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标本的细菌学检验与质量控制

/ 2

痰标本的细菌学检验与质量控制

毕艳妮于立明

毕艳妮于立明(山东省威海市立医院264200)

【中图分类号】R9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2-0156-02

1标本采集

1.1采集方法:痰标本最好在应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以晨痰最好。常用采集法有自然咳痰法、支气管镜采集法、胃内采痰法等。采集可疑烈性呼吸道患者痰标本时,应注意生物安全防护。自然咳痰法:患者清晨起床后用清水反复漱口,用力自气管咳出第一口痰于灭菌容器内,立即送检。对于痰量少或无痰的患者可采用雾化吸入加温至45℃的10%NaCl水溶液,使痰液易于排出。对咳痰量少的幼儿,可轻轻压迫胸骨上部的气管,使其咳嗽,将痰收集于灭菌容器内送检。支气管镜采集法用气管镜在肺部病灶附近用导管或者支气管刷直接取材,此法患者不易接受,故不常用[1]。

1.2标本运送与保存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室温保存不超过2h;做结核分枝杆菌和真菌培养的标本不能及时送检的,可放于4℃保存,以免杂菌生长。

2检验方法

2.1显微镜检查

痰标本宜先直接涂片镜检,并于低倍镜下观察白细胞和上皮细胞数目,以确定该标本适合做什么细菌培养。一般认为,合格的痰标本含白细胞和支气管柱状上皮细胞较多,而受污染的痰标本则是来自颊黏膜的扁平鳞状上皮细胞较多。在低倍镜视野下,白细胞超过25个、鳞状上皮细胞不超过10个的痰标本为合格标本。

①一般细菌涂片检查:挑取标本中脓性或带血部分涂片进行革兰染色镜检,根据染色性、形态及排列等特征可发出初级报告。

②结核分枝杆菌涂片检查:挑取标本干酪样或脓性部分做抗酸染色,根据所见结果报告“找到(或未找到)抗酸杆菌”[2]。

③放线菌及奴卡菌涂片检查:将痰液用生理盐水反复洗涤数次,挑取黄色颗粒(硫黄颗粒)或不透明着色斑点,置玻片上并覆以盖玻片,轻压后置高倍镜下观察。如见中央为交织的菌丝,其末端粗杆呈放线状排列时揭去盖玻片,干后做革兰及抗酸染色镜检并报告。

2.2分离培养与鉴定:

①痰培养标本的前处理:于痰标本中加入适量无菌生理盐水,剧烈振荡5~10s后,将沉淀于管底的浓痰小片取出,置于另一试管中,同法再处理2次,可洗去痰中的正常菌群。然后向洗涤过的痰液中加入等量pH7.6的1%胰酶溶液,放置37℃培养90min,使痰液匀质化后备用。

②普通细菌培养:将处理后的脓痰接种于血琼脂平板、中国蓝琼脂平板、巧克力琼脂平板上,分别放入普通环境和5%~10%CO2环境中,35℃培养18~24h,观察菌落特征并涂片行革兰染色,根据菌体的形态、特点做进一步鉴定[3]。

③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将处理后的痰标本接种于改良罗氏培养基,置35℃、5%~10%CO2中培养。若出现可疑菌落且镜检为抗酸杆菌,则报告“分枝杆菌培养阳性”;若培养8周未见菌落生长,则报告“分枝杆菌培养阴性”。

2.3结果报告

涂片染色镜检,根据革兰染色镜检结果,报告“找到革兰×性×形态菌,疑似××菌”。抗酸染色镜检若见抗酸阳性细菌,则报告“找到抗酸杆菌”。分离培养检出致病菌,及时报告该菌及药敏报告。未检出致病菌时,应该报告“正常菌群生长”。

3质量控制

3.1室内质控痰盒采用国家结核病参比实验室统一的螺旋盖痰瓶,或可密封有盖塑料盒、蜡纸盒收集痰标本。痰容器应标明病人姓名、送检日期及初诊病人门诊序号(或随访病人登记号)。合格的痰标本应为深咳痰液。肉眼观察痰标本,按下列类别记录痰液性状:脓样痰、干酪样痰、血性样痰、脓性粘液痰和水样痰。萋-尼氏染色液的制备,检查配制记录和配方;染色液试剂瓶须标明染色液名称、浓度和制备时间;染色液须于棕色瓶内存放,避光保存。玻片用于涂片的载玻片,应经95%乙醇脱脂后的清洁无划痕的新玻片;一张载玻片只能涂沫一份痰标本;载玻片只允许使用一次,不得清洗后重复使用;载玻片背面的左侧1/3处,标明病人姓名、实验序号;载玻片正面的右侧2/3中央处涂沫0.05~0.1ml痰标本,面积为2.5×2.0cm2,厚度适当。镜头清晰,无霉菌生长。油镜下视野背景清晰;镜下抗酸杆菌应为红色,背景为淡蓝色;镜下可见炎性细胞,支气管黏膜细胞等痰细胞,平均每油镜视野细胞数不少于10个。登记和痰片保存,对所检查的每一份痰标本,应按结核病细菌学实验室登记本准确记录。镜检后的痰片,必须用二甲苯充分去除表面的香柏油,不得用其他物品擦拭膜。待玻片干燥后,重新在每张玻片的左侧1/3处贴标签,注明序号、镜检结果与日期。存放于玻片盒内。按阳性和阴性片分类保存近期3个月内的全部痰涂片,备上级实验室复验。

3.2痰培养检查质控质控样本应不少于20份痰标本,其中应包括已知阴性痰标本、镜检阳性和镜检阴性的不同数量结核分支杆菌痰标本。也应包括少量非结核分支杆菌痰标本,以检查分离培养物初步鉴定程序。此外,培养污染率应控制在2%~5%范围内。

参考文献

[1]徐兴平,朱明祥,张树仁.用于细菌学检查的痰标本的质量问题[J].实用医技杂志,2004年08期.

[2]肖代全.临床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年19期.

[3]王燕.郧县乡镇结核病痰检点工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年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