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喹诺酮类药物应用的常见不良反应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氟喹诺酮类药物应用的常见不良反应研究

叶春巧

(汕尾逸挥基金医院<汕尾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学部临床药学室广东汕尾516600)

【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中的常见不良反应,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进而提高临床中该类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及合理性。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且发生不良反应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基础性资料及不良反应等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研究中,患者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后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以神经系统表现为主,同时,男性患者使用该类药物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显著高于女性,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就患者的年龄而言,38~58岁患者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较高,该年龄阶段的患者人数显著高于其他阶段,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探究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特点及规律,可有效的指导临床科学用药,提高氟喹诺酮类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及安全性。

【关键词】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0-0135-02

研究显示,氟喹诺酮类药物因其具有良好的药代学动力表现及抗菌作用,而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治疗中,该类药物的抗菌种类多,口服时其吸收率较高,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良好的疗效,其对部分非特异性的致病原具有显著的疗效[1]。随着临床中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广泛应用,关于该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的报道逐渐的增多,充分的认识氟喹诺酮类药物应用的不良反应特性及规律,可有效的提高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及合理性[2]。本研究主要分析了50例患者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后的不良反应特点及规律,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且发生不良反应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31例,女性19例,患者年龄为17~79岁,平均为(48.3±5.4)岁。50例患者中原发病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共出现18例。其次,有10例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患者,10例妇科感染患者,7例消化道感染患者,5例患者为术后感染。

1.2给药情况

本研究中的50例患者中,25例患者使用左氧氟沙星、256例患者使用诺氟沙星,其中23例患者的给药途径为口服,27例患者的给药途径为静脉注射。

1.3方法

观察并分析患者的临床基础资料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依据患者的性别、年龄及不良反应情况等进行科学的统计与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所有数据的处理,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50例患者中,男性占比为62.00%(31例),女性占比为38.00%(19例)。男性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显著高于女性,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就患者年龄而言,18~37岁年龄段出现10例患者,比例为20.00%,38~58岁阶段出现30例患者,比例为60.00%,59~78岁阶段出现患者10例,比例为20.00%。38~58岁阶段患者发生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几率显著高于其他阶段,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就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而言,18例患者不良反应的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即患者出现头痛、头晕及失眠等症状,比例为36.00%。15例患者为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主要症状为恶性、呕吐及胃部不适等,比例为30.00%,10例患者为循环系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血压升高、下降等,比例为20.00%,7例免疫系统、血液系统及泌尿系统等,比例为14.00%。因此,氟喹诺酮类药物使用后患者出现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几率最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较强的抗菌能力,其细胞内及组织内的药物浓度更高,其血药半衰期较长[3]。当下临床中广泛使用的该类药物主要有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培氟沙星氟罗沙星、依诺沙星、洛美沙星等,一般采取静脉注射或口服的方式进行患者的治疗,其对淋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革兰式阴性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及肺炎球菌、流感杆菌等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4]。

本研究中,患者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后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以神经系统表现为主,同时,男性患者使用该类药物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显高于女性,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就患者的年龄而言,38~58岁患者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较高,该年龄阶段的患者人数显著高于其他阶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研究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特点及规律,可有效的提高临床中该类药物使用的合理性,促进医院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及合理性。

【参考文献】

[1]顾永红,高艳.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4):53+55.

[2]谭丽蓉,陈俊威,李伟恩,何丽庭.102例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和合理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05):563-564.

[3]谢静,陶春平,邓立新.95例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和合理应用[J].海南医学,2009,20(11):121-122.

[4]陈月.浅析1000例患者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02):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