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汽车文化及其打造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9-19
/ 2

论汽车文化及其打造措施

朱大斌

朱大斌/湖北十堰职业技术(集团)学校

【摘要】本文从汽车文化的概念入手,在分析为什么打造汽车文化的基础上,探讨了打造汽车文化的措施。

【关键词】汽车文化;汽车时尚;概念汽车;中国制造

自汽车之父德国的卡尔?佛里特立奇?奔驰在1885年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辆马车式三轮汽车以来,汽车不仅仅延伸了人的双脚,使人类生活半径明显加大;更加快了人的生活速率,使人类生活节奏明显加快。引领了人类生活因汽车的广泛使用和不断升级而变得更快捷、更省力、更广阔、更深远。但汽车从诞生那一刻就充满了矛盾和争论,如汽车日益普及后导致的交通堵塞、当前人们生活速率直线降低、环境污染、人类生活质量层出不穷。尤其是近年来“汽车文化、汽车时尚、概念汽车”等观念已不断被人们普遍关注,汽车文化脱颖而出。那么究竟什么是“汽车文化?我国应该如何打造自己的汽车文化?”已经成为人们普遍热议并亟待解决的话题。

一、何谓汽车文化

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当一种消费品已经达到一定数量时,它自然就会在人们生活中发挥其“使用价值”以外的作用,进而也就形成了其自身的一种观念、态度和文化。

(一)概念

从广义上来讲,凡是在汽车发明、设计、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形成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称为汽车文化。主要是汽车发展史,世界著名公司及车标介绍,汽车运动,汽车娱乐汽车科技知识。具体包括技术文化、车史文化、造型文化、名人文化、名车文化、车标文化、赛车文化等内容,可以说不胜枚举。

(二)分类

汽车文化大致可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工业设计,工业设计是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反映出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物质生产水平,人们的意识形态和生产方式。如汽车发明、汽车造型等。二是品牌文化,或者叫商业文化。它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的,包括产品的定位、产品的价值取向、企业文化的积淀等等,品牌实际上代表企业的社会形象。如汽车品牌、车标、以及在汽车演变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名人轶事和名车等。三是汽车衍生出来的文化。如汽车消费、汽车驾驶、汽车管理、汽车会展、汽车运动、汽车报刊、汽车收藏、汽车模特、汽车俱乐部等。

二、国外汽车文化展望

最能凸现一个民族传统与智慧的,莫过于文化;汽车文化更是如此。

(一)欧洲的汽车文化

欧洲是老牌的汽车基地,也是汽车厂商最为集中的地方,主流汽车生产国的汽车大都有百年时间的历史,他们生产的汽车以典雅、高贵、浪漫和品质出众而著称,甚至把造车当成创作艺术品一般,很符合欧洲人的性格:高傲而谦逊。同时欧洲人大多认为驾车是一种乐趣,认为汽车是一件大人的玩具。欧美车价格昂贵、整车质量重技术非常可靠,偏重操控动力平衡。所以他们的车子除豪华车以外大多不会很宽大,多以两厢为主,但欧洲人造的车子底盘硬朗稳健且路感清晰,发动机和变速箱匹配合理很有驾驶乐趣。如法国车的造型就柔和进了法兰西民族的浪漫和时尚,新标志车系线条明朗而柔和,造型淳朴,既传承了公司一贯的风格又加入了不少现代元素,可以说是欧洲车里浪漫的代表。英国的车相比较显得很绅士,虽然英国汽车工业现在完全掌握在其它国家手里,但是它生产的汽车依然绅士味十足。

(二)美国的汽车文化

美国是一个车轮上的国家,汽车是每个人生活不可分割的部分。汽车问世一百多年来,无论是美国汽车工业的总产值,还是全美汽车的销售量和使用量都雄踞世界第一。美国的汽车文化,涉及美国的汽车工业、汽车品牌、交通、运输、环保、旅游、社会生活、城市规划、风景名胜、人文风情、消费理念、政府管理、法律法规,以及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思想理念和民族精神等。一是包含了美国人天生具备的幽默感,充分、广泛地赋予了精神特质,折射出美国人的性格和感情。如别出心裁地把五颜六色的贴纸剪成字母拼在车尾,其中与追尾相关的内容最多:“千万别吻我,那很可怕”、“不要让我们因相撞而相识”、“撞上来吧,我正需要钱”。二是充满力量感的肌肉车造型。所以车子设计的尽可能宽大舒适,减震器阻尼柔软,车内座椅多是宽大厚实的沙发,并且有大排量的引擎为宽大的车子提供上成的动力,以便让驾驶者和乘坐者可以长途旅行。三是符合美国人的高大身材、大气硬朗的特点,为了保证驾驶员和乘客的舒适性,美国车的车宽都比其它国家的宽上一些,因此美国大概是世界上加长豪华车保有量最大的国家了,世界上最著名的加长车也产自美国,像林肯,悍马。

三、为何要打造我国汽车文化

一是打破中国只有50年的汽车历史,不足以构建汽车文化的陈旧观念。汽车文化博大精深,其发展空间非常大,我国车族和汽车制造必须挖掘、引导和实践我国的汽车文化。二是我国汽车即将成为家庭关系的维护者,是构筑家庭生活和谐的一部分。三是中国已经成为汽车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如果缺乏与之相应的汽车文化做依托,大生产和大消费就会产生大的社会问题,甚至成为制约我国民族汽车业发展的瓶颈。如盲目追求大排量汽车,有些家庭不明白自身需要和环境特点,购车后懊悔等,都是缺乏汽车文化的体现。四是我国已经有了汽车文化的雏形,汽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产物,从当前我国汽车的外型、车身直到车灯等细节的阐释,从明显的车标到不起眼的雨刮设计,无不蕴含着我国的文化传承。五是我国连续多年举办的车展已经营造了倡导我国汽车文化的氛围,民族汽车业向世人展现了自主开发的二次高潮,成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从简单模仿到自我创新的分水岭,注定要被记入中国汽车产业史,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汽车文化指日可待。六是整合我国汽车文化更是有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必然趋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对国外汽车“列强”,中国汽车业要创造适合国民的好车,必须把这些文化要素整合起来。

