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症的辨证施治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痹症的辨证施治体会

毛继

毛继(四川省安岳县第三人民医院四川安岳642350)

【摘要】人体正气不足,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由于人体正气虚弱致使风、寒、湿乘虚侵入机体,留滞经络、肌肉、关节,引起气血闭阻,血络不畅,而出现疼痛、酸楚、麻木、沉重无力、关节肿大、屈伸不利等症状。久则导致气滞血凝形成痹证。痹有渐进性及反复发作的特点。根据风寒湿三气的特点及形气相合,邪气的偏盛,分别分为:风痹(行痹)、寒痹(痛痹)、湿痹(着痹)。三气从阳化热而为热痹。痹证属于现代医学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尿酸性关节炎、痛风、强直性脊柱炎等病的范畴之内。治疗以益气祛风除湿,祛寒活络,通痹止痛为大法。笔者运用该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疗效。

【关键词】痹证中医辨证施治

1病因病机

1.1素体虚弱,腠理疏松,营卫不固,外邪乘虚入侵。

1.2风寒湿邪外入,凡气候变化无常,冷热交错,或居处潮湿,涉水冒雨而罹病者,此外邪直入肌肉关节筋脉而为痹。

1.3素体阳气偏盛,内有蕴热或阴虚阳亢之体,感受风寒湿三气,或日久化热,流注经络关节,而成热痹。

2辨证论治

2.1行痹

行痹最突出的症状特点是关节疼痛部位游走不定,有时痛在上肢,有时痛在下肢,或在肌肉,或在关节各处走串,这是因为三气之中风气偏盛所致。治则以祛风为主,辅以通络散寒除湿,佐以活血。处方:防风15g,羌活12g,独活12g,桂枝12g,制附片12g,白术12g,防已民12g,威灵仙12g,当归12g,赤芍12克g,丹参20g,甘草5g,天麻12g,全蝎12g,蜈蚣3条。

2.2痛痹

痛痹以肢体关节或筋骨,肌肉等处剧烈疼痛,痛处固定不移,遇寒加剧,得热则减为其特点,这是因为所感三气中以寒邪偏盛所致。痛痹为寒气盛而成,治疗以散寒为主,辅以祛风、除湿、温经通络。痛痹为寒邪阴凝阻滞,非大辛大热之品不能散寒,结合古人“真阳煦熙,寒凝可释”的经验,佐以补肾阳之品。寒邪阴凝,对气血、经络的影响较重,故痛痹治愈较难,治则以散寒为主,辅以祛风除湿,佐以温肾壮阳。处方:制附片20g,干姜10g,细辛5g,白术15g,羌活12g,独活12g,威灵仙12g,桂枝10g,白芍15g,补骨脂12g,淫洋藿12g,甘草5g。

2.3著痹

著痹的特点是肢体、关节、筋骨、肌肉感到疼痛和沉重,行动不便,好象带有重物,或有局部肿胀或顽麻不仁。著痹以湿邪偏盛为主,治则以祛湿为主,辅以祛风、散寒,佐以健脾益气。

处方:薏苡仁30g,茯苓20g,苍术12g,羌活12g,独活12g,威灵仙15g,制附片12g,汉防已民2g,桂枝12g,黄芪15g,白术15g,当归12g,甘草5g。

治疗行痹、痛痹、著痹均由甘草附子汤、蠲痹汤变化而成,方中桂枝配羌活、独活、当归以祛风活血,制附片配桂枝以温阳散寒,白术配威灵仙、防已以祛湿分健脾,甘草调和诸药,能缓桂、附、术之温燥,缓防已之甘寒,并能益中焦,在祛风药中配当归养血活血,温阳散寒药中配防已制桂、附之热,祛湿药中配当归以缓其燥。治疗痹证可随证变化而加减用药。

2.4热痹

热痹的特点是患病的关节或肢体红肿热痛,局部发热,或兼见全身发热,痛处喜凉,甚则剧痛,手不可近,还可见口渴,口唇干裂,尿黄赤,大便秘等。热痹为三气之邪,从阳化热所致,病机以热盛为主,治疗新邪宜急散,宿邪宜缓攻,贵在宣通。根据临床表现还应结合通腑泻热,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随证施治。治则:祛风清热,通络宣痹。处方:桑枝30g,荆芥12g,羌活10g,独活10g,黄柏10g,防已12g,丹皮12g,桂枝10g,甘草5g,如里热盛者加生石膏50g,知母10g。

3典型病例

患者,女,19岁,1993年11月10日以下肢强直疼痛不能站立3个月来院治疗。患者因长期站在河水中清洗衣物等致使下肢抽筋、疼痛,不能站立,每逢阴雨天加剧已3月余,某医院诊断为坐骨神经痛,经多家医院长时间治疗疗效不佳,遂来我院治疗。经检查,左臀部肌肉萎缩,左膝关节肿大,左小腿抽搐、挛缩,内展外展、内翻外翻、内旋外旋皆疼痛加剧,足背伸困难,足背跖曲(++)。化验检查:单核细胞3%,中性70%,血红蛋白80%,淋巴27%,血沉36mm/h,类风湿因子阴性,抗“O”250单位,舌质淡,舌体胖嫩,有齿痕,脉濡。诊断:风湿寒痹证—著痹证的顽痹。处方:制附片60g,忍冬藤15g,独活15g,寄生15g,防风10g,细辛5g,黄芪30g,当归10g,川芎10g,赤芍15g,生地15g,乳没各3g,干姜3g,牛膝10g,薏米35g,苍术15g,方,用开水先煎,服用3剂后,疼痛减轻,10剂后扶拐杖可步,服药2个月后恢复如常人,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4结语

风寒湿痹证为风寒湿瘀虚共存,是虚中夹实证之渐进性慢性疾病,治疗时期较长,治疗时必须标本兼顾,即在祛邪的同时还要扶助正气,只有二者密切配合才能使气血通畅,痛楚消除,达到治愈的目的,若长期服用镇痛药求一时之快,就会导致正气更虚、滞瘀加剧,延误痹证的治疗。“劳则气耗”,过度劳累亦是痹证的病因之一,即所谓脾虚生湿,又可加重痹证的病情,所以在治疗用药的同时要嘱咐患者避免过度劳累,要饮食有常,房事有节,还应避免再度感触风寒及潮湿,即预防汗出当风、汗出入水,以促使痹证的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