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结合辨证分型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2

温针灸结合辨证分型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吴建权

新化县人民医院湖南娄底4176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温针灸结合辨证分型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本院治疗的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9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患者进行委中、大肠俞、腰3横突阿是穴温针灸治疗,观察组在辩证分型的基础上进行温针灸治疗,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JOA评分、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结合辨证分型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较理想,能显著强化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温针灸;辨证分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疗效

本文对温针灸结合辨证分型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研究对象主要为至本院治疗的92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研究时间为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其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入本院治疗的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9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中,男患者29例,女患者17例,年龄27~56岁,平均年龄(38.29±5.44)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2.49±1.22)年,对照组中,男患者30例,女患者16例,年龄29~59岁,平均年龄(38.92±5.17)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2.21±1.08)年。在年龄、性别等基础信息方面,两组患者并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可比较。

1.2诊断标准

根据《中医筋伤学》、《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①患者从事体力劳动;有长期慢性劳损、突然弯腰扭伤、腰部受凉史;一侧慢性腰痛、腰臀部弥漫性疼痛,甚至放射至下肢膝部,久坐直立困难,弯腰疼痛加重;第三腰椎横突处有明显压痛,可触及条索状硬结;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加强试验阴性;X线显示第三腰椎横突过长或左右不对称。

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辩证分型:肾亏体虚型:腰痛酸软日久,疲劳加剧,喜按喜揉,反复发作,舌质淡,脉沉细或弱。气滞瘀血型:有外力扭伤史,腰痛固定点发作,弯腰疼痛加重,腰痛日轻夜重,拒按,舌质有瘀斑或呈暗紫,脉涩。寒湿型:疼痛位置相对固定,腰部冷痛,遇寒加剧,苔白腻、脉沉且迟缓。

1.3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满足临床上通用的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诊断标准;患者均知情且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妊娠、哺乳期或及其虚弱的患者;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腰部其他疾病、施术局部皮肤感染或破损;严重骨质疏松、凝血功能异常、心脑血管疾病等。

1.3方法

对照患者进行委中、大肠俞、腰3横突阿是穴温针灸治疗,患者俯卧,在第三腰椎横突附近确定阿是点,并标记,常规消毒术区,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在标点处快速刺入,缓慢进针至横突位置直至得气(酸麻胀感)即可,点燃艾段并套入穴位针柄处,进行艾灸,将防烫板置于穴位皮肤上,每个穴位燃2段艾段,每天治疗1次,6天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2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休息1天再进行下个疗程。观察组在辩证分型的基础上进行温针灸治疗,主穴为委中、大肠俞、腰3横突阿是穴,肾虚体亏型患者加肾俞穴,寒湿外侵型患者加腰阳关,气滞血瘀型加膈俞,针刺操作与对照组相同。

1.4观察指标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量表评价患者腰部疼痛程度,主要是根据患者主观感受在线上标出对应疼痛强度点,测量0至标出点的距离即为疼痛评分,0分为无痛,1~3分为中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JOA)评价患者下腰部功能,满分29分,分数越大,患者功能越好。并根据VAS、JOA评分评价治疗效果,治疗效果评价标准:显效:VAS<3分,JOA>25分;有效:VAS3~5分,JOA16~25分;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1.5统计学处理

相关的统计结果均以数据的形式来进行表达,使用Epidata3.0进行录入,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率和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卡方检验进行统计推断,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T检验进行统计推断。检验水准为P=0.05。

2结果

2.1VAS、JOA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JOA评分并无较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JOA评分存在较大差别,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3讨论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是引起腰腿痛的重要原因,是临床上常见疾病[1]。该病患者主要表现为下腰痛,部分患者疼痛甚至扩散至臀、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JOA评分、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应用温针灸结合辩证分型治疗的效果较好。在中医理论中,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属于“腰痛”范畴,气血阻滞、不通则痛是该病病机[2]。温灸主要是通过针身将艾灸温热作用传递至病变位置,强化局部血液循环,从而有效促进炎症快速消退,从而减轻或消除对末梢神经的刺激作用[3]。针刺患者大肠俞、阿是穴,能有效疏通腰椎经脉,促进气血通畅,从而有效止痛。针刺委中穴,能有效调节膀胱经气血,从而疏调腰背血。腰阳关是督脉经穴,对全身之阳有重要作用。肾俞是足太阳膀胱经穴,能健体益肾、疏导经气、调节气血。膈俞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同时能兼治经筋、气机不利。在辩证分型基础上进行温针灸,能进一步调和气血、疏通筋脉,从而达到通而止痛的目的。总之,温针灸结合辨证分型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较理想,能显著强化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严兴国,段青梅,熊曙光等.温针灸联合调制中频电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36(9):736.

[2]范桂清,张万龙,汪芗等.针刺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止痛作用与镇痛机制探讨[J].世界中医药,2014,22(7):931-933.

[3]王国立,李建华,李红华等.毫火针结合针刺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60例[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6,44(10):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