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贴近”在高职高专《系统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3

“三贴近”在高职高专《系统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何荣建张晓刚顾永增龙正昌(通讯作者)朱秀珍

何荣建张晓刚顾永增龙正昌(通讯作者)朱秀珍王玲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云南昆明650600)

【摘要】本课题研究了三贴近,即贴近临床、贴近基层和贴近资质考试在高职高专《系统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在贴近临床的教学中主要引入案例教学法,基础与教学紧密联系;在贴近基层的教学中,使学生学会使用简单的基本方法在基层诊治疾病;在贴近资质考试的教学中,认真研究和学习各类资质考试大纲与系统解剖学有关的知识要求深入侧重点教学,让学生从基础医学课程中建立起为取得资质证书打下扎实基础的学习意识。三贴近在高职高专《系统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三贴近系统解剖学临床基层资质考试

【中图分类号】R3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8-0011-02

【Abstract】Threeclosetothistopicresearch,namely,closetotheclinical,closetothegrassrootsandclosetothequalificationexamination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applicationofthesystematicanatomyteaching.Inclosetothemainintroductionofcaseteachingmethodinclinicalteaching,andteachingcloselylinked;Inclosetothebaseofteaching,makestudentslearntousesimplebasicmethodinthediagnosisandtreatmentofprimarydisease;Inteachingclosetothequalificationexaminationofseriousstudyandlearnallkindsofqualificationexamoutlineandsystemanatomyknowledgerequiresin-depthemphasisofteaching,letstudentssetupfromthebasicmedicalcoursestoobtainqualificationcertificatestolayasolidfoundationoflearningconsciousness.Threeclosetosystem'sanatomy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teaching,theapplicationofgaingoodteachingeffect.

【Keywords】ThreecloseSystematicanatomyClinicalAtthegrass-rootslevelAptitudetest

系统解剖学是按人体的器官功能系统阐述正常人体器官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其生长发育规律的生物科学;是基础医学中重要的主干学科,是医学生的必修课。系统解剖学与临床医疗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是临床医疗操作的基础。通过这门课的教学,使学生熟悉和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形态、结构、毗邻关系、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功能意义,为学习其他医学课程奠定坚实的形态学基础。

随着医学高职教育模式和体系的发展,在高职高专系统解剖学教学中,逐渐暴露出与高职教育的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不相适应的诸多问题与弊端。医学高职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实用性、技术型高级医学专门人才。根据这一培养目标,我院高度重视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基于我国基层缺医少药的现状,教育要贴近基层、面向基层、面向农村,培养“学得好、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的应用型医学人才[1];为培养出符合目前生源素质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提出“送人千金,不如传人一技”的办学理念,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管理培养模式”,以适应当前倡导的“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人文关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素质教育的核心”,学院各学科一线教师统一教学培养目标,积极努力探索和思考具有学院特色的新形教育教学培养模式,充分体现学院培养学生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能力,实现教育教学的创新。

1.贴近临床

高职高专医学教育主要是为县级及以下医疗卫生保健单位培养实用型人才,它侧重于培养高层次的技术型、操作型人才[2]。因此,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紧密联系临床,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临床思维能力、人文关怀及职业规划能力等具有较大的帮助。

1.1联系临床,引入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很大一部分学生选择学医,正是由于极富挑战魅力的临床工作吸引了他们。然而,他们对医学的内涵知之甚少;系统解剖学是医学生入校后最早接触的一门极为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一开始大部分学生因好奇而喜欢本学科;但系统解剖学名词多、内容繁杂,而且多以描述性语言为主,显然在短时间内好奇和喜欢并不持久,故教师选择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以活跃课堂气氛;再加上当前尸源短缺,标本少,实验示教时,学生多,展示视野较小,往往使学生觉得系统解剖学枯燥,逐渐失去学习兴趣。那么要想尽快解决这个突出的问题,选择适当地联系临床进行系统解剖学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1.1.1适当运用常见病、多发病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动机,引起学习兴趣