四、如何打造我国汽车文化

我国的汽车工业发展50多年来,从纯粹进口到成为世界汽车第二大汽车生产国,从首长专用到走入寻常百姓家,从十多年前的“老三样”到现在的“百花齐放”,从研发空白转变为集汽车“产、研”结合的产业化,从百姓们“看稀奇”为车多为患,汽车迅速从“奢侈品”转变为了“生活必需品”,发展之快令世人惊叹。当汽车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带给我们极大便利的同时,的确也带来了一些烦恼。由此你,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汽车文化成为当务之急。

(一)积极营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汽车文化

一是营造”社会化、商业化、时代化、产业化、娱乐化的汽车文化。定期邀请世界名流评论中国汽车,彰显我们的优势,排除我们的不足,指出我们的发展方向。二是召集国内文化名家谈汽车,还邀请各界青年才俊、潜在用户、车迷一同评车、赏车,为自主品牌提供中肯的建议和意见,激发汽车创意。三是通过车展、车模倡导汽车文化。如在全国巡回展出“毛泽东、蒋介石、周恩来、朱德、彭德怀、陈纳德、林彪、聂荣臻、慈禧、溥仪等名人座驾,出厂近百年的古董级车辆、世界孤品车辆,精选各国、各时代、各系列厂家精品限量典藏版汽车模型,以中国古代以紫檀、黄金、红铜、羊皮等材料的战车,陕西出土的铜车1:1模型,福特、奔驰、宝马、凯迪拉克、法拉利、菲亚特、雷诺等著名汽车”等。

(二)科学借鉴发达国家管理经验

一是学习美国汽车企业注重硬件管理、强调理性的科学管理。二是借鉴日本汽车企业不但重视“硬”管理,更注重“软”管理,尤其是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如如日本汽车产业强调的“计划、标准、零库存、交割期”、注重企业中的文化因素、注重为全体职工共有的价值观念、注重强化职工对本企业的向心力,注重企业中的人际关系等。二是大力彰显我国汽车企业核心竞争力。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汽车企业要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有所作为,必须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三是与时俱进。我国汽车企业必须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制度创新等多方面的创新,否则就会被市场无情地淘汰。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汽车文化灵魂、导向、约束、激励等作用,保证我国汽车企业健康发展并不断壮大,我们必须以积极创新的精神来建设汽车文化,要在建设战略上创新,在经营理念、人才培养和管理、企业形象创建等具体内容上创新,在手段和方法上创新。四是以人为本。汽车文化建设必须坚持本土化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结合国情,从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依靠人、发展人和服务人等角度打造汽车文化环境氛围。

(三)科学定位我国汽车文化内涵

一是倡导“时尚而不失个性,实惠而不失品味”的观念,重实用、不豪奢、满足绝大多数平民使用的汽车消费文化。二是营造成熟的消费心态,汽车只是一个代步工具,它注重的是使用经济、行驶安全、驾驶方便、崇尚自然、经济环保,不是显富摆阔的工具。三是推崇尊重行人、自行车、汽车平等通行权的驾驶观念。四是不断自我革新,不迷信品牌,立足自身,采纳方方面面的优点和长处,融合成反映自己个性特点的“行头”……花钱不多,品位不低,彰显国人的情趣与格调。五是反映中国特色,有灵性。如上海华普汽车自身充分借助诞生地——上海的城市优势打造自身特色,尝试打造“海派汽车”文化,铸造民族汽车文化的典范。六是定价适度,最终成为大众消费。我国汽车要在注重品质的前提下,考虑适合中国家庭需要,实惠而有品味。

(四)全面提升中国汽车制造能力

一是提高中国钢材等汽车必须的原材料生产能力,为造好车夯实基础。二是四是引进和培养能够引领汽车发展前沿、设计理念先进、技术蕴含精到的专家队伍和技术人才。要协调处理人-产品-环境-社会的关系,对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生活环境、融合全球文化和地方文化、技术文化和人文文化的生活方式产生积极的影响,使设计出的汽车从外到内都渗透艺术气质,夺目、多彩,令人艳羡。三是提高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始终不断优化工艺、设备等来提高加工效率,并对降低单件产品生产成本呈现出更为迫切的需求。从提高设备性能和精度、提高加工能力,以及缩短加工时间、延长机床使用寿命等方面不断做出努力。四是树立先进的服务理念,建立庞大的以汽车销售、配件供应、维修服务、信息反馈与处理等为一体受的服务体系。四是我国尽快由现在的制造大国向汽车制造强国迈进。六是满足部分人个性化的高端需求。如以打造精致生活、构建和谐汽车社会、发现用户需要、关怀心灵感受出发促新产品诞生。又如在研究细分市场的基础上,精心研发个性产品的新创造,设计与制造出有性、有情、女人味十足的好车,让女人拥有一个忠实体贴的生活伴侣,驾车时赢得更多男性尊敬和爱慕的眼光等等。

【参考文献】

[1]刘雷,《汽车文化务实与成功案例》《职业教育》2013、1

[2]宗颖,《全面提升中国汽车制造能力》《汽车制造业》201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