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护理干预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2-12
/ 2

系统护理干预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

张蓉

(成都市新都区妇幼保健院四川成都610500)

【摘要】目的:研究系统护理干预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间在我院进行预防接种的儿童134例,按照随机、均等的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和系统护理,对比两组儿童的护理结果。结果:实验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3.0%)低于对照组(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护理应用于儿童预防接种中,能够减轻接种儿童的疼痛程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系统护理干预;儿童;预防接种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2-0047-02

Applicationofsystematicnursinginterventioninchildrenvaccination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applicationofsystematicnursinginterventioninchildren'svaccination.MethodsFromJanuary2015toFebruary2016inourhospitalforvaccinationofchildren134cases,accordingtotheprincipleofequality,wererandomlypidedintoexperimentalgroupandcontrolgroup,twogroupswereusingroutinenursingandnursingcare,theresultswerecomparedbetweenthetwogroupsofchildren.ResultsThepainoftheexperimentalgroupwaslow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andthecomplicationrate(3%)waslow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13.4%),and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applicationofsystematicnursinginchildren'svaccinationcanreducethedegreeofpainandcomplicationrate.

【Keywords】Systemofnursingintervention;Children;Preventivevaccination

预防接种是将人工培育并经过处理的病菌、病毒等(疫苗)接种在健康人的身体内,使人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获得特异性免疫[1]。预防接种是我国针对传染病的计划免疫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工作,做好预防接种及其服务工作能够贯彻落实我国政策,保障儿童健康,降低儿童传染病的发生率[2]。笔者将系统护理干预应用于儿童预防接种中,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间在我院进行预防接种的儿童134例,所有儿童均排除器质性、代谢性疾病、血液性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者、过敏体质者,均经其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均等的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7例,实验组中男性42例,女性25例,年龄1个月~6岁不等,平均年龄(3.5±2.6)岁;对照组中男性39例,女性28例,年龄1个月~7岁不等,平均年龄(3.1±2.4)岁;两组儿童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组间对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进行对照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儿童在入院后做好接种前工作、在进行疫苗接种时进行严格消毒,接种后半小时观察儿童是否出现不良反应,一旦出现异常,则需及时进行对症处理,并向儿童及家属讲述接种后的注意事项。

实验组采用系统护理。具体护理方案如下:(1)接种前的一般护理。在进行接种前,告知儿童家属需对儿童进行接种前的全面检查,并详细询问儿童的病史、身体状况,在进行接种前避免进食,避免疼痛引起刺激,儿童出现应激反应,引发恶心呕吐等症状,给儿童带来痛苦。接种室的环境护理需保持室内干净整洁,光线充足,室内可摆放一些玩具或画册,在进行接种前,可让儿童适当玩耍,减轻心理恐惧感。(2)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儿童年龄较小,在进行预防接种的过程中,极易给儿童或家属带来一定的紧张、恐惧心理,降低儿童的配合度,因此护理人员应该通过各种方式缓解儿童及家属的负性情绪,减轻其心理压力,提高儿童的配合度,增加预防接种的成功率。同时护理人员应该依据儿童家属的学历、理解能力及认知程度采取相应的沟通方式,向儿童家属进行疫苗预防接种的宣教工作,可以通过开设预防接种的知识讲座、宣传手册等方式,帮助更多的儿童家属认识到疫苗接种的重要性,了解疫苗接种的相关知识,诸如儿童计划免疫程序的介绍、一类疫苗与二类疫苗的区别、接种时间及接种后的注意事项等。在进行预防的过程中尽量满足儿童的合理要求,以获得儿童的配合。(3)接种时护理。在进行预防接种时应遵循进针快、拔针快、推药慢的原则,利于预防接种的顺利进行[3]。(4)接种后护理。接种后,护理人员应该在接种留观区密切观察接种儿童的生命体征及身体状况,时间为半小时,避免出现不良反应,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后应及时到异常处置室进行对症处理。在儿童接种完毕后,需详细的告知儿童家属下次接种的时间,并在下次接种前3天通过电话或网络进行提醒,保证儿童能够按时接种[4]。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儿童的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价,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分数越高,疼痛程度越严重[5]。并发症包括发热、注射部位的红肿疼痛、皮疹。

1.4统计学分析

实验数据应用软件SSPS18.0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应用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应用χ2检验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儿童的疼痛程度对比

实验组VAS评分为(3.4±1.1)分,对照组VAS评分为(5.9±1.3)分,实验组低于对照组(t=12.017,P=0.000)。

2.2两组儿童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实验组儿童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0%,其中发热、注射部位红肿热痛各1例;对照组儿童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3.4%,其中发热、注射部位红肿热痛、皮疹及注射部位硬结分别3例、4例、2例;实验组低于对照组(χ2=4.85,P=0.028)。

3.讨论

儿童的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其免疫系统尚未完善,极易受到致病菌及病毒的侵扰,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预防接种能够有效的预防某些病毒或致病菌对儿童机体的入侵,从而降低各种传染病的发生率。

在上述实验中,两组预防接种儿童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及系统护理,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儿童的疼痛程度要轻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少于对照组。这是由于在进行接种前首先要对儿童的病史及身体状况进行一定的了解,如儿童身体状况不适宜进行接种,则需停止进行接种,避免接种过程中出现并发症等情况;并在接种室内摆放一些玩具或画册,减轻儿童心理恐惧感;并对儿童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缓解儿童及家属的负性情绪,减轻其心理压力。接种时应遵循进针快、拔针快、推药慢的原则,利于预防接种的顺利进行,并减轻其疼痛程度。接种后密切观察接种儿童的生命体征及身体状况,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详细告知下次接种时间,并提前提醒。

综上所述,系统护理应用于儿童预防接种中,能够减轻接种儿童的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徐菊英,杨玉英,徐淑英,等.精细化护理干预对儿童预防接种效果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5):424-425.

[2]高华.选择性护理干预对儿童预防接种效果的影响[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6,3(2):74-75.

[3]王亚丽.精细化护理干预对儿童预防接种效果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4):220-220.

[4]陈昌萍.护理干预在儿童预防接种过程中的应用效果[J].医学信息,2016,29(23):164-164.

[5]尹秀君,王文君.探讨护理干预在儿童预防接种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1):254-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