系统解剖学是以人体器官功能系统划分教学章节,注重按系统器官的顺序分节讲述各系统器官的位置、形态、分部、结构和大体功能。因此,在讲授新课时,以逻辑推理法,适当运用常见病、多发病引入新内容,不仅可以快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引起学生的联想。例如:通过围绕“哮喘”的病因、病理变化,层层递进地引入新内容呼吸道的解剖教学,按器官(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的顺序展开呼吸系统的讲授,大部分学生均能紧跟教师的思路随课程逐步深入,不时提出一些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临床思考,既能快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活跃课堂气氛,提升教学效果。针对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一些联想和疑问,教师应当场给予解答、加以引导,保证学生提问不偏离主题,课程更能有序推进。

1.1.2引入案例,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当学生有一定的解剖学基础知识后,我们即可灌输予学生,疾病的发生是由于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系统、器官、组织直至细胞而引起,是出现相应症状和体征的直接根源。如“高血压”所致“脑溢血”后病人出现“三偏”后遗症症状,是比较经典的例子。据医学统计学数据显示长期高血压是引起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而脑出血也正是高血压最严重的并发症。脑溢血的本质就是在于脑血管自身形态学特点与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基础上发生血管破裂所致,即豆纹动脉破裂(原因是形态上呈“S”形弯曲,加上血液动力学的关系)出血导致内囊因出血而受到压迫,引发缺血坏死,致使中枢与其它反射弧结构信息传递中断的一组相应的因果变化,即“三偏”症状。这充分说明,一个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与相应器官的位置、形态、毗邻及结构等因素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医学生只有弄懂疾病为什么发生、如何发生,对可能发生的结果做出正确判断,才能制定出合理、恰当的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从系统解剖学的学习意义上讲,这正是培养医学生树立“只有在掌握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判断人体的正常与异常,正确理解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疾病发展过程,从而对疾病做出正确的诊断与治疗[3]”的意识。再如:发现有大量心包积液的患者,性质尚不明确,需进行心包穿刺检查;此时临床医生考虑的穿刺部位通常有心前区和胸骨下两个部位最为安全方便;因为心前区穿刺法的具体操作方法正是在左侧第5肋间隙或第6肋间隙,心浊音界内2.0cm处做穿刺点,穿刺针须由上而下向脊柱方向缓慢刺入,成人一般进针深度为2cm~3cm;穿刺针由浅入深分别经过的组织层次为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胸大肌、肋间外肌、肋间内肌、胸内筋膜、纤维心包、浆膜心包壁层,进入心包腔[4]。通过案例式教学,培养学生学会应用解剖学知识分析疾病发病的部位,简单解释各种临床表现,了解某些手术的基本方法和不同部位手术入路需经过的解剖学结构层次及注意事项,引导学生用解剖学知识去解决临床疾病上的问题,不仅使学生感到有趣,而且及早地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1.2运用多媒体技术,结合活体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以致用”

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促成合理的教学模式,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活体是教学过程中最为现实、直观形象且不计成本的“教学工具”。在活体上认识人体结构称为活体教学[2]。由于系统解剖学内容多,课时少,而且教学中需要大量观看图片来认识和熟悉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等解剖学知识[5]。多媒体可以较好地解决教学信息量大与教学时间少的矛盾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多媒体文字、图片、声音、动画演示、列表对比等方法来诱导学生在感情、行为上积极参,激发课堂教学所带来的趣味;教学讲述中适当带领学生在自己身体上寻找相应体表标志,并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在自己身上确定这些标志,应用这些标志确定器官的位置及其体表投影等。这样的教学方法,既直观形象,又贴近临床实践,让学生即刻就能体验正常人体器官的位置毗邻及大体功能,使学生得以深刻地理解、记忆和掌握,学习兴趣也会在这样的影响下循序渐进、逐步深入,课堂气氛也就能随之而活跃起来;同时,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得以学以致用,更能牵住心弦,唤起他们的求知欲,为后续学习基础及临床课程打下扎实的解剖学基础。

