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心理干预对改善乳腺癌患者心理状态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针对性心理干预对改善乳腺癌患者心理状态的效果观察

李晓芳

(武汉市第九医院乳腺科湖北武汉430081)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心理干预对改善乳腺癌患者心理状态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140例行乳腺切除+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心理干预,包括认知行为干预、支持性心理干预、婚姻干预和运动规划,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恐惧程度。结果:经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的恐惧心理得到明显好转,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乳腺癌患者实施个体化针对性心理干预,有利于缓解恐惧心理,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乳腺癌;心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4-0330-02

在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居城乡女性首位,是危害居民生命健康的最主要的恶性肿瘤之一[1]。乳腺癌经手术治疗的患者面临各种躯体的变化,如因为手术失去乳房、因放疗可能出现皮肤改变;心理上可能会担心癌症的治疗效果和转归,从而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痛苦[2]。文献[3]报道,约1/3的乳腺癌患者存在抑郁、广泛性焦虑障碍、适应不良等心理问题。本文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干预,旨在改善乳腺癌患者心理状态,效果满意,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14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为女性,年龄23~68岁,平均(38.4±5.3)岁,均为浸润型导管癌,诊断符合《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5年版)》[4],手术方式均为乳腺切除+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两组在年龄、病程、疾病分期、文化水平在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心理干预。

1.2评估心理状态的方法

干预前采用我院自制心理状态调查问卷评估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分为焦虑、孤独、自怜、猜疑、主观感觉异常、希望、期待7类。干预前后对140例患者的恐惧程度进行评估,分为:(1)轻度:轻度恐惧,较易入睡,不失眠;(2)中度:中等程度恐惧,存在试图回避的行为,可入睡但睡眠较浅,易醒;(3)重度:严重恐惧,心情烦躁,经常失眠,入睡需依靠镇静药物,存在回避行为。

1.3针对性心理干预

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评估结果,设计个体化的针对性心理干预方法,包括认知行为干预、支持性心理干预、婚姻干预和运动规划4方面,干预时间为6个月。

1.3.1认知行为干预通过改变患者的思维和行为来更正不良认知,从而消除其不良情绪及行为。术前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提高其对疾病及其治疗、预后的认识水平,使其对术后乳房外观改变有一定心理准备。术前讲述乳房假体的应用,并展示假体的外观、佩戴方法和效果,为患者提供佩戴假体或乳房重建术的选择;术后3天向患者介绍假体的功能、类型和维护,说明假体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时间,帮助患者弥补女性第二性征缺陷。在院外,患者可通过放松疗法、注意力分散疗法和音乐疗法等方式舒缓压力,改善心理状态。

1.3.2支持性心理干预因乳腺癌术后患者不仅经受躯体上的疼痛,而且受到身体形象改变的困扰,心理较为脆弱,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生活态度消极,生活能力下降。因此,本文通过心理专家对患者进行支持性心理干预,2次/月,针对患者具体心理状况,指导患者排解面对疾病可能复发的心理负担,面对面讨论有效的应对策略。同时,积极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鼓励家庭成员给予患者最大限度的支持性帮助,增强患者的心理灵活度,提高社会适应度,积极面对生活。

1.3.3婚姻干预根据患者心理评估结果,针对夫妻间关于角色适应、沟通、情感和性生活等方面进行心理辅导。定期采用讲座、播放录像、小组讨论等方式,为患者及其配偶或伴侣提供讨论乳腺癌术后婚姻心理问题,专业心理咨询师答疑解惑;对患者及其配偶或伴侣进行性健康教育,包括乳腺癌及其治疗方法对性生活的影响的教育,为潜在或已存在的性疑惑、性问题提供小组讨论或一对一咨询,提高对性功能的认识,从而提供患者夫妻亲密度和性兴趣。婚姻干预为1次/月。

1.3.4运动规划针对患者具体情况,为患者制定个体化运动规划,选择合适强度和频率的身体锻炼,如散步、伸展运动、肌肉力量锻炼等,并每月根据患者体能变化适当调整运动内容。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正态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差异采用χ2检验,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的恐惧心理得到明显好转,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

3.讨论

乳腺癌的诊断、手术和治疗给患者带来了一系列的不良情绪,如焦虑、抑郁、心理困扰等[5],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文对70例实施针对性心理干预,在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后,设计个体化的针对性心理干预方法,包括认知行为干预、支持性心理干预、婚姻干预和运动规划4方面,旨在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另外,研究[6]显示,对乳腺癌患者的配偶进行认知、行为和心理的指导和干预,可提高其对该疾病的认知程度,使其能在治疗过程中,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有助于改善和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命质量。因此,本文在注重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同时,也对其配偶进行心理指导,从而调整其面对疾病的情绪,更好地给予患者心理支持,经营美好婚姻。结果显示,经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其恐惧程度较治疗前有明显缓解(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对乳腺癌患者实施个体化针对性心理干预,有利于缓解恐惧心理,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万青,郑荣寿.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死亡和生存状况[J].中国肿瘤临床,2015,42(13):668-674.

[2]薛和玉,朱宁,曹蓉,等.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患者心理状况现状调查[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47(3):442-444.

[3]韩静,刘均娥.团体心理干预在乳腺癌患者心理调适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7,52(5):608-613.

[4]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5年版)[J].中国癌症杂志,2015,25(9):692-754.

[5]张婷,李惠萍,窦婉君,等.老年乳腺癌患者心理韧性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7):823-826.

[6]唐秀英,罗凤,石果,等.乳腺癌患者配偶认知行为的心理干预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4,43(22):2848-2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