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的原因与护理张开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7-17
/ 2

产后出血的原因与护理张开容

张开容

张开容(四川省大竹县疾控中心四川大竹635100)

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毫升者为产后出血。[1]产后出血来势汹涌,如抢救不及时,可直接危及产妇的生命,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所以防治产后出血是产科医护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本文以我科住院的60例产后出血达800毫升以上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我们对产后出血的预防、监测、护理的对策、方法和体会,以便更好地贯彻实施“降消”项目、畅通“绿色通道”。

1临床资料

2005年到2009年在我科住院产妇出血达800毫升以上的60例,其中初产妇25例;经产妇35例;未做产前检查的20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40岁;平均28.8岁。分娩方式:剖宫产32例;顺产28例;子宫切除的3例;出血量800到1000毫升39例,1000-2000毫升21例;出血原因:子宫收缩乏力45例(占75%);胎盘因素10例(占16.66%);软产道损伤5例(占8.33%);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46例(占76.67%);治愈60例(占100%)。

2方法

临床出血量采集方法为胎头娩出前,在产妇臀部放置消毒盘,将带刻度的接血放于产妇臀下,收集产道出血并计量,注意勿使血液外溢,勿将脐带血混入接血器中,计算总出血量。

3结果

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和凝血功能障碍,本资料显示以子宫收缩乏力所致者最常见占产后出血总量的75%。

3.1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本组资料占产后出血的75%。在正常情况下,胎儿娩出后胎盘就与子宫分离,使血窦开放而出血,这时要靠子宫肌肉的强烈收缩,使子宫壁上的血窦因受压而关闭,并使血流逐渐缓慢,而形成血栓,使出血停止。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使产程延长、或因难产、产妇体力衰竭、过多使用镇静剂、麻醉过深、羊水过多或双胎、子宫膨胀过大,或因分娩次数过多过密,使子宫的结缔组织增多,肌纤维减少,以及子宫发育不良,或合并子宫肌瘤等,都可使子宫肌肉收缩不良,而发生产后出血。

3.2本组资料由于胎盘因素而引起的出血占16.67%,多由院外转入。在第三产程,如果胎盘剥离不完全,一部分与子宫壁分离,其它部分尚未剥离,或大部分排出而有小部分未能排出,滞留于子宫腔内,影响子宫收缩而出血不止,也有可能部分胎盘和子宫壁粘连,或植入子宫肌层,不能自然分离,而已剥离部分出血,出血量往往很大。

3.3本组资料软产道损伤裂伤占8.33%.分娩过程中产道撕裂,也可发生大量出血,常见于胎儿过大、急产或手术产时均可使产道发生不同程度的撕裂、裂伤,严重时可发生大出血。如实行会阴侧切,不注意止血,也可导致出血过多。

3.4全身性因素:产妇精神过度紧张,临产后过多使用镇静剂、麻醉剂、产程过长或难产、产妇体力衰竭、合并急慢性全身性疾病等。

3.5局部因素:子宫过度膨胀,如双胎妊娠、巨大胎儿、羊水过多、使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子宫肌纤维发育不良,如子宫畸形或合并子宫肌瘤等,可影响子宫肌正常收缩;子宫肌水肿及渗血,如:妊高症、严重贫血、子宫胎盘卒中、以及前轩胎盘附着子宫下段血窦不易关闭等,均可发生宫缩乏力,而引起产后出血。

4讨论

4.1产前监护

产前应定期检查,加强健康教育,对于合并凝血功能障碍,重症肝炎等不一继续妊娠的妇女,及时在孕早期终止妊娠。积极治疗血液系统疾病及各种妊娠合并症,多有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孕妇,如多孕、多产及多次宫腔手术者,羊水过多,子痫前期,子宫发育不良,有子宫肌瘤剜除史者,合并糖尿病、血液病等,应提前收入院。对胎盘早剥,死胎不下、宫缩乏力产程延长等应及时处理,防止产后出血的发生。

4.2产时监护

4.2.1第一产程要密切注意观察产程、胎心、宫缩变化,定期肛查,了解宫口扩张和胎先露下降的位置,用产程图描述监测产程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产程延缓和停滞,如需手术助产或剖宫产时做好一切术前准备和预防产后出血的准备,使用催产素要专人守护,认真仔细观察滴速和胎心、宫缩情况。还要对孕妇做好精神安慰和解释工作,分娩是一个自然过程,不要恐惧和害怕,鼓励孕妇经阴道分娩,增强孕妇对阴道分娩的决心和信心,消除其紧张情绪。

4.2.2重视第二产程处理。指导孕妇运用腹压,防止胎儿娩出过快,掌握会阴切开时机,接产操作要规范,防止产道损伤,对已有宫缩乏力者,当胎肩娩出后,立即机主缩宫素10u,必要时持续静滴缩宫素,以增强子宫收缩减少出血。[2]

4.2.3第三产程注意识别胎盘剥离征象,避免过早粗暴地揉挤子宫或牵拉脐带,正确协助胎盘娩出,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胎盘娩出后认真检查软产道有无裂伤,及时缝合。

4.2.4准确收集测量产后出血量,如产后2小时阴道出血量超过200毫升,应积极查找原因,并对症处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面色、全身情况,检查宫底和阴道流血,要掌握和识别产妇大出血发生休克的一些症状,如口渴、打哈欠、眩晕、恶心、呕吐、烦躁不安、胸闷、呼吸急促、冷汗、面色苍白、脉搏细弱快、血压下降等。

4.3产后出血的抢救

4.3.1集中人力物力,迅速有效地补充血容量,把握抢救时机,马上建立双途径静脉通路,尽可能用留置针头,密切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皮肤颜色、表情等生命体征变化。视病情掌握正确的静脉输液速度,快速输液的同时要注意产妇的自觉症状,以免输液过快过多而导致急性肺水肿。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及时地吸氧,最好予以面罩给氧,流量为4-6升/分,观察氧疗效果,如面色、指甲是否红润,呼吸是否平稳,尿量是否正常等。

4.3.2产后出血易发生休克,一旦发生休克,护理人员一定要冷静、镇定,在采取保暖、吸氧、积极促子宫复旧的同时报告医师,保证抢救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立即急查交叉合血,配血,应在短时间内补足失血量,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精确测量出血量并详细作好记录。

4.3.3徒手按摩子宫底,刺激子宫收缩,使子宫壁血窦闭合,方法是:左手在耻骨联合上缘按压将子宫上推,右手于子宫底部拇指在前壁,其余四指在后壁,作均匀有节律的按摩,协助医师完善各项检查,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4.3.4出血停止,休克纠正后,应安慰产妇安静休息,鼓励并协助产妇进食,同时密切观察产妇的血压、脉搏、宫底高度、宫复情况和阴道流血量,产房观察2小时后无异常可回病房。

4.3.5返回母婴同室病房后,护理人员应督促产妇及时排空膀胱,以防胀大的膀胱影响子宫收缩,协助指导母乳喂养,说明母乳喂养的优点,产褥期嘱产妇保持外阴清洁、预防感染、纠正贫血、加强营养、保持情绪稳定、心情舒畅、有益于产后康复、婴儿成长。

综上所述,对于产后出血的患者,医务人员应该从重视产前预防,严格管理三个产程,加强产后观察和护理出发,以最大程度的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减少的产妇的伤害,提高产科质量。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44

[2].乐杰:妇产科学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48

[3].河南郑州,郑州市妇幼保健院

[4].河南新郑,新郑市第二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