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探讨王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探讨王宁

王宁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上海200000

摘要:当今时代,为了适应当今的人们对整体性美观和功能性的需求,施工技术需要从多方面改进施工工艺,发展施工技术。但是现实情况往往是得不偿失,实现不了理想中齐头并进的协调效果,甚至导致了技术之间的摩擦冲突。所以,实际性的重要工作,就是要探究一种高协调、低冲突、长时有效的施工技术来保证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所以,后浇带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是一个需要详细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建筑施工;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

1、后浇带技术概述

1.1后浇带技术的概念

近些年来,常常由于混凝土的温度适应能力以及收缩等问题导致了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一些安全问题。我国在解决这些问题上也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是,目前我国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因此,一些施工单位和技术人员迫切地想要找到一种解决办法来保证工程的质量。因此后浇带技术便应运而生,简而言之,后浇带就是在施工过程中为了防止钢筋混凝土收缩不均匀或者沉降不均匀产生裂缝而事先在基础底板、墙、梁等位置预留施工裂缝。

1.2现代建筑中后浇带技术的作用

1.2.1避免建筑中温度裂缝的出现

现代建筑的施工过程一般施工时间较长并且具有较为复杂的施工技术,这就导致了同一座建筑物可能在建筑过程中经历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温度,当建筑物处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下时就会发生热胀冷缩的现象,这就会导致裂缝的产生。还有某些完工的建筑物由于没有事先预留裂缝,当施工完成以后由于温度发生变化,混凝土就会向外部释放压力,导致裂缝的产生。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提前预留一些裂缝就能够及时释放热胀冷缩所带来的压力,从而更好地保护建筑,使建筑物更加持久耐用。

1.2.2有效地解决裙房结构和基础设计问题

由于现代建筑物本身较高并且混凝土结构较重的原因,这就会导致地基由于重力因素产生建筑物的沉降,进而产生裙房结构和基础设计问题,严重影响了建筑物的安全。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后浇带技术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首先,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对建筑物地基沉降的计算结果进行预测,从而选择最佳的后浇带浇注时间。在分析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建筑物的裙房结构和基础强度进行审核,当浇注结束以后,施工人员可以根据浇筑后的结构来计算内部的应力,在完成上述步骤以后,后浇带技术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好作用。

2、后浇带技术的应用要点

2.1准确选择施工位置与施工材料

施工人员要在施工开始之前,对混凝土构件的受力情况进行全方位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来选出载荷最小的部位,将这一部位设为后浇带施工的最佳选择位置。这有这样,才能够将后浇带施工技术的作用更好的发挥出来。例如,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不可将后浇带施工的位置选择在建筑剪力墙中,而是要从建筑大梁或建筑模板中进行选择,这样就能够将由剪力或弯矩所产生的构建压力降到最低。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施工人员需要将后浇带施工缝中的所有杂物都清理干净,同时还要保持后浇带构建在施工后的湿润度。在对施工材料进行选择时,材料管理人员应优先考虑材料的收缩性能,目前收缩性能最佳的即为微膨混凝土。另外,施工人员还应选择高出建筑构件混凝土标号一级的施工材料,根据施工方案中所确定出来的后浇带施工位置来开展振捣作业。

2.2模板设计

模板设计是后浇带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模板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制作,选择模板是钢丝网模板,对于其中的网格和钢丝的直径等进行检查,确保网格的大小均匀,钢丝的直径一致,钢丝网的间隙过大会使混凝土浇筑的质量变差,钢丝直径不一致,导致在浇筑过程中受力不均匀,钢丝网模板容易被破坏。钢丝网模板的两侧要固定牢固,紧密度适中,便于更换和拆除。对于双层钢丝网的使用,要事先固定在一起,防治混凝土浆的溢出。

