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才培养视角的地方戏曲保护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基于人才培养视角的地方戏曲保护研究

伍欢

湖南省常德市汉剧高腔保护中心湖南常德415000

摘要:地方戏曲是我国艺术门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曾经是我国基层人们的日常娱乐来源,在悠久的发展历史中产生众多的表演流派、剧目作品,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地方戏剧人才断层现象严重,多数地方戏曲没有优秀人才进行继承,也没有完善的保护措施,本文从人才培养的角度阐述对地方戏曲保护的策略,为我国地方戏曲保护和延续提供借鉴思路。

关键词:地方戏曲保护;人才培养

引言:在我国戏剧艺术保护工程中,对地方戏曲人才的培养和保留是地方戏曲保护中的重要环节,剧团曾经是地方戏曲人才培养和成长的重要土壤,却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而学校是现代社会培养人才的基底,地方政府需要重视学校、剧团对地方戏曲保护的结合,将学校和剧团共同作为现代社会与传统戏曲的连接纽带,为地方戏曲连接上生存发展的通道,有效支持戏曲的传承与发展。

1.地方戏曲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1剧团式人才培养占据主导

地方戏曲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是剧团式,也就是师傅带徒弟的形式,通常1个师傅带10个以内徒弟,这种形式的戏曲教育并不能满足当前地方戏曲传承、延续的需求,剧团甚至等不及地方戏曲人才长成,只能招聘相近剧种人才进行改造[1]。现代社会对戏曲人才的要求使得戏曲学徒不仅要学习戏曲专业课程,还要学习文化知识,传统培养方式下的戏曲人才仅有戏曲专业知识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于他们的要求。

1.2师资力量不足

地方戏曲人才断层的现象不仅体现在新生代数量稀少方面,还体现在师资力量短缺方面,大部分省市已经开始在艺术院校内进行地方戏曲人才培养,但在艺术院校内进行教学工作的多是老演员,老龄化现象较其他专业严重得多,青年戏曲演员表演任务重,使得培养出的人才与戏曲行当中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

1.3招生难

现代社会中对于戏曲的需求量远小于上个世纪,受到市场需求的影响,相当部分的天赋学员选择学习舞蹈、声乐、舞美设计等方向,对戏曲的学习兴趣日渐消退,导致戏剧团招收不到优秀的戏剧表演人才;天赋一般的学员由于基础不稳固、专业知识薄弱、表演经验严重不足,无法快速满足戏剧团的表演需求,需要剧团进行进一步培养和改造;市场需求量的减小,使得艺术学院戏曲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有条件进入戏曲行当学习的学生望而却步,地方戏曲延续更难。

1.4社会对戏曲人才培养重视度不足

戏曲人才培养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政策倾斜、市场接纳,而地方戏曲剧团、艺术院校每年能够从政府和社会获取的资金支持并不足以支持地方戏曲发展。学校内没有充足的经费为学生置办服装、道具,也无法为学生提供实践的舞台,导致毕业生实践经验严重不足,毕业后无法迅速满足剧团演出需求,就业形势严峻。“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名合格的戏剧人才需要长时间培养,但常规艺术院校培养时段仅有3~5年,并不能满足戏曲人才培养需求,继续教育界、地方政府的关注。

2.地方戏曲人才培养问题解决策略

2.1剧团式与学院教学结合

传统剧团式戏曲人才培养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社会发展需求,优秀的剧团式人才文化程度有限,创作能力不足;学院教学有存在一定的师资、费用、生源问题,培养出的人才无法与剧团需求相契合,双方相结合才能够共同完成对地方戏曲的传承和延续,才能更好的对地方戏曲进行保护。由于戏曲行当学习要从10~12岁开始,地方政府需要重视建立基础曲艺学院进行人才的黄金时段培养,避免戏曲人才天赋浪费,用剧团演出中对戏曲演员的专业水平、表演经验需求作为人才培养目标,使培养出的戏曲人才能够为地方戏曲保护贡献力量。

2.2加大基础阶段戏曲人才培养投入

一名戏曲人才的培养需要近10年的时间,一方面每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将达到2万元左右,对普通家庭的压力较大,戏曲演员薪资水平较低,登台演出后无法快速回馈家庭[2];另一方面幼年时有天赋的戏曲人才可能很多,培养中途可能因为嗓音、家庭、身体等原因出现无法成才的情况,真正能够培养出的人才可能不及30%,因此地方戏曲的人才培养和保护仅靠戏曲人才原生家庭和剧团、学院无法完成,亟需地方政府加大投入。地方政府若能够免除戏曲学员的学习费用,利用宣传等方式吸引人们对于戏曲的喜爱,为地方戏曲扩大市场渠道,建立起地方戏曲保护的长效机制,才能够真正实现对地方戏曲的保护。

2.3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戏曲行当对于师资的需求十分巨大,当前戏曲培养师资队伍始终处于老龄化严重、教师积极性较低的状态,这种状态并不能推动地方戏曲行当向现代化、体系化方向发展,也无法实现对地方戏曲的保护,因此艺术学院必须重视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可以从教师培训、薪资待遇提升、绩效考核、青年戏曲演员回校举办讲座等多个方面共同发力,为地方戏曲的人才培养提供师资力量支持,给青年、专业戏曲教师提供灵活、合理的激励机制,逐渐引导教师队伍积极性提高和青年化。

2.4扩大市场需求

有市场需求才有地方戏曲的发展,当下社会中地方戏曲的窘境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当代审美对地方戏曲的排斥,若能够扩大市场对于地方戏曲的观看需求,就能够顺势解决地方戏曲招生难、就业难、生存难的问题。对艺术形式的喜爱是人类对美的一种追求方式,而对美的接受和追求可以通过培养来实现,戏曲不仅包含表演、舞蹈、声乐,戏曲中还包含着我国重要的文化内涵,已经有大部分教育家认识到戏曲对于培养学生文化自觉、艺术审美的重要性,地方戏曲走入教育领域是戏曲融入时代发展的重要步骤[3],从学生阶段培养对地方戏曲的审美和喜爱,可以有效打开和扩大市场对地方戏曲的需求。

结束语:戏曲人才培养是地方戏曲保护的重要环节,也是地方戏曲传承和延续的重要保障,目前各地方政府对地方戏曲人才的扶持和政策倾斜力度尚不能满足地方戏曲延续的需求,需要形成长期、有效的扶持机制,使地方戏曲与现代社会审美形成有效连接,才能逐渐让地方戏曲脱离被扶持的窘境。

参考文献:

[1]本报记者蒋培玲.人才跟上了戏曲才能传下去[N].农民日报,2015-10-09(005).

[2]隋德平.谈广西地方戏曲人才教育培养问题[J].歌海,2017(03):64-67.

[3]孙根华,邵敏.简论大学对戏曲传承发展的文化支持[J].江淮论坛,2016(04):167-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