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德为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7-17
/ 1

五育德为先

张俊芳

张俊芳(太康县城郊乡中学,河南太康475400)

中图分类号:G40-012.9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7A-0231-01

德、智、体、美、劳五育中,应以德育为首,德育搞好了,即使其它四育搞不好,学生到了社会上也还是一个好人,掌握了某一门技术后,也还是可以为社会作出贡献的;而如果德育搞不好,即使其它四育再好,这个学生到了社会上也还是一个危险的人,也还是时时处处都可能危害社会;当然,如果能在德育的基础上,把其他四育也搞好,那培养出来的才更是一个合格的、优秀的人。

那么怎样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呢?我觉得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理论联系实际,避免空洞说教

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德育要紧密结合社会现实,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要求我们的德育工作与我国现阶段的特点相适应,与人们的现实思想状况密切结合,改变过去那种脱离社会生活实际的说服教育,这首先要求我们在制订德育目标时要考虑到它的现实性与可行性,使德育目标既符合当前实际,又能促使学生通过努力达到目标的要求。改变过去那种无限拔高德育目标,提高德育的可信度、可行性。

其次,在德育方法上,过去我们的工作偏重于远、大、空的理论说教,久而久之,学生对我们这种说教就产生一种厌烦、抵触的情绪,他们或者对我们的教育干脆不听,或者对我们的教育产生逆反心理,致使我们的德育工作失去了对象,效果不好。要改变这种情况,应多联系实际,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多参加社会实践,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涌现出来的战斗英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光辉事迹去教育他们。

二、做青少年学生的知心朋友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由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内他们的独立意识逐步增强,独立人格逐步形成,以成年人自居,讲信用,讲义气,感情真挚,意志力增强,他们希望老师把他们当作大人看待,对老师唠叨式的教育比较反感,他们还最反对别人不尊重、不信任他们,根据这些特点,我们进行教育时就要与他们交友、交心、说心里话,尊重、信任他们,放下老师的架子,做学生的贴心人,才能使他们对你敞开心扉。也只有取得了学生的信任,他们有什么心里话、有什么想法才肯告诉你,对老师的教育也才能听得进去。

另外,进行德育教育要实事求是,敢于讲真话、讲实话,这是取得青少年信任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他们喜欢那些敞开思想、亮明观点,与他们在平等、信任的基础上进行交谈的教师。例如,青少年对目前社会上的家长统治、长官意识、官僚主义、等级观念、特权思想、平均主义、血缘人情等不正之风是深恶痛绝的,但他们又无能为力去改变、制止、扭转这些不正之风,于是他们就感到苦闷,表现出一种消极、悲观的思想,针对这种情况,有的教师对学生的这些看法持否定态度,不承认我们社会的弊端,甚至批评学生只看到消极、落后的一面,看不到积极、先进的一面;大多数教师当着学生的面能够承认这些现象的存在,肯定青少年对于国家大事的关心是件好事,并同他们一起去分析、了解社会,教育和引导他们正确看待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可避免的消极面,认识到我们社会的主流是好的,并且鼓励他们为改变这些不正之风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显然,后者比前都较易于被学生接受,因为它做到了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取得了学生的信任,所取得的教育效果自然是比较乐观的,因为它说到了学生的心坎里。真正做到了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

三、正确对待青少年学生的品质

学生年龄还小,他们思想品质不可能达到成年人的水平,所以还能以成年人的标准来要求他们。现在的许多家长、教师对当代青少年的品质不理解,认为他们丢掉了我们老一辈的艰苦朴素、勤俭节约、谦虚、老实、听话等好的传统,对他们的正当要求和现代条件下应当具备的品质不理解,如享受观、消费观、不满足现状、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等,过去那些我们认为是良好的品质,可能现在就过时了,这就要求我们思想能跟上社会的发展,站在当前社会条件下,用现代的眼光看问题。

四、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要实现德育民主化,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放下自己的架子,真正做到尊重、关心、爱护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关心他们的生活,维护他们的权益,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教育者与学生之间建立感情、沟通思想、互相信任,在教师的教育引导下实现学生思想上积极的转化,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五、消除封闭状态,坚持开往原则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如果再采取封闭式教学法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的德育采取开放式的原则。

总之,加强德育建设,改变德育观念,完善德育内容,更新德育方法,提高德育效果,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少先队集体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阵地,是促进少年儿童身心健康愉快发展的摇篮。小队是中队的分支,大队的细胞。小队是少先队组织中处于最基层的基础集体,是少先队最经常、最直接接触的集体,是少先队组织中队员参与率最高的集体。它在整个队集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突出的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小队活动的现状却不容乐观。笔者就农村小队活动的现状和实施策略进行了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