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油田作业安全管理常见问题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08
/ 2

浅析油田作业安全管理常见问题及对策

贺湘文贾飞

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七采油厂甘肃庆阳745000

摘要:石油工人曾经是我们无数人羡慕的职业,为国家经济发展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力量。然而油田作业工作十分辛苦,具有脏、累、苦的特点,且由于油田作业大都在野外开展,工作环境相对恶劣,作业流程复杂,设备多,直接作业环节暴露时间长,很多后勤得不到保障,往往存在着比较多的安全隐患。这些安全隐患像一颗颗定时炸弹一般悬挂在石油工人的身边,给整个行业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关键词:油田作业安全管理;对策;

持续强化安全管理意识,开展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技能和应急技能十分重要,而这需要各级干部职工的积极配合和协调管理,加大安全投入,开展风险识别和隐患排查,实现全员参与,减少安全隐患,从根本上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设备完好,保证行业体系的正常运行。

一、油田作业安全管理常见问题

1.安全意识淡薄。有些基层干部,一味强调生产时效而忽视安全工作,或者只是把安全工作停留在口头上,在安全方面舍不得投入,不能狠抓隐患的治理、整改。很多员工安全意识不强,存在侥幸心理,如:高空作业不愿系安全带或系安全带不愿意挂钩子;为图方便,随手使用棕绳替代吊装带吊提重物;由钻台面向地面随便扔管钳、榔头等重物;采用编制的钢丝绳套,未经探伤或检测就使用;随意将安全设施另作它用等,这些事故苗头多了就会引发事故。

2.未设置专职安全员。目前很多井队没有设置专职安全员,有些井队即使有设置也是由其他岗位人员兼职的,并且这些安全人员自身素质较低,突出表现在:安全工作做得不细致,安全设施摆放到位后未做到天天检查,如营房里装有烟雾报警器,电池却长期没人检查更换,设备配套时有沐浴站,现场却没安装使用;有些安全人员碍于情面或害怕报复不敢得罪人,默认职工的不安全行为,对安全的监督未做到真正到位;还有些安全人员上岗后不知道如何开展安全工作,要么只抓资料不抓现场,或者只抓现场而忽视资料管理,不能将两者很好地结合。此外,基层安全人员直接受控基层单位领导,当安全与生产、安全与单位效益发生冲突时,很难将安全放在首位。

3.安全培训不够。任何事物都有其规律性,任何行为必须遵照一定的法则。而员工对法则的掌握则需要对其进行培训。目前一些井队简化了对新员工的入厂教育,使得新员工的安全意识淡薄,在生产中存有侥幸、盲目、麻痹、捷径,逆反等心理,从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4.管理不到位及追求效益最大化。“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众所周知的安全工作方针,但在实际的安全管理与生产中,由于存在管理和实施的差距,有些井队无法做到安全第一,因而导致隐患的存在和事故的不断发生。实际生产中“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思想仍然存在,并未按事故发生后“四不放过”的原则办事。一些井队为了追求效益最大化,大力开展节约成本活动,从而影响安全设施的投入,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得不到及时更新,加大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二、油田作业安全管理对策

1.重视安全生产条件。安全生产条件是满足安全生产的各种因素及其组合。安全生产条件既包含物的安全状态,又包含人的安全因素。人的安全因素是安全生产条件的主导因素,是井队安全管理的核心。井队在建立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取得了安全生产许可、引进了先进的管理体系、制定了大量的指导程序和作业规程的基础上,如何进行安全生产作业、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井队安全管理的关键。物的安全状态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基本条件,因此要着力解决好物的本质安全。具体做法是:适时进行安全评价,确保物的状态处在良好状态;应用安全技术对策,以工程技术手段解决安全问题,一旦发生可能导致事故的人为失误时,应能控制或限制有关部件或元件的运行,保证安全;重视作业环境对人心理的影响。当工作或生活中遇到意外事件,思想或感情上就因刺激而产生忧郁或亢奋的情绪,作业者受到浮躁及杂乱环境的影响,极易迅速导致情绪的变化,加剧工作注意力的分散,会影响作业动作变形,此时如果处在危险环境作业,极易诱发潜在的不安全行为,增大事故发生的概率。因此,干净整洁的作业环境,分明的设备颜色,设置的安全标志牌、警戒线,对稳定人的情绪、集中人的精力、减少发生事故的诱因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只有不断满足和完善安全生产条件才能有效地对事故的发生进行控制,企业才能摆脱事故的困扰。

2.培养良好的安全习惯。培养员工的安全操作习惯,对于预防事故、减少违章行为的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井队要从培养人的安全操作习惯着手,具体措施为:(1)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是培养安全习惯的基本前提。井队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各项具体工作的实践经验总结,是用事故教训换来的宝贵财富,因此井队的员工要认真学习领会,恰当地运用到工作中去,从最基础做起,培养个人的良好安全操作习惯。如在设备检修或排除故障时,要申请办理检修设备许可证,召开会议,制定措施;实际作业中按照作业程序落实相关措施,悬挂“有人在检修,禁止合闸”的警告牌等。(2)培养好的安全操作习惯是预防违章事故的重要措施。如果你让一位有着良好安全习惯的员工去完成一项工作任务,他会对工作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制定安全操作措施,并对现场环境进行观察,在自己的脑海中查找作业程序,然后拿出方案,做准备工作,再实施施工;如果你找的是一位经常性违章,操作马虎,上进心、责任心不强,存在侥幸和冒险心理的操作人员的话,他往往就会直截了当地进行作业。可见要想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减少和杜绝违章行为,必须严格培养员工的安全操作习惯。(3)相互学习,交流经验。由于各井队的管理特点不尽相同,所以在安全做法上有互相学习沟通的必要,效仿兄弟井队好的做法,可以促使本队员工积极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以减少安全事故和违章行为的发生。

3.加大员工培训力度。员工安全操作底子相对较薄弱,这充分说明了缺乏技能、安全知识及经验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员工培训是做到安全生产的基石,要充分利用各种机会给员工灌输“安全就是责任”的思想,树立责任精神,为自己负责、为家庭负责、为他人负责、为集体负责,将每名员工培养成为有责任、忠于企业的人。“三违”(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现象之所以屡禁不止,“三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之所以总做不到,实际上就是员工培训工作没有跟上,导致员工没有了解和掌握必要的操作规程、安全常识和行业(企业)要求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因此抓好员工培训工作是抓好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培训,全面提高员工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并取得以下成效:(1)提高对包括人身事故、设备事故和工程事故3类事故的认识和理解,对以往发生的各类事故要认真总结分析,杜绝类似事故重演。(2)提高对危险的认识及警惕。在进行一项工作或作业,如搬迁装车、起钻推钻具、接近绷紧的钢丝绳时,应认清这些情况下的潜在危险,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3)纠正错误的观点,消除一切不良习惯。通过培训让员工清楚戴安全帽时要把帽带系上,起下钻时随时要把井口盖住,防止落物等一系列安全问题。

规范和控制人的行为是安全工作的关键。只有加强生产过程监督,建立完善的安全工作责任体系,加强对人员违章的教育和处理,不断规范现场作业行为,推行标准化作业,才能从根本上把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更好地促进石油行业的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张鑫.浅析钻井作业现场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J].广东化工,2016,04:68~69.

[2]费利英.浅谈井下作业的安全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8(24).

[3]郑军庆,郝军峰,牛辉.浅析油田作业安全管理常见问题及对策[J].化工管理,2017(2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