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针灸养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浅谈针灸养生

张怀东

(三台县人民医院四川绵阳621100)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更加注重养生,不仅在日常生活和饮食中选择养生的方式,同时也更关注通过医药保健品以达到养生的目的。但是针灸作为中医养生疗法之一,却被人们所忽视甚至遗忘。其实针灸不仅是一种治疗手段,对于养生的作用更是享誉国内外。本文详细讲解了如何利用针灸艾灸等方法来加强身体素质和抵抗力。

一、针刺养生法

1.针刺养生的概念:

针刺养生法,是指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应用毫针刺激人体的施术部位,以激发经络气血,调整脏腑功能,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目的的养生方法。

2.针刺养生的作用:

为什么针刺能保持健康的原因是因为它可以促进血液和血液在体内,使正气已满,阴阳和谐是。概括起来,有如下三方面的作用:

2.1潼关经络-通过刺激的经络穴位,疏通经络的气血,使他们到达人体的四肢。

2.2调补虚实——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但要注意中病即止,视其虚实程度施术,勿过。

2.3调和阴阳——平衡阴阳,与补泻同理,亦有双向调节作用。

3.针刺养生的原则

3.1针刺养生的配伍,应以颐养正气、舒筋活络为原则,结合不同的体质和季节,辨证施术。

3.2穴位的选择应根据穴位具有很强的效果,不宜过量。针刺技术应该与腹泻和应用进行组合,并且刺激强度要适中。

二、针灸穴位养生

1.止头痛:头痛发作时,患者自己可用双手食指分别按压头部双侧太阳穴(位于眉梢与外眼角中间向后一寸凹陷处),压至有胀痛感并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约1分钟,头痛便可减轻。

2.治疗便秘的:如果便秘是大便,如果你用左手的中指按压左天枢穴(位于2寸到肚脐的左侧),直到你有酸胀感,你可以按住不放约1分钟。有一个方便的感觉;然后屏住呼吸,增加腹内压,你可以在一段时间顺利排便。

3.止呕吐:呕吐时,患者可用中指压内关穴(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处)来止呕,应压至有酸胀感为宜,约1分钟即止呕吐。

4.止鼻血:鼻子出血时,马上用拇指和食指捏自己的脚后跟穴(位于踝关节及足跟骨之间的凹陷处),左鼻出血捏右脚跟,右鼻出血捏左脚跟,即可止血。

5.停止胃痛:当你肚子痛时,用拇指按压你的腿足三里穴(膝盖以下三英寸,颧骨一侧),麻木感觉后停留3到5分钟,胃痛可以明显减轻。

6.降低血压:高血压患者通常会因愤怒,愤怒,激动,疲劳等导致血压急剧上升,这对患者的生命构成了巨大威胁。此时,按下老公穴(位于人体手掌,当第2掌骨和第3掌骨位于第3掌骨和中指之间)时,血压逐渐恢复正常。

7.停止鼻血:当鼻子出血时,立即用拇指和食指捏住你的脚后跟穴(在脚踝和脚跟骨之间的凹陷处),左鼻子正在流血并捏住右脚后跟。

8.停止胃痛:当你肚子痛时,用拇指按压你的腿足三里穴(膝盖以下3寸,颧骨的一侧),并在感觉麻木后停留3到5分钟,胃痛可以明显减轻。

9.停止心绞痛:当心绞痛发生时,它通常伴随着压胸和窒息。此时,它可以被压到穴位(位于人体的背面,在后正中,在第七胸椎棘突的抑郁症),和心绞痛可以按3?6能够有效地减轻分钟。

10.止胆绞痛:胆囊炎、胆结石发作时,右上腹可发生剧烈绞痛。病人可用大拇指持续按摩右小腿的阳陵泉穴(位于膝盖斜下方,小腿外侧之腓骨小头稍前凹陷中)2分钟,即可获得良好的止痛效果。

11.肾绞痛:病人常从肾绞痛的发作受到影响。这时,你可以用拇指按压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当足是肱骨内侧边缘3寸以上),按摩3?5分钟后,肾绞痛可放心。

12.止呃逆:呃逆时,患者可用拇指和食指紧压少商穴(位于拇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处),至有酸痛感为宜,持续半分钟到1分钟,呃逆就会停止。

穴位定位:

三阴交:小腿,当脚踝的尖端10厘米以上,肱骨的内侧边缘后面的内部。

银铃春季:位于小腿的内侧,在所述下钳口的内侧面的凹部,相反的阳陵泉时,或者当肱骨的内侧面被压下。

地机:阴陵泉穴下10厘米。

膻中:胸前第四肋间隙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取穴。

关元: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0厘米。

气海:第3腰椎棘突下,旁开5厘米。

肾俞: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5厘米处。

足三里:外膝眼下10厘米,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脾俞:背部,在第11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两指宽处。

三、不同季节灸法

1.三伏天灸(包括穴位贴敷)

据中国医药春夏阳阳和冬病虾峙的理论,以夏季性质和体内阳气的特色优势,抢抓机遇,帮助的弊端,从而起到发生在秋季慢性疾病的预防作用和冬季。

2.秋季艾灸

3.冬季艾灸

冬季一阳生的原理,灸神阙穴。推而广之,按照其原理,可随二十四节气的转换而在交节前施行艾灸或穴位贴敷,以此激发经气和调节脏腑功能,防病治病。自然界节气与人体的关系,顺势而为。

四、针灸的禁忌症

1.过于疲劳、精神高度紧张、饥饿者不宜针刺;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采取卧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轻。

2.怀孕妇女针刺不宜过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禁止针灸。

3.小儿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针。婴幼儿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禁针。

4.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发性出血,损伤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针刺。

5.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予针刺。

6.眼区、胸背、肾区、项部,胃溃疡、肠粘连、肠梗阻患者的腹部,尿潴留患者的耻骨联合区针刺时应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误伤重要脏器。

7.针灸确实能对某些疾病的优良疗效,但它不是万能的,特别是对于急性和严重的疾病的治疗。综合治疗应根据时间是患者更有益的局面被采纳,针灸的作用,可以充分发挥。

结论

祖国医学认为"上工治未病"意味着它无疾病并预防疾病。尽可能减少对身体的损害。我国己渐进入老年社会,因此,防病保健有着更深远的意义。针灸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研究针灸保健有着光辉的前景。

参考文献

[1]尹玉芳.针灸养生不可忽视(摘要)[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养生学与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2002.

[2]周鑫,李福道.中医体质养生理论与针灸治疗临床结合应用浅析[C].中华中医药学会,2010:258-261.

[3]武巍松.针灸治病机理之我见(灵能医学与针灸治病)[C].中国针灸学会,2000:24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