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师资问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7-17
/ 2

浅析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师资问题

于艳辉

于艳辉(内蒙古赤峰学院医学部内蒙古赤峰024000)

【摘要】现代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的医生不仅要精通医术,更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我国医学院校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与医疗实践脱节,临床实习及工作后培养中断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医务工作者的人文素质,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是终身教育,我国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之所以举步维艰,关键在于教育中的师资问题。

【关键词】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师资问题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7-0126-02

现代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的医生不仅要精通医术,更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多年来我国医学人文素质的培养已经日益受到广泛重视,医学院校已经把医学生人文素质课程设置为基础课程,但教育与医疗实践脱节,临床实习及工作后培养中断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医务工作者的人文素质,笔者认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是终身教育,我国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之所以举步维艰,关键在于教育中的师资问题。

1.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概念

世界医学教育会议早在1998年8月就通过的[爱丁堡宣言]中明确指出:“理应指望把医生培养成为一个专心的倾听者,仔细的观察者,敏锐的交谈者和有效的临床医师,而不再满足于仅仅治疗某些疾病。”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是通过学习医学人文学科课程、校园的文化熏陶、临床带教教师的言传身教、使医学生成为既掌握医学专业技术又有医学人文素质的医务工作者。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是“人性的教育”,又是“仁术的教育”。

2.我国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

2.1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先天”不足

建国以来我国就延用了苏联的教学模式,高中阶段就文理分科,理科班的学生主攻数理化,人文社会科学内容涉及很少,目前医学院校的绝大多数学生直接来源于上述理科班的高中毕业生。而他们在大学学习过程中,更是由于繁重的医学专业任务而注重了专业知识及英语的学习,而忽视了人文知识的学习[1]。多数医学生性格偏于内向,缺乏人际交往的技能和技巧,思维领域狭窄,缺乏对社会,人际和自我的思考,这对医学生将来所从事的与人打交道的治病救人工作,搞好医患关系都是极为不利的[2]。

2.2医学院校人文素质课程设置偏少,课程比例不合理

据统计,大部分医学院校的人文课程开设既没有依据医学自身的人文特性和医学模式转换的需求来进行论证和设置,更没有从实际出发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人文课程设置随意性大,课程设置分散、凌乱,各门课程之间缺乏有机的内在联系[3]。我国84所医学院校人文社会类课程平均课时为62学时,仅占总课时的1.71%,临床医学专业人文课程只占总课时的8.85%,其中以意识形态教育类课程为主,约占人文社科课程课时总数的86.2%[4]。我国医学专业人文课程设置偏少,学生只懂得医学技术,而忽略了“医学乃仁学,仁术”,也因此在日后的医疗实践中造成了很多的不利影响。

3.从事人文素质教育的师资队伍现状

3.1教师来源途径单一、教师知识结构中人文素质缺失

目前我国各个医学院校的人文课教师有的来源于单纯文科专业高校毕业,缺少对医学系统的认识和研究;有的来源于医学院校毕业的教师,缺少系统的人文社科知识和深厚的人文内涵。有的教师没有接受过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方面的系统学习,还有的教师缺少医学伦理、医学哲学等方面的知识。教师来源途径单一,导致教师知识结构中人文素质缺失,故而在人文课教学过程中理论讲授与医疗临床实际相脱节,难以做到将人文知识的内涵同医疗临床实践相结合,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2教学内容肤浅、难以深化

我国的医学院校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学内容偏重于概念的阐述和基本原理的灌输,而忽略了对思维方法的训练,缺少了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法的教育。尤其是在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与医学实践的脱节,致使学生只是学到了一些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而对人文知识在医学中的渗透与应用及人文精神的理解还停留在感性认识上,难以深化到医学临床实践中。

3.3教学方式方法单一老化

由于受社会和就业压力及长期以来形成的教学模式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现有的医学人文教育,基本上沿用了中学生的应试教育方式,教学方法与手段比较单一。教学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在实行班级授课制的课堂教学中,多数以理论灌输为主,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启发式、讨论式、交互式等教学方法尚未得到有效的应用[5]。

