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苏醒病人的应激反应及护理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全麻苏醒病人的应激反应及护理对策

林雪英张晓琛

林雪英张晓琛

(福建省级机关医院/福建省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350003)

【摘要】目的分析全麻苏醒病人应激反应,并探讨护理对策。方法将本院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全麻手术患者60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原则分组。围手术期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在术后应激反应方面的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对比,我们发现实验组患者综合汉密尔顿量表(HAMA)评分、焦虑自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较低,血浆皮质醇水平较低,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可减轻全麻苏醒病人的应激反应,改善情绪状态,有利于术后康复进程。

【关键词】全身麻醉苏醒期应激反应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61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8-0079-02

应激反应是指人体在受到强烈外界刺激后发生的非特异性防御反应,以交感神经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为主要临床特点,并伴有多组织、多器官功能变化。手术尤其是全身麻醉手术对于患者而言是一种严重应激源,可引起一系列心理、生理变化,直接影响患者身心健康[1]。本文分析全麻苏醒病人应激反应,并探讨护理对策,并将结果报道如下,以供参考。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全麻手术患者60例纳入本研究,排除精神异常、智力障碍、听力和语言交流障碍、未成年人等患者。

根据随机原则分组,对照组患者共计30例,其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30岁~78岁,平均年龄(51.75±10.55)岁;体重48kg~86kg,平均体重(63.53±11.75)kg;其中择期手术15例,急诊手术15例;文化程度包括本科3例、大专7例、高中8例、初中8例、小学4例。

实验组患者共计30例,其中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28岁~80岁,平均年龄(50.80±10.25)岁;体重47kg~85kg,平均体重(63.42±11.43)kg;其中择期手术14例,急诊手术16例;文化程度包括本科2例、大专8例、高中6例、初中10例、小学4例。

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发现其在性别、年龄、体重、手术类型等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围手术期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术前完善各项检查,术前1d访视患者,介绍术前准备、术后注意事项。术后遵医嘱给予后续治疗。

实验组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术前访视时注意态度亲切和蔼,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手术流程、术中设备、手术医生、麻醉师等信息资料和手术操作时的配合要点和注意事项,以缓解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和神秘感,增强顺利完成手术的信心。鼓励患者提问,就对术中最担心的问题进行详细、耐心的解答。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等不同,客观分析其心理状态,做好健康教育。术前积极进行鼓励和安慰,尽量减轻患者的焦虑、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2]。

手术当日进入手术室后,再次认真核对患者信息,使患者感受到手术室护理人员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专业素质,以增强其信任感和安全感。对患者尚存的心理问题再次进行疏导,鼓励患者以乐观的心态接受手术。术中根据患者的需求调整室温,配合手术医生和麻醉师安置合适的体位,并注意尊重患者隐私,使患者达到身心的舒适[3]。

术后麻醉未清醒时适当给予氧气吸入,以促进患者清醒。发生躁动者做好看护工作,必要时制动,以防发生坠床意外。患者意识清醒后及时告知其手术取得了成功,使其安心,避免不必要焦虑和恐慌。待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稳定后方可转入病房,并与病房护理人员详细交接。

1.3评价指标

采用HAMA、SAS、SDS等三个量表评价患者术后情绪应激状态。

HAMA共包括焦虑心境、紧张、害怕、失眠、认知功能、抑郁心境、躯体性焦虑、感觉系统症状、心血管系统症状、呼吸系统症状、消化系统症状、生殖泌尿系统症状、植物神经系统症状、与人谈话时行为表现等14项内容,每项均采取0~4分的五级评分法。HAMA评分越高,表示情绪状态越差。

SAS量表共包括20项内容,每项采取四级评分法。各项得分相加后乘以系数1.25,取整数部分得到总分。SAS评分越高,表示焦虑程度越严重。

SDS量表共包括20项内容,每项采取四级评分法。各项得分相加后乘以系数1.25,取整数部分得到总分。SDS评分越高,表示抑郁程度越严重[4]。

1.4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有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数据处理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时认为组间差异结果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2.结果

与对照组对比,我们发现实验组患者HAMA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均较低,血浆皮质醇水平较低,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详细数据如表1所示。

表1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HAMA评分、SAS评分、S

DS评分、血浆皮质醇水平比较(x-±s)

组别HAMA评分SAS评分SDS评分皮质醇(mg/ml)

对照组(n=30)27.45±3.5758.96±8.8660.54±8.3528.97±3.12

实验组(n=30)21.33±2.63*49.21±5.67*50.35±5.42*24.31±2.24*

注:与对照组比较,*代表P<0.05

3.讨论

当机体受到外界不良刺激时,交感-肾上腺皮质系统兴奋,释放大量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髓质兴奋释放大量肾上腺素,使血浆皮质醇水平迅速升高。因此,血浆皮质醇水平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机体应激反应的严重程度。血浆皮质醇可作为一项判断应激反应的敏感指标[5]。

手术引起的应激反应多表现为紧张、恐惧、血压升高,心率增快。有研究认为人在遇到应激事件时产生的应激反应是由实际的经历与此前的预期不一致造成的。因此对全麻手术患者围术期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了解真实的手术信息,对各种应激性医疗程序的反应相对较轻。通过术前访视、营造舒适的手术环境等措施加强对患者不良心理的疏导,使患者的情绪趋于稳定,以相对平和的心态积极配合手术。术后对躁动等反应做好预防和保护,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应激反应程度以及应激反应造成损伤[6]。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围手术期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可减轻全麻苏醒病人的应激反应,改善情绪状态,有利于术后康复进程。

参考文献

[1]赵书云,魏喜玲,王俊霞,等.全麻开胸手术苏醒期风险因素及护理对策[J].临床肺科杂志,2011,16(2):326.

[2]朱琼芳,李芳,黄毓婵.全身麻醉下患者术中知晓的情况分析及护理干预[J].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11,5(3):267~269.

[3]张秀芹,肖珍玲,许晓桃,等.术前护理干预对全麻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4):629~630.

[4]王东,张勇刚.心理干预对全麻手术患者术后血浆皮质醇及儿茶酚胺含量的影响[J].中国医疗前沿,2010,5(17):36~37.

[5]金文仙.应用整体护理干预手术室中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0):590~591.

[6]王东,张勇刚.心理干预对全麻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6):199~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