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康复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剖宫产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康复效果

韩丽

韩丽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友谊院区产科215300)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剖宫产护理中的康复效果。方法:我们选取2011年4月—2013年12月剖宫产患者11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将其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腹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SAS评分、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于剖宫产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能够有效减轻患者术后腹胀发生率,减轻疼痛感,对促进剖宫产术后产妇的康复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剖宫产护理干预康复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5-0376-02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手术和麻醉技术的不断完善,剖宫产在解决难产等产科问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此带来的术后并发症也有所上升。在临床护理中应根据患者治疗阶段,为其制订出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内容,分阶段地给予其护理指导,充分地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之能够以积极的态度接受临床治疗与护理[1],本文选取剖宫产患者59例,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取得了颇为满意的护理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们选取2011年4月—2013年12月剖宫产患者11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9例。对照组59例患者中:年龄在22—41岁,平均年龄为(34.6±3.7)岁。产次分为:初产妇48例;经产妇11例。观察组59例患者中:年龄在21—42岁,平均年龄为(36.4±3.5)岁。产次分为:初产妇42例;经产妇17例。排除标准:产前、产中、产后有合并症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相关数据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1)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热情接待,并对孕妇的基本情况进行评估,了解孕妇的护理需求,为制订健康教育方案提供依据。教育方案制订后,要选择适当方式与时机给予其阶段性的健康教育。(2)术前健康教育:当患者进行术前检查时,护理人员应向其说明检查的必要性以及配合的方法等,消除其恐惧、紧张心理,丰富其健康知识,以提高其住院的适应力。(3)手术准备期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说明皮肤准备范围、术前禁食水的意义及时间、手术与麻醉方法及患者注意事项等,缓解患者术前紧张情绪。(4)术后康复指导:患者手术结束后,让其取平卧位,避免术后头疼;密切观察患者子宫恢复情况及宫底的高度等,若阴道流血量过多或有水样血时,应及时汇报医生,给予处理;术后6小时,将床头抬高,让其取自由卧位或半卧位,利于恶心露排出和促进肠蠕动;术后24小时,指导患者坐起并下床活动,这样不仅可以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也可增加其胃肠道的蠕动能力,利于术后机体恢复;排气后,指导患者食用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饮食,利于乳汁分泌及促进切口愈合。(5)针对剖宫产后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积极的抗休克、止血、升压、改善循环血量等急救处理。在此过程中实施人性化护理。迅速建立两条有效的静脉通路,进行输血、补液治疗。为了避免腹胀发生,术后帮助产妇取去枕平卧6h,之后取半卧位。适当给予吸氧,以促进麻醉苏醒,尽量减少麻醉药物对肠功能的影响。术后6h给予口服萝卜汤,以促进肠功能恢复。针对活动量少引起的腹胀,术后6h后每2h帮助产妇翻身一次,指导产妇进行床上活动,术后第1d,保留导尿管拔除后,病情许可,即可协助产妇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和肛门排气。对于已发生腹胀症状者及时进行腹部按摩,自右下腹开始循结肠走行方向按摩推揉,20次/min,2次/d,力度以产妇可以耐受为度。同时嘱产妇注意保暖,防止因受凉而加重腹胀。(6)患者出院后,给予出院指导,并在出院三天后进行电话随访,每周一次,至1个月止,随访时,了解患者身体恢复及生活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指导。

1.3评价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患者焦虑程度,SAS量表包括20项内容,检查前四级评分法。将各项得分相加后乘以系数1.25,取整数部分即得标准分[2]。以50分作为临界值,SAS评分越高,表示焦虑情绪越严重。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抑郁程度,SDS量表评分方法和标准类似于SAS量表。

1.4统计学处理

2结果

观察组患者腹胀发生率(5.08%)显著低于对照组(20.33%),SAS评分、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如表1所示。

表1护理干预前后患者SAS评分、比较(x-±s)

n=59SAS评分SDS评分

对照组58.43±9.4560.82±10.38

观察组49.65±6.73*51.25±7.65*

3讨论

剖宫产术在妇产科临床上是较常见的手术类型,其目的是解决孕产妇异常分娩。近些年来,剖宫产率在临床上明显增加,孕产妇对麻醉、手术等方面知识缺乏足够的了解,术前均会产生恐惧、紧张不良心理,影响手术后康复效果。

护理干预是以患者为中心、分步骤、分阶段的个性化服务,其能够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给予个性化健康指导,消除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的不利因素,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3],患者在与医护人员有效沟通的同时,也让医护人员及时地了解到患者的心理与生理变化,从而调整教育方案,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本研究表明,给予剖宫产患者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患者术后腹胀发生率,减轻疼痛感,对促进剖宫产术后产妇的康复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巧妹.护理干预在剖宫产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2,13(08):1084-1085.

[2]柳凤华.护理干预在剖宫产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24(11):4409-4410.

[3]陈松云.剖宫产护理中护理干预的康复效果[J].求医问药(下半月),203,26(07):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