求后,向学校推荐,由学校再组织试讲,达到学校要求后,才能担任小部分理论课教学,要求青年教师讲课前一定要按照教学大纲进行备课、书写详细教案及制作多媒体,教研室组织副高职称以上教师集体审核,符合要求,方能进行理论课教学。

为保证教学质量,教研室组织本科内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邀请学校教学督导专家听课,课后点评青年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不足,帮助青年教师不断提高其教学能力。同时鼓励青年教师参与教学科研及教改项目,全面提升青年教师教学素质。

5.提升青年教师身心素质

医学影像学科青年教师在临床工作中,面对的是患者,在教学中,面对的是具有强烈求知欲的医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才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学影像学科医生及一名合格的医学教师,才能够适应快节奏、高强度的医疗工作和学习,才能积极地影响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教研室对青年教师实行科内优秀教师、上级医师“传、帮、带”,带领他们在临床实践中,运用医学心理学知识,与患者、患者家属沟通,在沟通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了解患者、患者家属的心理,时刻牢记对患者理解和关爱,同时提高自身心理承受能力;引导青年教师阅读有益教师身心健康的课外读物,激励、陶冶教师自身,逐步塑造完善、高尚的人格;教研室要求青年教师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磨砺青年教师意志,养成教师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心理。这样,才能承受工作中的压力和挫折,迎难而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教研室一直重视医学影像学科青年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集体讨论制定培养计划,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提升青年教师综合素质方案,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改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教研室有4位教师在学校讲课比赛中获奖,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学生评教均为优秀,同时得到了同行及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的好评。教研室建立了一套考核办法,奖惩分明,与教师的绩效挂钩。因此,我们认为,青年教师应该在临床和教学工作中不断完善自我,提高医疗、教学业务、科研水平,博览群书,全面发展、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把青年教师塑造成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的骨干,为医学影像学青年教师成为现代化医学院校的多才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创造条件,我们教研室责无旁贷。

参考文献

[1]袁丽君.论高校青年教师的基本素质及其培养途径,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4)4:124-126.

[2]陈润羊.李勇.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中国林业教育2011(29)2:15-18.

[3]戈素贞.论青年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素质教育论坛,2007(58)5: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