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法应用于临床检验危急值的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1-21
/ 2

PDCA循环法应用于临床检验危急值的管理

芮旭辉

江苏省溧阳市中医医院检验科213300

摘要:目的:研究PDCA循环法在临床检验危急值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临床检验的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PDCA循环危急值管理和常规危急值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危急值管理合格率、检验回报时间和干预实施时间。结果:观察组危急值管理合格率83.3,%,对照组58.3%,检验结果回报时间33.5±5.3min,干预实施时间25.8±6.2min,对照组危急值管理合格率58.3%,检验结果回报时间44.2±9.3min,干预实施时间37.6±7.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法应用于临床检验危急值管理能够显著提高危急值管理合格率,缩短检验结果回报时间和干预实施时间,为患者诊治争取了更多时间,值得临床应用和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PDCA循环;临床检验;危急值管理

为了进一步研究PDCA循环法在临床检验危急值管理中的作用,以2013年8月-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临床检验的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3年8月-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临床检验的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8例,男25例,女23例,年龄22-74岁,平均年龄52.3±16.2岁;对照组患者48例,男22例,女26例,年龄23-76岁,平均年龄53.4±15.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临床检验危急值管理,观察组接受PDCA循环法临床检验位置管理:①成立PDCA小组:组织检验科、医务科成员组成管理小组。②发现问题:分析医院临床检验危急值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检验科对危急值缺乏重视、漏报误报、检验人员专业素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危急值上报程序欠合理等[1]。③问题分析:检验人员缺乏对危急值管理程序的了解和重视,部分医务人员也缺乏对危急值管理工作的正确认识,责任意识不强。④实施改进:结合科室现状,编制完善临床检验危急值管理方案,为检验以及医护人员提供明确的行动依据,加强检验人员以及义务人员危急值管理相关知识的教育与培训,组织定期考核,检查改进效果,找寻新问题,开始下一个PDCA循环。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危急值管理合格率以及检验结果回报时间和干预实施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n,%)经卡方检验,计量资料(±s)经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危急值管理合格率83.3,%,对照组58.3%,检验结果回报时间33.5±5.3min,干预实施时间25.8±6.2min,对照组危急值管理合格率58.3%,检验结果回报时间44.2±9.3min,干预实施时间37.6±7.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危急值是指临床实验室检出结果的数值,用于描述患者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最早在1972年美国提出,临床医生如果能够获得及时、准确的检验结果,并立即开始有效的治疗干预,将能够显著提高治疗的有效性,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可能会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威胁患者生命健康[2]。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危急值概念不断丰富,不再局限于检验科,放射、超声、心电图等科室都开始使用危急值管理策略[3]。PDCA循环是一种科学程序,美国统计学家哈特最早提出,1950年戴明博士将该理念引入日本,全面改变了质量管理工作的形式,戴明环质量管理在日本企业内得到了广泛应用[4]。PDCA作为一种质量管理工作模式,持续循环计划、执行、检查和行动的质量管理过程,能够提高复杂质量管理问题的标准化与程序化水平,全面提高质量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PDCA将质量管理工作划分为计划、落实、检查和处理4个阶段,明确了不同阶段的工作目标,应用于临床检验危机值管理和处置工作,能够进一步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5]。

临床检查是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疾病的常见方式,在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中有着重要地位。临床检验危急值是指一些异常检验结果指标,这些指标表示患者可能存在治病,威胁患者生命健康。根据患者临床检验危急值制定合理的诊治方案,尽早开始临床治疗能够提高质量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PDCA循环法应用于临床检验危急值管理,能够对检验危急值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持续分析,并给出有效的整改与规范措施,从而在工作实际中持续优化管理方法,在管理循环中持续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结语:

PDCA循环法应用于临床检验危急值管理能够显著提高危急值管理合格率,缩短检验结果回报时间和干预实施时间,为患者诊治争取了更多时间,有着很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胡云岚,陈信良,李学成等.PDCA循环法应用于临床检验危急值的管理[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9):1107-1108.

[2]吴跃刚,辛娜.PDCA循环法在检验危急值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28):115-117,121.

[3]吴圣平.在临床检验危急值管理中PDCA循环法的应用及意义探析[J].医药前沿,2016,6(1):38-39.

[4]陈倩云,石兵,韩江等.PDCA循环法在ISO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2012,33(2):249-250.

[5]蔡秋妮,张娜,钟玲娟等.护理人员对临床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认知调查[J].护理学,2011,26(3):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