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便秘的诊断和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慢性便秘的诊断和治疗

马化健蓝秋梅刘贵珍

马化健蓝秋梅刘贵珍(广东省英德市东华镇东华中心卫生院广东英德513061)

【摘要】本文通过慢性便秘的发病机制和致病因素,探讨了慢性便秘的预防和治疗方法,选择副作用小、依赖性小的药物,以缩短病程,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作者希望患者在配合医生治疗的同时,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以此来降低便秘的复发率。

【关键词】慢性便秘饮食习惯生物反馈药物治疗

【中图分类号】R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8-0084-02

1.前言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受社会因素和心理精神因素的影响,人们的饮食结构也发生改变,不合理的饮食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便秘症状。功能性便秘(FC)是临床常见疾病,据统计发病率为3%~5%,持续存在或是间歇发作,长期困扰着患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1]。因而,便秘的早期预防和合理治疗十分必要。

2.基本概念和致病机理

2.1基本概念

慢性便秘(chronicconstipation,CC)s是长期反复便秘,可以在发病初期为慢性便秘,也可以是由急性便秘长期不愈转化而来。目前罗马II标准是现今医学界普遍认为的最为确切的诊断标准:便秘是指粪便干结、排便困难或排便不尽感和排便次数减少。据流行病资料分析,在慢性便秘发病人群中,功能性便秘(FC)约占50%。FC在排除其他脏腑器官疾病的病因以及其他因素所导致的便秘,需符合以下的标准:在过去的12个月中,持续或累积至少有12周有以下2个或2个以上症状:①1/4时间排便费力;②1/4时间粪便呈团块状或坚硬;③>1/4时间排便不尽感;④>1/4时间肛门有阻塞感或排出困难;⑤>1/4时间排便时需用物协助(支持盆底肌障碍);⑥每周排便<3次[2]。

2.2致病机理

2.2.1人在排便过程中是需要刺激周围神经,将神经冲动传至肠神经丛到脊髓最后到大脑皮层,导致与排便相关的肌肉收缩,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反应,完成排便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故障便会导致便秘的发生。

2.2.2慢性便秘是多因素起作用的综合机制。

便秘大多是由不良的生活习惯引起的,亦可因多种疾病而起。引起便秘的疾病,包括胃肠道疾病(如肠内肿瘤、肠道神经病变、炎症性肠病变等)、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如精神类药、镇定剂、抗胆碱能药的服用),此外精神抑郁症等精神类的疾病也可导致便秘的发生。

慢性便秘中,FC占主导地位,多数FC患者通常表现为结肠排空迟缓,研究显示,造成FC患者排空迟缓的主要原因是结肠动力减小。便秘患者在进餐和空腹时,结肠的推进力明显变小,行进的速度减慢,电活动频率减慢,持续时间减少。由于结肠的推进力降低,导致肠内容物长时间停滞在结肠中,水分被过度吸收,粪便干硬,排便困难,出现了便秘症状。

另外,有研究表明,慢性便秘中老年人多见,主要原因是老年人的胃肠功能下降,肠蠕动力也随之减弱;同时肠分泌液减少,部分消化分解能力也随之降低[3]。

3.发病因素

慢性便秘的发生与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有密切的关系。由于平日生活节奏加快、工作任务繁忙或者精神紧张等因素,导致不能定时排便,长期以往会使直肠对粪便压力的敏感性降低,形成便秘。合理的膳食会减少便秘的发生,便秘患者通常是由于摄食过少或过食肥甘厚味,缺乏粗粮,不能很好的刺激肠道,使之蠕动减少而造成便秘。此外,其他因素也会导致便秘的发生,如平日运动减少、生活无规律、过度饮酒吸烟等。

4.一般治疗

4.1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般FC患者应该养成按时排便的好习惯,不管有无便意都应该按时定点排便,久之便会在固定点排便。此外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合理安排工作学习与休息运动,学会劳逸结合,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增加胃肠道的蠕动,降低便秘的发生。

