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辨经为主结合推拿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

/ 1

电针辨经为主结合推拿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

刘忠利

刘忠利(湖北省黄石市武钢大冶铁矿职工医院湖北黄石435004)

肩周炎是临床中的常见病之一,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该病的病因尚不十分明确,一般认为与肩部的外伤和过度损害引起的慢性劳损或局部外感风寒等有关。笔者在临床中采用“肩七针”为主辨经治疗肩周炎65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

全部65例该病患者中男22例,女43例;年龄最大的58岁,最小的32岁;病程最长的半年,最短的10天。其中双肩疼痛者有9例,左肩疼痛32例,右肩疼痛24例。全部病例均符合诊断标准。

2、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疾病证候诊断疗效标准》中肩周炎的诊断标准。

2.1慢性劳损,外伤筋骨,气血不足感受风寒湿邪所致。

2.2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多为慢性发病。

2.3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2.4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外展功能受限明显,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

2.5X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

3、治疗方法

3.1针刺治疗:取穴:主穴:肩髎、肩髃、肩贞、肩外陵、臑会、臂臑、阿是穴。配穴:根据手三阳经辩证取穴,太阳型取肩外俞、腕骨;少阳型取外关、阳池;阳明型取手三里、合谷。

操作:诸穴常规消毒后,先针肩髎穴,针尖向极泉方向透刺,以极泉穴皮下能摸到针尖为度,采用捻转泻法,得气后退针至肌肉层留针;余穴均采用0.30mm×40mm华佗牌毫针捻转补泻法进针得气后,接G6805—II型电针治疗仪两极,中等强度刺激,以患者耐受度为刺激量,留针30分钟,日1次,10次1疗程,休息2天,继续下1疗程。

3.2手法治疗:患者坐位,术者用右手拇、示、中三指对握三角肌束,作垂直于肌纤维走行方向弹拨手法6~10次,再弹拨痛点附近的冈上肌6~10次,然后用按揉或滚法施于肩前、肩后及肩外侧3分钟,术者再左手扶住肩部,右手握患手指作牵拉、外展、内收和外旋、前屈、后伸被动活动;最后术者下蹬呈骑马式,双手重迭抱住患者肩上部,患肢屈曲肘关节,放于术者肩上,作上下被动活动,直至患者能承受为宜,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休息2天,继续下1疗程。

4、疗效观察

全部病例,最长的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最短的6天。痊愈:肩关节功能完全恢复,且无疼痛,恢复工作者29例占44.6%;好转:肩关节功能明显改善,上举指端可以摸到对侧头顶,后伸可摸至第1腰椎棘突,偶有疼痛,能恢复原来工作者32例占49.2%;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者4例占6.2%;总有效率为93.8%。

5、小结

肩关节周围炎又称为“漏肩风”、“肩凝症”、“五十肩”、“冻结肩”等,多见于五十岁左右者,以女性多见,是一种典型的自我代偿性疾病,是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和关节囊发生退行性改变或损伤而致局部产生渗出液及浸润,出现纤维化和粘连,引起肩背部疼痛,关节活动受限为其特征,中医则认为该病多与受凉、年龄以及劳损有密切关系。患者常因疼痛、活动受限,影响其工作和生活质量,使患者痛苦不堪,甚至影响睡眠。

该治疗方法中,采用肩关节周围穴位及阿是穴为主,配合经络辨证取穴,电针能够代替长时间的持续运针,能够比较准确地控制刺激量,较好地激发经气。诸穴合用能起到疏通经络、松解粘连、活血止痛的作用。针后结合推拿手法治疗,既能刺激肩关节周围神经和局部肌肉,又使经络通畅,关节得到适度的被动活动。针刺、推拿两者有机结合,相辅相成,最终达成治疗该病的目的。同时在肩周炎的治疗过程中,应嘱患者结合患肢的有效功能锻炼,循序渐进,贵在坚持,才能更好的达到预期满意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