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中临床药师的职责

/ 2

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中临床药师的职责

徐先顺李曼

徐先顺李曼(恩施州中心医院445500)

【中图分类号】R97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6-0124-01

高血压是心血管系统最常见的慢性病,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需长期、甚至终身坚持治疗,这一切治疗必须由患者自己实施,是否遵守拟定的治疗方案,具有良好的依从性,将影响到血压控制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从临床中发现高血压患者往往因为依从性差而影响药物疗效和血压控制,因此,临床药师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中担负起药学服务职责,对有效进行综合性干预血压控制,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高血压病

高血压分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是以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其主要并发症有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据2002年大规模高血压患病率的人群抽样调查数据,我国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目前我国约有2亿高血压患者,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2人患有高血压,约占全球高血压总人数的1/5。我国人群监测数据显示,心脑血管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40%以上,其中高血压是首位危险因素,每年300万心血管死亡中至少一半与高血压有关;脑卒中的年发病率为250/10万,冠心病事件的年发病率为50/10万[1]。

高血压除遗传因素外,与很多因素及生活方式紧密相关,具体到单个患者,除病程外,其生活环境及方式、血压水平、并发症、合并症以及其它心血管危险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等均不相同,因此治疗方案应全面考虑个体因素,在选择药物及调整剂量时应在医生或临床药师的指导下进行。

二抗高血压药物的选择

降压治疗药物应用应遵循小剂量开始、优先选择长效制剂、联合应用及个体化用药基本原则。常用降压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D-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五类。以上药物及低剂量固定复方制剂,均可作为降压治疗的初始用药或长期维持用药,但不能不加选择地随意使用,或五大类药物作为首选药物的机会均等。应根据患者的危险因素、亚临床靶器官损害以及合并临床疾病情况,合理、优先选择某类降压药物。

1D-CCB:常用药有硝苯地平、尼群地平、氨氯地平等,此类药物可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脑卒中风险,可与其他4类药联合应用,尤其适用于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伴稳定性心绞痛、冠状动脉或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周围血管病患者。

2ACEI:常用药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等,此类药物具有良好的靶器官保护和心血管终点事件预防作用。限盐或加用利尿剂可增加ACEI的降压效应,尤其适用于伴慢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伴心功能不全、糖尿病肾病、非糖尿病肾病、代谢综合征等患者。

3ARB:常用药有缬沙坦、厄贝沙坦、替米沙坦等,此类药可降低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危险;降低糖尿病或肾病患者的蛋白尿及微量白蛋白尿,可用于不能耐受ACEI的患者。

4利尿剂:主要是噻嗪类如氢氯噻嗪和吲达帕胺。此类药物尤其适用于老年和高龄老年高血压、单独收缩期高血压或伴心力衰竭患者,也是难治性高血压的基础药物之一。

5β-受体阻滞剂:常用药有美托洛尔、比索洛尔、阿替洛尔等。此类药既可降低血压,也可保护靶器官、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尤其适用于伴快速性心律失常、冠心病心绞痛、慢性心力衰竭、交感神经活性增高以及高动力状态的高血压患者。

6联合用药:联合用药的品种其降压作用机制应有互补性,既具有相加的降压,又可互相抵消或减轻不良反应。我国临床主要推荐的优化联合治疗方案有:D-CCB加ARB;D-CCB加ACEI;ARB加噻嗪类利尿剂;ACEI加噻嗪类利尿剂;D-CCB噻嗪类利尿剂;D-CCB加β受体阻滞剂。次要推荐的可接受联合治疗方案有:利尿剂加β-受体阻滞剂;D—CCB加保钾利尿剂;噻嗪类利尿剂加保钾利尿剂。不常规推荐的但必要时可慎用的联合治疗方案有;ACEI加β-受体阻滞剂;ARB加β-受体阻滞剂;ACEI加ARB;中枢作用药加β-受体阻滞剂。

三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中临床药师的职责

1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中临床药师的药学监护

⑴协助医师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根据医师的诊断,在制定治疗方案可利用所掌握的药学知识,提出用药建议和意见,并建立高血压患者个体治疗方案药历记录。

⑵药学知识宣教:从患者入院时,为接受抗高血压治疗药物的病人进行高血压健康教育和抗高血压药物使用知识宣传,宣传用药应遵循小剂量开始、优先选择长效制剂、联合应用及个体化的4项原则及按治疗方案用药,提高用药依从性的重要性等。

⑶了解患者用药情况指导用药:通过查阅病历及药学查房,正确指导用药注意、用法用量、用药时机及不良反应防治、药物保管、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等,当患者血压控制不佳时,协助医师调整用药方案。

⑷出院前和出院后的药物治疗评价和随访:临床药师对出院前或出院后接受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发放相关高血压知识和降压药使用注意的宣传资料及药学服务联系卡,并定期随访。

2临床药师在高血压治疗中健康教育及生活习惯指导

除药物治疗外,非药物治疗也是抗高血压治疗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高血压除遗传因素外,高钠低钾膳食、超重和肥胖、过量饮酒、精神紧张、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等与血压水平均呈正相关性。要使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不能单纯依靠药物治疗,而必须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消除这些不利因素,否则,即使降压药物用得再多,往往也难以收到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宣传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的必要性、合理膳食限制钠盐、戒烟限酒、运动减肥、心理平衡等因素对控制血压的重要性,使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注重调整自身的生活方式,也是临床药师重要的职责。

⑴临床药师在药学查房过程中向高血压患者进行口头宣传正确的生活方式,以及不良生活方式对疾病的危害。

⑵采用门诊用药咨询、发放高血压治疗注意宣传资料等,对广大公众进行健康宣教。

⑶向有需要药学服务的高血压患者发放药学服务卡,使高血压患者可随时与临床药师联系,为患者提供良好的药学服务及健康教育。

⑷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定期或不定期随访,对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有无不良反应、治疗中生活方式、血压控制情况等进行主动干预,同时进行保健知识的宣教。

参考文献

[1]卫生部疾病控制局.高血压联盟(中国).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