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儿哮喘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对小儿哮喘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的研究

丛美玲

武警山东总队医院250014

摘要:目的对小儿哮喘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进行探究,旨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本院156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并在对患者祛痰、抗炎、解痉等护理措施的基础上采用常规护理与个性化护理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然后对比两组的肺功能指标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各项肺功能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中发生皮疹、关节痛、静脉炎症的并发症发生率26.67%;观察组中皮疹、关节痛、并发症发生率6.6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并且观察组患儿的身体状况、锻炼功能、日常生活以及心理状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个性化护理护理模式运用于小儿哮喘患者中,不仅能有效改善患儿肺功能指标,还能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小儿哮喘个性化护理护理模式护理质量

小儿哮喘属于儿科常见病,该疾病的主要特点是病程长,且容易反复发作,一般而言,患儿发病时会感到胸闷、气促、咳嗽以及呼吸困难等,对其健康与生活质量构成较为严重的影响[1]。与此同时,大多数患儿年龄相对较小,尚未意识到临床治疗对其身体康复的重要性,导致患儿在治疗的过程中积极性与配合度不高,治疗效果自然难如人意[2]。由此可见,临床护理在小儿哮喘治疗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就个性化护理护理模式在小儿哮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2017年1月---12月156例小儿住院哮喘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所有患者均未未有其他系统并发症。对照组患儿男40例,女38例,平均年龄(6.96±1.45)岁,平均病程(4.01±1.18)年;观察组患儿男44例,女34例,平均年龄(7.02±1.46)岁,平均病程(3.96±1.23)年。临床资料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对患儿祛痰、抗炎、解痉等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组则对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措施。一是体征护理。护理人员随时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定时测量患儿的体温,以便掌握患儿的体温变化情况,并适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比如患儿若出现临时体温升高时就需采取冰敷等物理措施进行降温。同时对患儿的心率进行检测,出现异常如心衰等症状时为患儿开通静脉及时进行干预、给予强心等处理。二是呼吸道护理,和家长共同监测患儿的排痰,随时确保患儿的呼吸道顺畅。三是保证病房通风、清洁、适宜温度,定期进行紫外线消毒,提高患儿的舒适度;四是护理人员和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做好沟通交流,避免患儿产生不良情绪;五是护理人员积极与患儿家长沟通交流,更全面的掌握患儿的基本情况,了解患儿的病史等信息,积极进行健康教育,告知患儿家长日常护理的注意事项,提高患儿家长对病情的了解并积极采取正确的护理配合措施,协助护理人员开展临床治疗工作;六是护理人员应针对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包括患儿的饮食习惯、年龄,病情状况等,确保患儿的营养供给,促进病情康复。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的肺功能指标,包括两组护理后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量(FEV1)以及呼气峰值流速(PEF)。与此同时,对比两组的生活质量情况,具体分为身体状况、锻炼功能、日常生活以及心理状况,每项内容总分均为5分,分数越低,则表明患儿生活质量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20.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的肺功能指标比较

2.2两组并发症及生活质量

对照组中发生皮疹、关节痛、静脉炎症的并发症发生率26.67%;观察组中皮疹、关节痛、并发症发生率6.6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并且观察组患儿的身体状况、锻炼功能、日常生活以及心理状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临床常见的儿童呼吸道疾病是小儿哮喘,多为患儿的支气管处有验证所致,从而使得呼吸道出现狭窄、阻塞等,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了危害,进而使患儿的身心健康受到威胁,为此需加强小儿哮喘的临床治疗与护理,还患儿一个健康的身体。然而在临床上没有重视对该病的护理,忽视了护理对治疗的辅助作用。鉴于当前多位家长看护一个孩子的现状,急于寻求好的护理办法来提高治疗效果,这就是本文想要达到的目的,采取个性化护理模式,对患者实施精细、周到、全面的个性化护理,可有效保证护理计划、护理内容能有条不紊地得到落实,并通过检查与处理对具体的护理干预进行完善,从而提高了护理的质量与效果。一是科室成立护理小组,按照患者的身体状况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计划。严格按照护理计划进行有效护理,并对整个护理过程进行评估与评价。三是在治疗评估过程中,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和家长要求,随时对护理方案进行充实与完善,提高护理实施方案的针对性、系统性与高效性,这些优势是常规护理所无法具备的,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各项肺功能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4结论

在小儿哮喘患者中实施个性化护理护理模式,不仅能有效改善患儿肺功能指标,还能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杜秋香.个性化护理循环模式对PICU护理质量的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25):175-176.

[2]黄华敏.舒适护理模式在小儿急性哮喘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究[J].当代医学,2016,22(36):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