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自主学习型”生态课堂的创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8-18
/ 2

浅谈初中语文“自主学习型”生态课堂的创设

费婷婷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论文摘要:生态课堂正是体现科学知识的探究、语言形式的感悟与人文情感的关怀的交融统一,和谐统一,共同融为一个新的生态教育环境。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突出人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认识、情感、兴趣、动机和潜能的发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切实实在教学中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和谐生态课堂。

中国关键词:语文课堂;和谐;情感;自主;生态

语文“生态课堂”,是从生态学观点出发,用生态的眼光审视语文教学,使语文教学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突出人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认识、情感、兴趣、动机和潜能的发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它能让师生感受到生命的勃发、灵感的闪光、思想的碰撞和情感的激荡。这种课以交融统一、和谐统一、共同融为一体,师生和谐于教材,体现的课堂环境,以生命活动为本质,以情感意志为动力,切切实实在教学中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和谐生态课堂。

一、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构建初中语文生态课堂,教师应该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创新教学方法。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语文知识,学习兴趣得不到有效激发。所以,教师应该针对这一点,优化教学方法。教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请在秋天去过济南的学生分享一下,这样能够使全体学生都投入到教学中,学习效果得到了很好的保证。

二、转语文课堂为发展性“生态课堂”

1、课堂教学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生态课堂就是体现这一点。而教育改革必须从课堂变革开始,摒弃那种机械的课程设置、单一的课堂模式与僵硬的评价方式,语文生态课堂,既是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课堂,又是我国现阶段教育发展的必然所在。既从课堂教学出发,又从人的未来发展出发;既调动了教学,又尊重了人的自身发展。

2、生态课堂是语文发展性课堂。随着语文课堂改革的深入开展,广大教师在课堂上实践、探索,已成为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前奏。生态课堂是唤醒教师们必须改变自己的课堂教学方式,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把课堂还给学生,用技能引导学生学习。改变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现象为学生多言的、多样的教学形式;改变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听、说、读、写现象为读、练、探、讨的教学方式;改变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讲、传的现象为学生的学、探结合的自主学习方式;改变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唯一答案的现象为学生多样性的答案发展。

3、生态课堂是学生自主发展课堂。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和生命发展同样是语文教学所不可推卸的责任。古人云:“言,心声也。”海德格尔也曾说过:“语言是存在的家。”因此,语言不仅仅是一种交际工具,而且具有一般工具所没有的人文性。它是人的生命、意志、观念、想象的体现,是人的文化心理结构的外化,体现着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在郦道元的《三峡》的学习中,学生的领悟不同,感受不同,有的认为山川美,有的认为水流美,有的认为自然美等;在朱自清的《春》一文学习中,有的认为春天美,有的认为自然美,有的认为和谐美等等。这些充分体现学生的知识水平不同,理解课文的想法也就不同,理解的深度也就不同,感受、获取知识的能力也就大不相同,但是不同的学生获取了不同的知识,各得其所。

三、引导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自学力

注重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通过引导自学,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自学中学生学会了看问题――提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思维活跃起来,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看待一个问题;能够结合实际解决一些简单问题。自学能力逐渐建立起来,就能为终身学习奠定发展的基础。

1、发现问题。让学生在通读新课内容的基础上,动手画画圈圈知识要点、主要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从整体上了解新的语文知识,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概念、结论画一画、圈一圈,使得新课中的主要内容显现出来,以引起自己的注意,为理解和掌握知识作准备。对自学中遇到的疑难之外,要做好标注,因为有了问题,学生对新课的学习才有目标,才会达到事来功倍的效果。

2、看懂例题。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是有一定的学习经验,对于新知识应该建立在他们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例题就是提供了自学的平台。它汇集了知识要点,可以解决许多语文问题。所以,要认真、仔细读懂例题,从中体现出知识的难点和重点之处,到了课堂上,我们就可以专心致志地解决学生在自学中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可以把知识学得更深更广。

3、尝试练习。教材往往会以例题创设一种解题情境,而剩余的几种情境则为学生提供了尝试练习的机会。通过尝试练习以检验学生自学效果,这是语文自学不可缺少的过程。语文教学有别于其它学科的一大特点就是要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语文知识,要让学生通过做练习或解决简单的问题来检验自己自学的效果。既能让学生反思自学过程中的漏洞,又能让老师发现学生学习新知识时集中问题,以便课堂教学时抓住重难点。

四、教师要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以学生为本是新的课程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由于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是实施大班教学,因此,教师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位学生,不可能做得令每一位学生都满意。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尽量让学生受到优秀的文学作品的熏陶,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譬如教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对小说主题的理解应当是文本教学的重难点所在。因此,教学时应首先让学生充分地阅读文本,紧紧抓住文本的情节,从开端到发展乃至于高潮和结局,都让学生进行认认真真的阅读,通过读去感去悟。教师不干涉学生的读,而是和学生一起读。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会有更深的感悟,学生还可以将自己的与阅读感受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可能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的意见会出现较大的分歧,但是,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地说出自己的感受与想法。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应该起到更多的引导作用,而不是对学生进行否定与纠正。

要想真正实现初中语文生态教学,最重要的就是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将符合时代发展的语文教学方式引进初中语文课堂,真正实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对语文生态课堂的构建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师要肩负起自己的责任。

参考文献

[1]王天平,金玉梅。论全纳教育视野下的课程实施[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4(2)。

[2]杜亚丽。关于生态与生态课堂的解读[J]。现代教育科学,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