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极限线损分析及降损增效优化措施杨智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配电网极限线损分析及降损增效优化措施杨智辉

杨智辉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自贡市荣州供电分公司四川自贡643000)

摘要:在电网改造工作开展期间,配电网是经常应用的一项技术,科学合理的对其进行使用,既可以减少电力设备的容量,同时还能够增强电网的供电质量,实现供电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不过,从实际情况来看,配电网供电通常是应用架空网线,供电半径较多,因此供电运行期间经常引发配电网线线损严重等一系列问题,这一问题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电能消耗量。基于此,在本文中,主要分析了配电网极限线损问题,提出了降损增效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配电网;极限线损;降损增效;优化措施

一般情况下,我国配电网主要是采取辐射的类型,对于该项类型的配电网来讲,自身具备主干线面积较少并且周围线路需要架空等一系列特征,这样一来,就增加了供电半径,使得能源消耗量过度输出。从当前为止,对配电网加以优化,减少线损逐渐成为了电力企业工作人员面临的首要问题。

1.对于配电网极限的线损定义和类型分析

当前阶段,从不同的损耗情况来看,配电网极限线损涉及到了两种类型,分别是固定损耗和可变损耗。在这其中,固定损耗主要是指当配电网对电力进行传输的过程中,配电设备和导线产生的损耗现象,该项类型具备的特征是不会伴随着输电功率的改变而发生一系列变化。而可变损耗不同,其主要是指输送配电网电力的时候,使用电力的过程中会伴随着输送功率的改变而产生相应的损耗现象,特征表现为损耗大小和输送电流大小成正比例。

从电力企业管理情况来看,可以将配电网极限线损划分为理论线损和管理线损两种类型,理论线损是在配电网中输送电力资源的时候产生的自然损耗,电力输送功率直接决定了损耗程度,与此同时,对于该种类型的损耗,也可以从电力输送距离以及输送功率参数等方面展开详细的计算,这样有利于电力企业了解到损耗现象。管理损耗则是在企业运行期间因为管理不到位而引发的损耗现象,比如终端用户漏电或者是设备出现故障而引起的计量误差等。

2.引发配电线路损耗的主要因素

现阶段,在我国配电网运行期间,还存在着严重的极限线损现象,这一情况的出现不仅增加了电能能源的过度浪费,同时还影响了企业的进一步运行。其中,引发配电线路损耗的实质性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如下所示:

2.1没有制定完善的管理体系

从电力企业实际运行情况来看,存在的线损现象比较明显,并且我国对于线损管理的关注度较低,因此使得管理对策无法产生良好的效果,不仅如此,还增加了资源的消耗量。比如,在配电网中,变压器是经常应用的一项设备,不过变压器具体负荷和设备还处于不相符的现象,如此一来就引发了严重的损耗问题。企业人员没有采取合理措施对计量设备加以检查,安装不到位等均影响了计量设备的应用准确性,而且在电力传输期间,普遍存在着收费误差以及偷电漏电等不良现象,不管是人为因素的出现还是客观性因素的发生,均不利于企业稳定开展。

2.2结构应用不恰当

在配电期间,普遍存在着线路建设不到位,线路长时间暴露在外部环境中的现象,当对高压线路展开安装的时候,一般没有将其放置到具体位置中,如此一来的话,就增加了输送距离,一旦线路处于比较长的情况下,随着末端电压的降低使得线路损耗现象明显,而导线面积比较小运输性能不好的时候,还会出现超负荷问题。

3、降损增效的优化措施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产生配电网降耗现象的因素有很多种,基于此,在制定降损优化措施的过程中,就需要从多个环节进行分析和探究,不过,不管是从何种环节入手,都需要掌握电网的结构,使用合理的措施来控制技术性损耗。具体来讲,制定的配电网降损优化措施如下所示:

3.1优化配电网结构

在建设配电网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合理的对布局形式加以优化,采取短半径的方法对电能进行运输,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线路损耗效率。当搭接线路的过程中,除了重点探究网架和基本的负荷要求之外,还必须合理的选择以及安装变压装置。对于变压装置和负荷中心位置来讲,两者间距越接近,那么线损现象也就越低。其次,明确负荷节点的位置,一般来讲,在低压电路中,每间隔一定的距离就需要设置相应的负荷节点,这样可以延伸电能辐射区域,确保周围各个范围内都可以安全的使用电能。结合上述情况可以看出,合理的优化配电网结构能够避免迂回供电现象的出现,而且要想达到配电网结构的优化目的,还必须制定完善的配电网建设体系,结合制度来优化配电网建设工作,以此提高变压装置的合理性。最后,在配电网建设期间,相关人员通常会从横截极限面积和无功补偿等方面入手,加以考量,以此降低线损率。

3.2明确变压器的安装位置,使其和负荷中心相接近

当城市配电网变压器存在着空载现象的时候,电网自身的能源损耗也会下降,针对于此种现象,最佳的解决方式便是以变压器为主,将其安装于和负荷中心相靠近的位置处,明确变压器自身的安装位置,使用合理的对策来约束电路内过度应用大容量变压器情况的发生,以此防止电路内随意性搭接电容器,进而实现无功补偿的目的。

3.3制定健全的配电网线损管理体系

在供电企业运行期间,除了综合性考虑好集体性利益之外,还应当动态性的对配电网和电力系统运行情况进行探究,制定出相应的规划方案,落实完善的线损管理网络技术体系,并且将人员工作情况和要点体现出来,使用合理的方式帮助相关人员可以快速找寻出配电网中存在的线损现象。最后,增强计量管理的公平公正性,降低偷电和窃电行为的发生,在安装电表的时候,严格遵循安全性的基本原则,定期检查装置。

3.4做好配电网中的测量和计算理论工作

当分析配电网产生线损原因的过程中,首先从配电网线损情况入手,对其进行详细的掌握和认识,了解到具体的运行现状和参数等。其次,明确该项区域中配电网线损的具体位置以及电力元件损耗现象,选取最佳的变压器安装位置,通常情况下,和负荷中心相互靠近的位置是最佳的,这是因为该项位置处于较高的阶段,能够为配电网稳定运行提供良好的保障,而且还可以促使后期电力线路维护工作稳定开展。最后,在具体工作开展期间,借助配电网负荷性质以及各项负荷中产生的时间差异性对变压器容量进行均匀的划分,进而增加配电网负荷率,使其高效率运行。

3.5做好配电网线损的分析和测定工作

目前,应当做好配电网线损的分析以及测量工作,在管理期间,详细的比较线损完成工作以及使用的控制指标等,严格审核线路设备和年度季度中的相关数据,以此进一步了解到线路上升或者是下降的主要原因,为后期提供良好的帮助。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电力建设属于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借助配电网技术对相关系统加以优化和改进,能够达到产业良好运行的目的。

4、结语: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配电网降损增效措施的落实是提升供电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方式,从供电企业运行情况来看,其经常受到配电网线损率较高因素的影响而存在着一些问题,基于此,就需要加强对配电网的降损增效力度,这是特别重要的。在本文中,主要结合引发配电网线损高现象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从多个方面入手来有效的开展配电网降损作业,希望以此降低消耗量输出,实现供电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付海容,刘海波.配电网极限线损分析及降损增效优化管理[J].科学技术创新,2018(36):148-149.

[2]李璟.配电网极限线损分析与降损增效优化措施[J].通信电源技术,2018,35(08):216-217+219.

[3]李淑艳.配电网极限线损分析及降损增效优化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04):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