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矿山测量环节贯通测量误差预计运用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1

关于矿山测量环节贯通测量误差预计运用浅析

李永兵

云南楚雄矿冶有限公司牟定郝家河铜矿,云南省楚雄州675501

摘要:矿山测量领域的新技术应用主要包括贯通测量等。虽然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技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很多矿业公司在矿山测量工作中还在沿用传统的光学仪器和钢尺测量模式,但是随着科研人员的不断努力和探索,新技术的应用逐渐在矿山测量中被广泛使用。诸如数字化测绘,GPS,测绘工程质量管理和系统控制、井下或隧道控制测量或贯通测量、贯通测量误差、隧道贯通测量等等,都在矿山贯通测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围绕矿山测量环节贯通测量误差预计运用展开论述,结合矿山测设具体方案进行研究,对新技术的精度、生产效率、数字化发展趋势等进行分析。

关键词:矿山测量;贯通测量;误差预计

某矿井位于沙漠地区,地形主要为低山丘陵或者沙滩,矿区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气候以大陆性气候为主,为了矿井接续生产需要,经过矿务局研究决定对矿井进行深部解体改造。将主井筒延伸与采矿区轨道贯通,解决矿井的回风和提升问题。此项贯通测量工程属于主井和副井的贯通工程。全场2100米,井下导线2700米,实际贯通距离为150米。

1、贯通工程参数

1.1贯通相遇点工程限差:

根据工程中井巷的种类、用途、运输、施工等要求,需要对测量的精度加以确定。本次贯通巷道为轨道提升斜井,两井间的平巷与斜巷的允许偏差值为0.3-0.5米。腰线间的允许偏差值为0.2米,贯通主要位于两井间,采用GPS、全站仪等仪器对轨道偏差等进行测量。

1.2贯通测量主要任务

根据贯通要求和偏差,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案和方法,保证测量精度和合理贯通测量误差预计。

对测量方案进行各种计算,求得贯通导线终点的坐标和搞成,检验测量结果。

掘进巷道的中腰线,贯通后测量贯通实际偏差值,将导线连接起来计算闭合差,并调整最后一道巷道的中腰线[1]。

贯通后的测量工作的精度分析和技术总结。

贯通测量方案

2.1测量路线和仪器

D为公里单位[12]。

该矿贯通测量设计方案在经过优化后,将原有的利用光电进行测距导线进行地面控制的方法予以更换,使用全新的GPS、全站仪等仪器替代了原有的光学经纬仪、钢尺丈量等技术,填补了测量技术空白,为矿山数字化和自动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4井下导线平面控制测量的方法,采用本安型防爆全站仪,使用测回法进行测角,测角使用悬挂棱镜法和挡风帘进行挡风,瞄准悬挂棱镜的线绳,测量竖直角时要瞄准悬挂棱镜的中心,加大永久点的距离间隔。测量时的测定气压应为100Pa,每条边的测回数不少于两个。

技术指标为:

测角中误差为7”、一般边唱为30-90米,导线全长闭合差为1/6000。

复测导线允许闭合差为:

贯通测量方案误差预计

3.1本工程中的贯通导线贯穿在斜井的井筒,达到1100米。该井筒为为通风和提升主要通道。根据工程要求。贯通相遇点和水平方向的允许偏差不能超过0.3米,高程方向上的允许偏差为0.2米。

4、隧道贯通距离对比分析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隧道工程规模日益增加。根据工程测量规范规定,隧道的贯通偏差可以小于煤矿贯通工程的要求。但是相同测量条件下要满足同等测量线路长度的隧道贯通不可行。

4.1隧道贯通测量地下导线的平直度、边长等,可以综合测量条件,对洞外控制和洞内控制进行限差的分配,容许误差为:

4.2假设洞内导线总长为1600米,按照洞内贯通导线允许长度小于地面GPS控制点边长的要求,实际贯通隧道的长度规模决定了隧道贯通进出口的距离,还要考虑洞内导线、洞口外与地面控制点的连接导线长度。

4.3高程方向能够满足贯通长度限差的验证,应对四等水准的洞外线路长度进行测量。类似的测量条件下采用GPS网测近井点,使用全站仪测量贯通工程形势下的最长贯通测量路线距离,如果实际贯通工程路线长度不足该距离时,可以适当调整贯通点原点的余地。贯通相遇点的活动余地越大,工程施工的限制就越小,就越能从容应对施工中的特殊变化[4]。

结语:

贯通工程是一项需要大量实测资料的工程,需要不断对测量仪器加以改进,不断在矿区贯通测量中进行新的尝试,并给以全面的分析和评价。贯通测量工作完成后,对观测值进行整理,确认无误后再进行成果对算,为了检验设计方案的正确性和实测资料的可用性,还要对计算成果进行必要的校核,求得相对闭合差等技术参数,根据精度分析后的资料加以整理,以作为今后类似测量工作确定误差参数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高井祥,胡洪,刘飞等.GPS变形监测信号提取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2014,(12):3949-3954.

[2]赵威成,祁向前,马福义等.建设数字矿山形势下的矿山测量人才培养[J].金属矿山,2015,(4):238-241.

[3]杨斌.矿山测量常见问题及措施探讨[J].价值工程,2015,(22):43-44.

[4]郭达志.中国矿山测量发展回溯与展望——庆祝中国矿山测量专业创立60周年暨《矿山测量》创办40周年[J].矿山测量,2013,(6):5-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