2.3浇筑和时间的选择

在建筑构件的混凝土沉降达到一定的条件时进行浇捣在进行浇筑前对裂缝进行全方面的清理,使裂缝表面清洁干燥无杂物,后浇带两侧的构件表面细润一天以上。混凝土构件收缩工作是在两个月完成的,高层建筑施工中要先进行主楼沉降,然后是裙楼沉降,所以后浇带施工要选择在主楼的沉降完全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施工要按照施工设计严格的执行,避免违规操作等现象的发生,使混凝土浇筑的工作顺利的进行,混凝土浇筑中重要的是混凝土的配比和浇捣的时间掌握,进行水平后浇带的施工中,对钢丝网模板的侧压力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处于正常的范围之内,垂直后浇带的施工要注意对钢丝模板的保护,避免浇捣过程中对钢丝网的破坏。在后浇带施工完成后,使用草席等物品对后浇带进行覆盖浇水保持湿润。准确的时间选择和浇筑的严格执行,能够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

3、建筑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建议

3.1工程实例

某处居民小区的房建工程属于是高层建筑,建筑的整体高度超出了60米。为了确保房建工程项目周边的施工环境与基本条件,施工单位选择应用深基坑技术。高层建筑的主体所采用的是框架结构,同时运用混凝土空心砖剪力墙来将高层建筑的主体重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经过实践证明,通过在房建工程中运用后浇带施工技术,能够大幅度降低沉降作用与温度应力,大幅度提升施工质量水平。

3.2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

3.2.1混凝土施工

应用后浇带施工技术之前,施工人员应当根据施工方案中的相关要求来对浇注平面进行彻底清理,将浇筑表面上的砂石、杂物全部清除掉,同时对两侧的混凝土进行凿毛作业,保证其湿润度能够维持在24小时以上。当浇注平面达到清洁标准后,施工人员即可进行下一步的水泥净浆与涂抹作业。后浇带底板施工有许多环节需要注意,首先,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在后浇带两侧单独设置临时固定砖墙,同时注意砖墙的高地必须要高出底板高度,以此来避免程序出现砂浆外溢现象。其次,在上面一个环节完成之后,施工人员还要在距离后浇带两侧宽度约50厘米的位置加装砂浆挡水带,将砂浆挡水带的高度设置为5-10厘米之间,宽度设置为5厘米,以此来将积水挡在后浇带之外。

3.2.2钢筋工程

由于后浇带施工,有严格的时间间隔要求,才能浇筑混凝土。这就需要将后浇带处裸露钢筋进行防锈和阻锈处理,现场采取及时刷涂防锈剂。后浇带处将两侧梁及板的受力钢筋,按设计要求进行隔一错一断开,与已完工后浇带两侧的梁板等结构构件,进行有效连接。

3.2.3施工缝的处理

在工作进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施工裂缝,给后续施工带来很多麻烦。为了尽可能地减小施工缝的影响,必须清洁施工缝处多余的木方。然后,要及时改良施工缝,例如,可以把其变为垂直缝。

3.3进行施工材料与施工位置的科学选择

混凝土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出后浇带施工技术的作用,还需要进行施工材料以及施工位置的合理选择,这样才能够进一步的确保该建筑的施工质量。在后浇带施工时,应当尽可能的在施工过程中选用微膨胀混凝土来进行,因此在必要情况下,还需要在砂石和水泥相混合的混凝土中进行膨胀添加剂的合理添加。在该施工过程中,还应当将预留裂缝中的杂物与积水进行清理,并需要保证整个后浇带施工建筑的结构表面拥有一定的温润度,这样才能够确保该建筑的施工质量。此外,在进行施工过程中为了提升整体工程的结构强度,就需要在具体施工之前,先去建筑一層混凝土,并对其效果以及配合比进行详细的记录与分析,来确保该混凝土能够充分满足该建筑的具体需求。

4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的后浇带施工中,需要使用先进的技术、合理的公益和规范的施工技巧,才能巩固满足建筑工程的需求,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冯金龙.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施工技术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8(30):138.

[2]王曙光,邸道怀,周圣斌.中低压缩性地基上设置沉降后浇带的主裙楼沉降及基底反力分布特征[J].岩土力学,2018(S2):313~318.

[3]全学友,孙会郎.后浇带的设置方案对抗裂效果的影响[J].建筑结构,2018(6):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