4.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4.1优化教师资源配置

目前我国医学院校的人文素质教师来源主要包括人文学科教师及医学专业课教师。人文学科教师缺少对医学系统的认识和研究,医学专业课教师缺少系统的人文社科知识和深厚的人文内涵,所以若想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在最初医学人文素质教师选择上就要有一个高标准,高门槛,应该是教学、科研能力突出、思维敏捷、人文素养较好的优秀教师组成。想要选择高标准的教师,最重要的是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要得到医学院校管理者的重视,只有医学院校管理者重视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才能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国外医学人文素质教师有的既是医学助教、或临床讲师,甚至医学教授、主任医师,也是医学伦理学教授,或社会医学教授,或社会工作者,他们在两个不同学科领域均有成就。有的甚至在医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方面都是学术带头人,哈佛大学的ROBERTA.DORWAART,M.D.,他既是社会医学教授、卫生政策与管理教授,又是精神病学教授、精神科主任,他在精神病学、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管理科学和人类学领域均有很高的造诣[6]。

4.2加强教师的素质培养

高标准的医学人文素质课教师,应该是具备深厚的医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这样才能在人文课程的讲授中将人文知识的内涵同医疗临床实践相结合。我国的医学院校只有依据目前人文素质课教师的现状出发,加强教师的素质培养,才能提高教师的学科造诣和人文素质,才能保障培养出医学素质及人文素质二者兼有的医务工作者。加强教师的素质培养,首先要加大人文课教师的人文素质培训,可以开展人文素质学术讲座,开办培训班,可以提供国内国外进修的机会等等;其次是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教育素质。树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教学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而且要将这种教学观融入到真正的教学实践中,以提高教学质量;再次是培养教师高超的教学技术,或是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和手段,或是通过教师之间的教学技能交流,从而提高教学技术;最后要建立有效的考核与激励机制,对医学人文素质课教师定期考核,制定政策,鼓励其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科研立项、教改立项,引导教师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研究,从而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

4.3加强临床医务人员的人文素质教育

我国绝大多数医学院校的医学人文课程设置(以本科为例)在大学1至4年级,大学5年级就已经进入临床实习阶段,这一阶段鲜有人文课的设置。实习基地的临床医务人员即是专业课带教老师又是人文素质教育老师,所以临床医务人员就必须具备精湛的专业技术和良好的人文素质,而临床带教老师一定要是其中的优秀者。同时临床带教老师是医学生从医路程中最具有影响力的老师,临床带教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深刻的感染力。许多医生都能回忆起临床带教老师关心病人的一幕幕感人的场面,却很难再记起课堂上不厌其烦的无数次说教。所以,加强临床医务人员的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生人文素质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需要医院、医学院校、卫生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积极加强临床医务人员的人文素质教育,加强医务人员自身的学习和修养,开展医院文化建设,制订相关规章制度和人文关怀的行为规范,宣传先进人物和事迹,大力弘扬人道主义精神。

对一个未来的医生来说,更重要的是应懂得何以善待生命,此属天职。而我国医学院校放任专业教学乃至职业培训压倒一切,这样塑造出来的人,不能说没有专业知识,但就文化修养而言,却很可能是一群极端自私、蒙昧甚至野蛮的新生代[7]。培养具备专业素质同时又具备较高人文素质的医生是人民健康的保障。“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师资力量亟待加强,这需要全社会的有识之士共同的努力。

参考文献

[1]赵降英,郑飞云.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模式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2,(1):50-51.

[2]董伟康,孟国祥.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内涵的思考[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53-56.

[3]许俊卿,詹健铨,黎琳.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三地医学生人文教育的比较及启示[J].医学教育探索,2008,6(7):651-653.

[4]彭丽,冉素娟.我国医学人文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5):929-931.

[5]张玲,张亚斌,石凯,李媛.中外人文素质教育的对比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3-4.

[6]陈建平.美国大学医学院人文社会科学教学及启示[J].医学教育,1999,3:22-23.

[7]夏中义.大学人文教程[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