4.2饮食护理

慢性便秘患者不宜多食含高蛋白、高脂肪不利于消化的食物,多食膳食纤维含量高的食物,如粗粮玉米、高粱等的麸皮所做成的食品及含纤维丰富的水果蔬菜等,增加胃肠蠕动,改善粪便含水量,加快结肠运转,减少便秘的情况。此外养成多喝水的习惯,也不宜饮水过度,导致身体水湿疾病。

4.3心理护理

精神紧张和精神抑郁是导致便秘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因而临床医生应该在必要时对便秘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增强其对困难的心理承受能力,使之保持开阔的心境,乐观的精神态度,这对便秘的防治也很重要的。

4.4推拿按摩

按摩推拿是中医治疗慢性便秘的有效手段。按摩方法:将一只手放在患者脐周部位,按照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揉患者腹部,按摩的结束动作在身体的右下腹部,即结肠部位,以便将排泄物推向结肠,排除体外。此动作可增强患者的内脏器官的排泄功能。

4.5药物治疗

在选择药物治疗慢性便秘时,应当以副作用小及无依赖性为首要原则,选用适当的通便药物,充分考虑药物要高疗效、高安全性、高性价比,尽量选用剂量最小、疗程最短的药物类型,避免药物之间的不良反应。

在对治疗慢性便秘的临床案例中观察显示,一些渗透性泻药和促动力药临床效果颇好。像甘露醇、盐类泻剂等渗透通便剂可以在患者肠内形成高渗环境,将水和电解质保留在肠内,将粪便软化,可排便次数增加,对治疗轻中度FC患者疗效较好。西沙必利等促动力药可直接作用于神经末梢,调节长臂平滑肌,促进肠动力,该少排便费力的情况。值得注意的是,不可大量长期滥用,以免造成强的依赖性。中医药在治疗慢性便秘中也是有效果的,像开塞露和甘露栓越来越被老年患者喜爱和应用,这些药物有软化粪便和刺激排便的作用,对于长期服用中成药的患者,应当注意药物的毒副作用。

4.6生物反馈治疗

生物反馈疗法(Bioedbacktherapy)又称生物回授疗法,是指在仪器的帮助下降人体内部不能觉察的生理活动,以及生物信息加以放大使其以视觉、听觉形式在仪器上显示出来,个体借助反馈信息了解自身变化,并根据变化学会控制和纠正一些活动的过程[4]。主要用于治疗肛门外括约肌、盆底肌排便时收缩困难导致的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指导患者通过协调臀部肌肉和大腿肌肉能够同时力,调节收缩肛门,学会Kegel动作,每天训练2~3次,每次20分钟左右。

4.7手术治疗

少数患者的便秘症状已严重影响到工作学习,在用药物治疗没有效果、又有明确的病理解剖部位的情况下,可考虑用手术治疗,如直肠的全切手术、肛管直肠括约肌切除手术。应当注意患者有无严重的心理障碍、有无结肠外的消化道等部位的病理异常等,手术前应当进行疗效预测。

5.结论

慢性便秘并并发率高,病因复杂,治疗困难,已严重影响现今人们的生活质量。医生在选择疗效好、副作用少、依赖性小的药物治疗慢性便秘的同时,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如生物反馈治疗,帮助患者通过改善自身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来降低便秘的复发率。

参考文献

[1]DiamantNE,KammMA,waldA,etal.AGAtechnicalreviewonanorectaltestingtechniques[J].Gasrtoenteroloqy,1999,116(3):735-760.

[2]李延青.于岩波.功能性便秘的诊断和治疗.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规范化培训专栏.2010-12-16.

[3]罗金燕.胃肠动力及慢性功能性便秘[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1:21(10):582-584.

[4]秦颖洁,孙九伶.生物反馈疗法的临床应用[J].承德医学院学报,1999,16(2):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