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部四针”治疗脑梗死后假性球麻痹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1

“咽部四针”治疗脑梗死后假性球麻痹临床研究

邢利纳

宝丰县中医院河南平顶山467400

摘要:目的:研究“咽部四针”对治疗脑梗死后假性球麻痹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8月到2016年3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和某中医院的脑梗死后假性球麻痹患者70名作为临床病例分析,将这些患者没有任何规律的分为治疗组35名,对照组35名。给对照组实施常规的针刺方式治疗,给治疗组实施的“咽部四针”方式治疗。将两个小组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进行评分记录和脑部检测。结果:治疗小组的患者有效率要比对照组高出很多,(p<0.05),治疗结束后治疗小组的患者指标在大脑前、中、后动脉和基底、椎动脉的血流熟读以及动脉博的相关指数都要比对照组好很多。结论:给脑梗死后假性球麻痹患者应用“咽部四针”的效果很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脑梗死;假性球麻痹;“咽部四针”

假性球麻痹疾病也可以称作是假性延髓麻痹,通常都发生在患者的脑桥部位左右,患者的症状一般就是出现吞咽和发生困难,还有病理性的脑干反射问题。跟球麻痹的症状差不多但是起因却不是因为延髓病变,所以就叫做假性球麻痹,患者出现了吞咽功能障碍是非常严重的,严重到会导致患者失水以及吸入性肺部感染等,因为营养不足或窒息导致生命遭到危害。文章通过对脑梗死后假性球麻痹患者应用到“咽部四针”的疗效进行分析,具体的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4年8月到2016年3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和某中医院的脑梗死后假性球麻痹患者70名作为临床病例分析,将这些患者没有任何规律的分为治疗组35名,对照组35名。其中治疗组中有男性患者18名,女性患者17名,他们的平均年龄是46-77岁之间,吞咽功能有零级的17名,一级的14名,二级的3名,三级的1名。另外对照组的患者中有男性20名,女性患者15名,他们的平均年龄在46-76之间,吞咽功能中零级的患者16名,一级的患者13名,二级的患者3名,三级的患者3名。这两个小组的患者从以上数据对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

1.2诊断标准。患者经过医学辩证后确认是患有假性球麻痹疾病。经过相关的CT确诊都是中风的症状,没有意识障碍,病程在4-46D,可以主动接受检查和治疗,生命各项体征都正常。患者签署了同意检查研究的知情书。

1.3治疗方法。给治疗组的患者使用“咽部四针”的方法进行治疗。①取穴:主穴是眼部四针学位,配合风池等学位②针具:使用的是华佗牌一次性针③体位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合的体位。④针刺法:咽部四针法。⑤留针法:得气后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再一次行针。给对照组的患者使用常规的施针方法治疗。

1.4观察指标。根据患者的吞咽功能一共将吞咽功能分成5个等级进行评定。给患者服用30毫升水,看患者的吞咽反应:零级:没有吞咽功能。一级:喝水费劲有3次呛咳,二级:经常呛咳,进食缓慢;三级:轻微呛咳;四级:没有呛咳。两个小组的患者使用专业的进口仪器进行脑部检查,严格按照相关指标对脑部的数据进行检测。对比资料前后的数据。

1.5疗效评判标准。痊愈:吞咽功能提高至少三级以上,或者完全好;显效;吞咽功能提高二级以上;有效:吞咽功能提高一级;无效,无改变。

1.6统计学标准。使用SPSS20.0进行数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结果

两个小组治疗后效果比较见表一。

表一:两组疗效对比

3、讨论

假性球麻痹的疾病发生原因主要是由于饮食不规律,身体衰老,心情过于焦虑等导致。经古人的研究证明这种疾病和咽喉部有关,所以如果在咽喉部位的穴位去施针可以将气血调理好,所以经临床验证后治疗脑梗死后假性球麻痹疾病的主要方式就是“咽部四针”。可以有效的将患者的吞咽功能调理好。

因为“咽部四针”的穴位上有很多的血管和神经分布,在此处扎针可以有效的将血液循环功能调节好,还能刺激神经的反射条件。通过以上的临床试验研究可以发现“咽部四针”的主针可以将血管中的红细胞的流动速度有效的改善,并且可以把颅内的一部分搏动指数降低,让脑部血管里有足够的脑灌注压,可以让脑部的血流量以及脑组织正常的运转,治疗效果很明显。相关专家通过研究对脑血管病应用针刺的方式的效果,发现了针刺可以将脑部血液的供应有效的保证。所以可以论证,“咽部四针”穴位治疗脑梗死后假性球麻痹是经得起理论和实践去验证的,值得在医学上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正茂.项针加舌针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D].导师:韦丹.湖北中医药大学,2017.

[2]杨盼盼.通络解语丸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临床观察[D].导师:王宝亮.河南中医药大学,2016.

[3]郜旭娜.“咽部四针”对痰湿瘀阻型脑梗死后假性球麻痹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和TCD的干预研究[D].导师:朱青霞.河南中医学院,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