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肿瘤组织中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5-15
/ 2

甲状腺肿瘤组织中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赵德臣修云霞张瑜

牡丹江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157009

【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肿瘤组织中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接诊的甲状腺肿瘤患者28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28例作为对照组,使用RT-PCR方法检测两组受检者甲状腺组织中的MBL及MASP-2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中MBLmRNA的表达水平为(0.1712±0.0118),观察组患者中MBLmRNA的表达水平为(0.5244±0.033),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MASP-2mRNA无表达,观察组患者中MASP-2mRNA的表达水平为(0.454±0.068)。结论:NBL和MASP-2可能是对抗肿瘤的防御因子。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免疫相关基因;临床意义

甲状腺癌是常见的内分泌系统肿瘤,其发病率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2%。2015年美国甲状腺协会表明,从2009年开始,每年诊断的甲状腺癌由37200例增长至63000例,发病率也从4.9/10万增长至14.3/10万。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是甲状腺癌的常见类型。PTC属于分化型甲状腺癌,生长缓慢,预后良好,但PTC的发病率及复发率非常高,有相关研究显示,直至2019年,PTC将成为危害女性健康的三大肿瘤之一,其医疗支出费用将高达190~210亿美元,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多项研究表明,因多种原因引发的自身免疫功能紊乱与甲状腺肿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本文分析了甲状腺肿瘤组织中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接诊的甲状腺肿瘤患者28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28例作为对照组。甲状腺肿瘤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和术后病理检查确诊。观察组男性3例,女性25例,年龄28~45岁,平均年龄(36.9±2.3)岁,所有患者均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对照组男性5例,女性23例,年龄27~46岁,平均年龄(36.8±2.5)岁。两组受检者的常规资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对比性。

1.2研究方法

于清晨抽取受检者的外周静脉血于抗凝管中,置于-70℃冰箱中保存。所有受检者的血液样本采取后,将冷冻的外周血标本置于37℃的水浴箱10分钟,解冻后置入离心管充分摇匀,静置5min,2000xg离心5min后去除上层清液。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系统软件统计分析资料,计量数据用(±s)表示,应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MBL长度为232bp,MASP-2长度为126bp,图1。对照组中MBLmRNA、MASP-2mRNA的表达水平要明显低于观察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随着医学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工作压力增加以及食物种类的多元化,使得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甲状腺疾病已经成为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1]。甲状腺癌由多种不同生物学行为和病理类型的肿瘤组成。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肿瘤,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其发病率不断升高。发病率按国家和地区而异,国内统计约占全部恶性肿瘤的0.85%。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高发年龄为30~40岁[2]。甲状腺癌中又以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病率最高,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肿瘤大小从微小(<1cm)到几厘米,也常见到多中心生长。大多数乳头状癌为灰白色,质硬,可见灰白色颗粒状乳头结构,伴不规则的边界甚至浸润到周围甲状腺实质。一些病变中可见营养不良性钙化,肿瘤中偶见骨形成。许多肿瘤会出现囊性变。乳头状癌特征性的核为增大的、卵圆形、长的和重叠核。典型的核染色质细,毛玻璃样。常见不规则核型包括核沟和核内假包涵体。在没有复杂乳头状结构的肿瘤,乳头状癌的诊断则依赖于这些核的特征,但必须占肿瘤相当大的部分。乳头状结构的基本构成是血管、纤维结缔组织轴心,其外围是基底膜成分,其上排列上皮细胞,乳头呈典型的复杂分支,像珊瑚或树枝状伸展。可有其他结构(不同大小的滤泡、实性和梁状结构)与乳头共存。

甲状腺癌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在过去的几年中,国内外已经报道出数百种基因与对中自身免疫性疾病易感性相关,不同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有很多相同的遗传基因,其中MBL及MASP-2在肿瘤的防御过程中的作用一直受到医学界的重视。MBL是凝集素家族的成员之一,血清中的MBL是MBL-2基因编码上的一种主要蛋白质,其在血清中的浓度水平受到MBL-2基因类型的影响,MBL-2可以与微生物表面的甘露醇及N-乙酰氨基葡萄糖寡糖结合,同时与丝氨酸蛋白酶(MASP-2)结合激活补体系统,触发调理素作用。根据国外的研究报道表明[3],MBL在自身免疫中有双重作用,MBL表达水平低时会降低机体清除凋亡细胞的能力,引发机体出现自身抗体,MBL的表达水平高会通过凝集素激活补体系统造成组织损伤。本次研究收取了3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使用RT-PCR方法检测了患者的MBL及MASP-2的表达水平,并将其与健康者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对照组中MBLmRNA的表达水平为(0.1712±0.0118),观察组患者中MBLmRNA的表达水平为(0.5244±0.033),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MASP-2mRNA无表达,观察组患者中MASP-2mRNA的表达水平为(0.454±0.068)。说明MBL的高表达会造成下游的MASP-2表达水平升高,两者结合后会激活下游的补体系统,促进细胞吞噬,参加甲状腺肿瘤的免疫防御过程。

综上所述,NBL和MASP-2可能参与了甲状腺肿瘤的免疫防御过程,本次研究中仍有不足之处,还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加强对照实验,从而完善对比结果,通过研究自身免疫基因在甲状腺肿瘤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指导甲状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参考文献:

[1]宋永蔚,王丹,谢冬辉等.Mta-1在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J].医学临床研究,2014(8):1534-1536.

[2]马建赢,胡如进,柯立池等.Ras相关区域1A基因异常甲基化与甲状腺癌关联的Meta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24):6175-6178.

[3]张英杰,林岩松,梁军等.甲状腺癌失分化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2014,34(4):327-330.

[4]陆凡倩,陈晓红,寇秀娟等.甲状腺髓样癌家系RET基因点突变质粒及稳定细胞系构建[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6,23(5):250-252.

[5]侯卫东,胡学信,刘艳峰等.甲状腺乳头状癌中CyclinD1表达和BRAF(V600E)突变的相关性及意义[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4(12):1386-1390.

[6]黄盈瑞,陈洁,周玲玲等.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Smad4基因表达水平及其意义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32):3961-3965.

基金项目:2016年牡丹江市科技计划项目(Z2016s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