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解毒、祛瘀散结法治疗口疮60例

/ 1

清热解毒、祛瘀散结法治疗口疮60例

郭禹冯国君

郭禹冯国君(解放军第一一五医院西藏林芝860000)

【中图分类号】R78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1-0148-01

自2001年3月至2004年11月,我院应用清热解毒、祛瘀散结法治疗口疮6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病例选择反复多次发生口腔黏膜溃疡或初发经其他多种方法治疗效果欠佳的病人120例,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A组)和维生素治疗对照组(B组)各60例,其中A组男性24例,女性36例,年龄4~62岁,平均34.4岁;B组男性22例,女性38例,年龄6-56岁,平均32.8岁。溃疡面直径在1~6mm之间,溃疡数目1~6个,病程短者5d,长者反复发作有8年余。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病程、溃疡大小、数目及类型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A组内服方药:蝉退、桅子、辛荑、黄芩各8g,赤芍、僵蚕各18g,甲珠、银花、羌活、防风各12g,生地、丹参、桃仁各15g,甘草6g,皂刺20g,加水1000ml煎至300m1,分3次服,100m1/次,疗程6d。B组口服复合维生素B20mg,3次/d;维生素C0.2g,3次/d;施尔康1丸,1次/d。治疗期间除戒烟酒及刺激性食物外,生活饮食如常,停用其他一切治疗药物,治疗前后查三大常规、血小板计数、肝肾功能及免疫功能指标。

1.3疗效判断标准痊愈:溃疡愈合,局部炎症消失,随访半年以上无复发;有效:溃疡面缩小50%以上,炎症减轻;无效:溃疡面无缩小或缩小<50%,炎症消退不明显。

1.4治疗结果

1.4.1愈合率A组60例,痊愈58例,有效2例,愈合率96.67%,总有效率100%;B组60例,痊愈12例,有效20例,愈合率20.0%,总有效率53.33%,A组愈合率明显高于B组(P<0.01)。

1.4.2疼痛缓解率A组与B组治疗前均有口腔疼痛,尤以漱口、刷牙及进食时尤为明显,5d内疼痛缓解率A组90%(54/60),B组56.67%(34/6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1周后疼痛消失,缓解率A组为100%(60/60),B组为76.67%(46/60),两组相比仍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他症状如口渴、口臭、大便干结改善率分别为A组100%和B组76.67%,均有显著性差异。

2讨论

古代医籍认为口疮之症虽繁,大约总归于火与热结血瘀。方中生地、丹参为主药,生地有滋阴清热、凉血生津的作用,丹参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其余各药或可解毒清热,或能祛瘀散热。本法对口疮的治愈率高,疗程短,远期疗效较好,复发率低,不失为可供参考应用的方法之一。