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急诊抢救室患者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2

优质护理在急诊抢救室患者中的应用

孟玉芝

(南京市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在急诊抢救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2月—2016年2月期间257例抢救室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2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抢救期间进行优质护理;13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在抢救期间进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中患者满意度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护理差错发生率为零,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急诊抢救室患者,在诊疗护理及转运过程中采用优质护理,不仅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降低了护理差错的发生率,同时减少了医患矛盾,值得我们推广应用。

【关键词】优质护理;抢救室患者;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0-0330-02

急诊抢救室内的患者病情多突发、复杂且病情变化较快,患者和家属往往很难接受,导致他们有较强的恐惧感。还有的家属,对疾病的严重程度认识不足,会认为医务人员小题大作,故意说明患者病情重,开脱责任;一旦患者出现病情变化,会有较大的心理落差。因此,患者及家属在行为举止上往往表现出焦躁、易怒、冲动,甚至对医护人员有一定的暴力行为。这就要求每一位医务工作者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与实战经验,还要有恰当的言谈举止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尽可能满足患者及家属的合理要求,得到患者及家属在技术、服务、环境、心理的认可。因此,对医护人员也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从过去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转变为“以人为本”的现代护理模式中来,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以病人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在这里,结合我院急诊科自身特点,本着“生命第一”的原则,畅通了“危重患者绿色通道制度”;优化了急诊患者抢救流程;进行了合理的人力资源调配;进行了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提供贴心的便民服务;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6年2月期间257例抢救室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126例和对照组131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神志、文化程度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在原分组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根据患者有基础疾病长期卧床者81例为观察1组,无基础疾病突发车祸、猝死等疾病患者45例为观察2组;有基础疾病长期卧床者76例为对照1组,无基础疾病突车祸、猝死等疾病者55例对照2组。

1.2方法

1.2.1优质护理

畅通绿色通道制度[1]:制定了危重患者先抢救后付费制度,也适用于对无身份、无陪人及无钱患者的“三无”人员。本着“生命第一”的原则,先抢救、检查、住院或手术,后付费,甚至欠费;且全程有工作人员陪同。在抢救治疗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动作迅速、娴熟,从容不迫的开展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让患者和家属在这种训练有素的抢救氛围中体会到高水平的服务,同时我们也取得了对方的信任,缓解了患者及家属的紧张恐惧感。

优化急诊抢救室患者救治流程:在我们抢救室,建立了六大病种(心衰、呼衰、胸痛、脑卒中、多发伤、重度颅脑损伤)的抢救流程。例如来了一位胸痛怀疑心梗的患者,一入抢救室,患者停止一切活动、吸氧,立即行床边心电图,抽血查血常规、血生化、心梗二联,予阿司匹林300mg、波立维600mg嚼服,同时联系CCU医生或心内科二值班,确保患者30分钟内完成溶栓或90分钟内完成介入手术。

人力资源调配[2]:我科实行APN排班模式。A班为08:00-17:30,P班为17:00-01:00,N班为01:00-08:00。每班设有组长,负责抢救室内协调管理工作,解决护理疑难问题,紧把护理质量关。抢救室内分为洗胃区、复苏区、急危重患者抢救区和一般患者抢救区。根据护理人员年资、能力分包干区到个人,责任落实到个人。实施弹性排班,每一班都有备班人员,遇到大批量抢救或突发状况,可随时请备班人员到室加强。

健康宣教[3]:向病人及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用药指导、病情观察,针对患者目前状况,讲解疾病相关饮食知识。发放相关疾病的健康宣教手册,内容通俗易懂,更方便的满足患者和家属的疾病知识需求。

人性化服务:提供便民服务箱,箱内有老花镜、近视镜、针线、卫生纸、风油精等等。24小时备冷开水、热开水及一次性纸杯和吸管。备有微波炉,方便家属加热食物。对无通讯工具且需要联系家属的患者帮助联系,急诊室设有3分钟免费电话。

1.2.2常规护理

按照急诊抢救室患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患者;无六大病种流程;无组长制;无分区管理责任到人;不设备班人员加强;无健康宣教手册发放;不提供一次性纸杯及冷热开水等。

1.3评价指标

收集的257例患者分别实施一般护理和优质护理,干预后对两组患者的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护理人员满意度及护理差错发生率进行比较,其中SAS、SDS,分别根据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定,护理满意度根据自制问卷调查表进行评定,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进行数据处理,统计资料用(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展开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情况。见表。

3.小结

急诊是医院的窗口,是较复杂、高风险的科室。急诊的患者发病急而且病情发展较快,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必定危及生命。急诊抢救室所承担的风险与压力是显而易见的。这就要求急诊抢救室护理人员不仅要有过硬的本领,还要具有协调患者及家属与医护人员关系的能力,尽可能减少矛盾、钝化矛盾,为抢救、治疗及护理创建一个和谐的环境,减少纠纷、差错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在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的大环境下,很显然,优质护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既体现出“以病人为中心,以基础护理为重点,严格落实责任制护理”的工作准则,也体现出对患者及家属的人文关怀,又加强了疾病相关知识的普及教育,能真正的站在病人、家属的角度考虑问题,“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因此,优质护理在急诊抢救室护理工作中开展、推广,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杨立伟,邰岩.急诊科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12月第13卷第36期:244-245.

[3]赵海燕,林旭.急诊科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2月14卷第5期:245-246.

[3]付雪飞,宗彩霞,张呈,贾丽亚,李楠.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5,4月第21卷第11期: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