2.贴近基层

教学与临床应用紧密结合在一起,突出其实用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出具备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学生,是临床实际运用培养的基本要求。基于我国基层缺医少药的现状,结合教育要贴近基层、面向基层、面向农村的教育导向,在系统解剖学实际教学中,我们着力于基层医务人员对突发、紧急损伤疾病及常见慢性疾病、健康保健等在基层医疗条件能处理的情况下,培养基层实际应用型医学人才。例如:“开放性气胸”是临床常见且极为紧急的疾病,症状多较严重,需要及早处理,所以要求各级医疗单位都必须掌握最佳紧急处理方法,尤其在基层医疗单位。开放性气胸的急救方法,首先是封闭开放性创口,根据伤员所处现场的条件,设法尽快封闭胸壁创口,变开放性气胸为闭合性气胸;可用大型急救包、多层清洁布块、干净衣物或厚纱布垫,在伤员深呼吸之末覆盖创口并包扎固定;如有大块凡士林纱布或无菌塑料布块则更好;封闭敷料要求达到不能漏气,但不可往创口内填塞敷料;敷料要足够大,范围应超过创缘5cm以上;包扎要牢靠,避免在搬动或转送途中松动、滑落;第二步是胸腔解压,可用带活瓣的穿刺针排气进行临时性胸腔闭式引流术,一方面可以排除胸膜腔积气使肺复张,另一方面防止发展为张力性气胸;第三步保持呼吸道通畅,包括清除上呼吸道内的呕吐物、血块或分泌物,鼓励伤员咳嗽排痰等;第四步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气道湿化;最后严密进行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的监测等。

3.贴近资质考试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人才需求日新月异、精益求精,社会人才质量的竞争也更是日益激烈。医学生毕业后同样面临着就业难的困惑,加上现阶段医疗纠层出无穷,医患关系日益紧张,医疗卫生职业岗位对医护人员的要求显得更加的苛刻;作为医护人员不仅要牢牢掌握扎实的理论基本知识、操作技能及专业技能,更要掌握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等;然而,这样的社会现象也同样迫使着医学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中务必再多一些思考与探索。在系统解剖学教育教学环节里,我们首先从学生的实际特点出发,结合教学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及各类型国家资质考试要求为引导,帮助学生学会知识的总结与积累;其次,在学科学习考核中我们更注重题型、题量的改革;紧扣改革思路,以全国执业资质考试为导向,将系统解剖学考核多样化,并深化资质考试贯穿于常规教学;我们通过自主编写同步练习题,积极认真参照文献[6]修改同步练习题;每学年定期组织安排实施理论知识竞赛及尸体、模型标本辨认大赛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期末理论考核时,结合学院实际取消过去的纸质考核,改革为最新的无纸化考核(即网络化考核)方式,降低成本,增进实效,倡导环保。

4.教学效果

三贴近在高职高专《系统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近年来,通过对系统解剖学教育教学不断地深化改革,着力于培养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层医疗卫生技能型人才,达到培养具有一体化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高层次的应用型医疗服务人才,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同时,学生在应用基本知识的同时对所学知识也能更深入的理解和体会;这样的教学方式既有利于促进师生间的教学互动,也有利于加强学生对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的紧密联系的学习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互利关系。通过以上教学改革实施,我们在系统解剖学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努力深化其及推进性摸索和应用,积极跟踪学生学习实效,并做出大量问卷深入学生当中调查分析得出结论,这样的教学尝试不仅能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使学生从乏味的学习心态中激发出积极性和主动性。“三贴近”在我院高职高专教学中的应用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应用三贴近教学改革培养出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较强的新型医学人才,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远期效果尚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王露,张晓刚,李正,等.三贴近在《病原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医学信息.2013,9(26):20.

[2]王炜,王晚连.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浅探[J].现代医药卫生.2009(27):1117-1118.

[3]柏树令,应大君.系统解剖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

[4]盖一峰,人体解剖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41.

[5]黄承伟,蔡恩丽.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现状及改革[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3(31):73.78.

[6]文小军、柏树令.系统解剖学习题集[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80.

基金项目:昆明卫生职业学院院级基金资助课题(编号:JY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